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侵华日军遗弃化武泄漏伤人 > 最新报道
“8-4”事件日本版--回避与淡漠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07日14:06  新华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日本媒体对齐齐哈尔“8·4”事件总的报道态度,可以用“淡漠”和“回避”来概括。可以说,日本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体现的是日本国内政治、外交事务决策层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态度,这种反应本身,也是其决策层面对这次混杂了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条线索的复杂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之一。

  《环球》杂志特约撰稿人/刘华

  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已经成为多日来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新浪搜索引擎上,用“齐齐哈尔”和“化学武器”两个关键词进行联合搜索,可以得到3240条结果(截止8月25日),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一事件在国内引起的关注程度是多么高。

  那么,在事件的另一个当事国——日本,情况又是如何呢?在日文雅虎上,用同样两个词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是420条。

  数字上的差异远不如态度上的差异

  新华社于8月8日下午发布了相关消息后,一向在中国新闻报道上反应迅速的日本媒体,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默和迟钝,直到次日,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共同社和时事社,才各自以转述而非证实或评论的口吻报道了此事。在其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倾向明显的斧凿痕迹,请看共同社的这篇新闻:

  “据新华社消息称,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了被认为是旧日本军队遗弃的化学武器造成的事故,被害者超过36人,其中29人住院,7名病情较轻者已经返家。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和解放军派出的调查队分析了从桶状金属容器中泄漏的溶剂,结果确定为糜烂性毒剂芥子气,在36名受害者中,3人出现了白血球减少和呼吸困难等较重症状,但其他被害者身体状况稳定。此外,日本驻华使馆称,在黑龙江省牡丹江调查遗弃化学武器的4名(日方)专家,在接到通知后,已于9日凌晨紧急赶赴齐齐哈尔市现场,调查(原因)是否是旧日本军队遗弃化学武器等问题。”

  这篇援引新华社的消息,经过加工处理后,与原文相比,有着诸多微妙的细节变化。首先,它模糊了中方说法的确定性,给人的印象是,此事件原因尚不清楚,“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只是中方的一种说法;其次,它减轻了中方消息的冲击力,在提到受害人状况时,它并没有用新华社原文里提到的“皮肤糜烂”、“呕吐”等主要症状,而是另挑了“白血球减少”和“呼吸困难”两个词汇,而且没有转发当天新华社消息配发的受害人照片。这样一来,受害者血淋淋的现实,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抽象的医学症状,给日方受众带来的冲击力也就减少许多;最后,日方新闻还试图用日方专家的动向,着力说明日本政府的负责态度。而事实上,就是这4名所谓“专家”,仅仅不到一天时间,就认定事件原因并非日本遗留化学武器,并且订好返程车票准备离开。当然,日方是从未报道过这一小插曲的。

  可以说,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并非值班编辑的随意作为,而是经过了非常慎重的考虑的。事实上,共同社和时事社关于齐齐哈尔事件所发的消息,为此后几天日本国内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定下了调子。日本媒体有后来的表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日本主流媒体的报道原则

  在8月8日事件公布后也好,8月12日日本政府承认事件原因为旧日本军队遗留化学武器后也好,甚至在8月21日一名受害者死亡后也好,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主流媒体报道此事时,始终遵循着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模糊中国方面受害情况,减小事件影响。事件发生后,在日本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没有出现中方受害人的任何图像新闻,在日方新闻中,中方受害者出现的症状,也都是“头痛”、“眼痛”、“呼吸困难”等字眼,连“呕吐”都很少出现,而皮肤溃烂、水泡这样的症状,日本媒体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加以回避,像8月14日《朝日新闻》网站消息《日本政府派遣医疗队》中,提到受害人症状时是这样报道的:“根据中国方面的报道,截至14日,已有作业工人等40人因头痛等症状住院。”似乎整个事件只是一起轻微的事故。相关的消息,也被屡屡放在社会新闻版面,一个远在中国发生,仅有几十人受害,症状不过“头痛”的事件,混同在“某县杀人事件”、“某某町诱拐事件”之类的标题中,很难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这样,日本媒体既对齐齐哈尔事件进行了“客观”报道,又成功地控制了新闻的影响。

  这样的报道方式,使得相关事件对日本民众的心理影响减少了许多,避免了日本国内众多的“原爆受害者之会”一类市民和平团体作出反应。毕竟,熟知原子弹爆炸受害人症状的日本民众,如果看到此次事件受害人的照片,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较为强烈的心理反应和联想。

  第二,突出日本政府负责任的态度和在事件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在此次事件的相关报道中,日本媒体报道最多的,是日本派遣专家组或医疗队的消息,而对此前中方所做的工作却只字不提,给读者的感觉是,日本政府全权负责善后事宜。《朝日新闻》8月14日消息,标题是“日本政府派遣医疗队,中国齐齐哈尔毒气事件”,内容如下:

  “……(针对这一事件)政府已于14日派出包括3名医生在内的7人医疗队,他们将于15日至20日在当地停留,对中国医生的治疗提供建议和指导,由于当地缺乏治疗所需的药品和器材,中国政府已向日本方面求助,故医疗队计划携带此类药品等物资前往。此外,为了处理泄漏出毒剂的金属桶,政府还紧急派遣了在该省牡丹江市调查遗弃化学武器的6位民间专家前往齐齐哈尔,使用铝封对金属桶进行了密封处理……4日,齐齐哈尔市建筑工地挖出的5个金属桶泄漏出了毒气,经过日本政府的现场调查,确认金属桶为旧日本军队的遗弃化学武器。”

  任何一个知道整个事件经过的人,如果看到如上描述,一定会哑然失笑,因为我们知道,日本政府代表曾经否认事件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的关系,金属桶是先由解放军防化兵紧急密封的,而治疗芥子气的方法和药品早已经成熟,当地政府只是平时缺少相关储备,呼吁包括日本方面在内的社会各界提供援助而已,更谈不上日本专家对中方提供“指导”一说。但任何一个对事件毫无所知的日本人,看了这一报道后就会留下这种印象——日本政府调查了现场,认定了事故原因,派人处理金属桶,还派出专家,携带药品,到缺乏物资的中国去,给当地医生提供“指导”……这一系列信息无疑是要表明,日本政府是在倾力帮助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第三,利用中日关系中其他事件冲淡齐齐哈尔事件,并用近乎妖魔化的方式来向日本民众解读中国国内的激烈情绪。共同社8月16日发布了一条消息,称“……黑龙江省发生的旧日本军队遗弃毒气造成的事故,使中国人的反日情绪高涨,会影响到京沪高速铁路的采购计划。此前,该项目被认为很有可能使用日本的新干线技术”。而《读卖新闻》8月16日的报道,标题是“靖国参拜、新干线……中国媒体强烈的反日感情”。开头第一段如此说道:“15日,中国国营的新华社迅速报道了日本4位内阁成员于终战纪念日(日方对战败日的说法)共同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虽然并未对内阁成员有严厉的评论,但连日来,该国媒体却大量报道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的旧日本军队遗弃化学武器泄漏事故,并批评从日本购买新干线(的可能),这也显示出,虽然经历了战后58年的时间,但(中国)国民层面上依然存在着强烈的反日感情……”该文还就中国媒体对日本扩张军力的报道进行了抱怨,认为中国是在借此机会打“历史牌”云云。而就在此前几天,也就是日本政府刚刚承认齐齐哈尔事件原因之时,日本各大媒体,却在热炒中国有关方面逮捕了几名违反中国法律、策划冲击外国驻华使领馆的日本人的问题,其篇幅、力度,都远远超过对齐齐哈尔事件甚至一般日本国内新闻的报道。也是《读卖新闻》8月12日用头版头条、超大黑体标题和3个版面大篇幅地报道和评论相关消息。无疑,如果问起一个以报纸为信息来源的日本人,这几天有什么关于中国的新闻,他们多半只会提到头版上的消息,而不会想起在某个角落里关于齐齐哈尔事件的豆腐块文章的。

  限于篇幅,我们就不一一列举日方媒体的反应了。总的看来,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日本媒体,在对齐齐哈尔“8·4”事件的报道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态度:

  第一种,大事化小,或主要报道日方的行动,尽量避免引起日本民众对事件的兴趣,也避免引起部分日本民众对中国受害者的同情。这类媒体包括《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以及NHK电视台等全国性大媒体。

  第二种,是根本不进行报道。日本国内有大量的地方媒体,类似我国“某某晚报”的性质,在地方生活中影响很大,很多地方报纸在其本地的销量,往往超过全国性报纸的当地销量,在平民阶层中影响尤广,但在这次事件中,这些地方媒体对几乎没有任何报道。

  第三种,是对事件比较关注并报道充分。这样的媒体主要属于一些左翼党派和市民团体,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可能只有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了。该报不仅通过转载和报道等方式,将中国国内的情况转述给受众,而且对“支持中国日军遗弃化学武器受害者之会”的活动也频加报道,并帮助该会扩大其热线电话的影响。此外,稍显例外的是,全国性的大报《朝日新闻》也可以算入此类媒体之中,该报在知识分子阶层较有影响,素有相对左倾的传统,也是日本右翼势力频繁攻击的对象。此次事件中,它虽然对事件的报道方式和前述媒体一样,但报道的频率要高不少,而且其网站原文转载了《人民日报》的多条,客观介绍了很多现场情况。在受害者李贵珍死亡后,整个日本媒体反应冷淡的情况下,该报也迅速在其主页显要位置刊出了受害人死亡的消息和照片,并且将整个事件的过程作为新闻背景加以介绍。对于齐齐哈尔市和中方受害者家属提出的具体赔偿要求,该报也进行了转载,直到8月24日,该报还发表社论,要求日本政府客观地对待受害者。但是,作为有影响的大媒体,该报终归只能算做主流媒体中的特例了。

  这其中,第一、二类媒体其实对事件的态度是相同的,只不过类似《读卖新闻》和NHK之类的第一类媒体,碍于身份,无法回避此事,不得不报,而第二类媒体既然没有报道国际动态的义务,自然乐于对此缄口不言。总的说来,尽管有个别媒体能够作为例外,但日本媒体对齐齐哈尔“8·4”事件总的态度,可以用不少国内媒体的评价来形容,那就是“淡漠”和“回避”。

  淡漠的背后

  日本媒体的这种整体态度,并不是仅仅出于“护短”或者别的什么感情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决策层和利益集团的态度。

  日本媒体涉及政治和国际关系类新闻的立场和倾向,一向有很深的政府因素在起作用。其特征之一就是记者俱乐部制度。在日本,从中央政府的各个省厅,到地方自治体政府以及政党,都设有记者俱乐部,例如“首相官邸记者俱乐部”、“外务省记者俱乐部”、“自民党记者俱乐部”等,它们都只允许日本记者参加,外国记者则被排斥在外。而各媒体,则大都由驻该机构俱乐部的记者负责报道或组稿,这些记者俱乐部的主办机构不仅定期发布公开新闻和透露非正式消息,也负责统一国内报道口径,给国内主流媒体定下报道调子,如果哪家媒体唱反调,则有可能失去以后参加该记者俱乐部的资格,也就失去了获知该领域信息的主要渠道。据统计,日本国内政治新闻的60%~70%都来自于记者俱乐部。

  这次“8·4”事件的媒体反应机制也不脱离这一制度。关于旧日本军队遗弃化学武器问题,日本的内阁府和外务省都有相关负责机构或人员,内阁府还专门设立了“遗弃化学兵器处理担当室”全权负责此项业务。从公开报道上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外务省和内阁府最晚在8月8日就已经知道了相关信息,用一整天时间,制定此次事件新闻报道的原则,再通过记者俱乐部加以贯彻,已经是足够了。从媒体的角度讲,发生了遗弃化学武器伤人的事件,自然要先从日本国内的相关政府机构那里获取信息,才符合一般政治报道的原则。因此,日本主流媒体对“8·4”事件的报道原则如此一致,也就并不出人意料了。

  综上所述,日本媒体的这次表现,并不仅仅是媒体自身的原因,事实上,有部分记者或媒体,以前也发表过一些对历史问题认识深刻,对中国比较友好的报道,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只能站在日本的官方立场上。可以说,日本媒体对齐齐哈尔事件的反应,体现的是日本国内政治、外交事务决策层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态度,这种反应本身,也是其决策层面对这次混杂了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条线索的复杂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之一。(来源:《环球》杂志)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