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驾公司“热”常州
| |
| |
2002年11月18日10:19 扬子晚报
| |
|
记者的一位同行朋友,刚刚领到驾驶执照,却不敢在马路上继续“实践”。她说,自己也很想开车上路过过瘾,可身边没有第二个“刹车”总觉得不安全。这第二个“刹车”,其实就是她学车期间坐在助手席上的教练。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常州从事陪驾工作的个人日益增多,日前,常州市工商部门核发了常州首张从事“陪驾”服务的经营执照,第一家陪驾公司诞生龙城。
该公司负责人薛成,1989年就驾着中巴跑东跑西,后来又成为常州第一批“的哥”。近两年还到市车管所担任过教练。今年他和朋友商亚平从报纸上看到有关“陪驾”行业的介绍,就萌生了开家“陪驾”服务公司的念头。薛成告诉记者,现在常州市民学驾驶正热,但不少人培训结束后,因为没有车可供驾驶,慢慢会技艺生疏;而有些买了新车的人,因为担心技术不过关碰坏新车,也愿意先找个“陪驾”热热身。“陪驾”业务有广阔利润空间。几番努力后,他终于和商亚平合伙开起了“陪驾”公司。目前,该公司有六名专业教练和几部车,提供24小时服务。薛成说,公司的运作模式很简单,顾客上门达成协议后,就可以提供汽车和教练进行“陪驾”服务。在采访过程中,薛成办公桌上的电话成了“热线”。据说他一天要接几十个咨询电话,其中有的电话还是请教如何开陪驾公司的。
目前,该公司尚处于试运行状态。据了解,不但薛成很关心市场发展动向,连工商部门也保持着对该行业的密切关注。常州市荷花池工商所所长孙建栋告诉记者,当初工商所在接受薛成申报公司时,特意为此作了调查。因为国家目前在“陪驾”业务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最终工商部门派专员赴上海作调研后,给予登记。孙建栋说,由于“陪驾”行业缺乏法律法规制约,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发生纠纷如何处理?“陪驾”服务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由谁负责?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市场的检验和各部门的协调努力。实习生 金美青 本报记者 王晔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