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洋一片盼救舟-安徽全椒吴岗镇官渡村营救纪实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14日03:28 中国青年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本报记者 杨得志 通讯员 陈培圣
本报安徽全椒7月13日电
7月12日凌晨,安徽省全椒县吴岗镇官渡村像一艘巨轮静静地停泊在小团圩大堤旁边,村民们都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悄悄地降临到他们身边。
由于连日暴雨,流经此地的长江支流滁河水势不断暴涨,汹涌的河水如野兽般冲击着小团圩大堤。凌晨3时30分左右,小团圩大堤突然被洪水撕开了100多米长的决口,滔滔洪水立即向村庄猛扑过来,睡梦中的5000多名村民被猛然惊醒,他们大声呼喊并开始火速转移。
然而,洪水的来势十分凶猛,不到1个小时,就迅速漫上屋顶,淹没了整个村庄。500多名来不及转移的群众被困在大水中,他们中的大部分紧紧抱住高高的白杨树干,等待着最后的希望。没有气力爬上树的老人和孩子,只好爬进木制的澡盆,漂泊在茫茫洪水中。
“这么大的水,几十年没有见过,太可怕了!”———57岁的官渡村村民张先明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据全椒县防汛指挥部介绍,这场大水比1991年还高出30厘米,创下当地历史最高纪录。
全椒县立即紧急动员组织营救,但由于水流湍急,再加上电线杆、高压供电设备等复杂的障碍,县里的搜救艇和驻地武警部队的摩托艇都无法靠近,并险些危及到搜救人员自身的安全。
情况紧急,500余名群众的哭喊声从一棵棵白杨树和一个个澡盆上传来,束手无策之下,组织营救的全椒县县委书记张尽忠和县里的干部不禁掩面流泪。
“向解放军求援,向抗洪应急部队求援!”———随即,一串串电波划破夜空,通过各级党政部门,迅速向南京军区首脑机关求援。
几小时后,驻扎当地的南京军区某部摩步旅战士迅速抵达现场,参与救助,但没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仍然难以靠近。
中午12时30分,距离灾区现场最近的全军19支抗洪应急部队之一的南京军区某舟桥旅接到上级命令,旅长戴华紧急部署,迅速启用战备值班分队,360名抗洪专业技术能手在紧急动员后,仅用1个半小时,就携带20艘冲锋舟和3只橡皮舟从远在80多公里外的营地抵达受灾现场。
此时,滁河水已经涌入1.2万亩农田,吴岗镇5个村庄一片汪洋,还有不少人在齐胸高的洪水中惊慌失措,呆呆地面对着已经不复存在的1500亩鱼塘发愣,满腔心血所系突然失去,让他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不少人迟迟不愿离去,情况万分危急。
灾情就是命令。舟桥旅官兵一到,20艘冲锋舟一同下水,开足马力向洪水深处进发,在水面上划出了长长的水道。在被困群众的眼中,这简直就是通向生命之路的指向标。
“看见这些艇,我用全身力气向周围树上的乡亲们大喊了一声———‘有救了!’”村民张先明在洪水袭来的时候爬上了屋顶,房屋倒塌后又被困在树上4个多小时,当他精疲力尽的时候,20艘冲锋舟的出现让他几乎不敢相信。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舟桥旅的战士开始一家一户地搜寻。半小时后,第一艘冲锋舟满载着12名被困群众上岸,其中一个老大娘满眼泪花,她在木盆中已经漂泊了10多个小时,被救上来时嗓子都哭哑了。
此时,现场抗洪指挥组接到紧急情况:一名外地民工在决口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已经整整抱树被困7个多小时,由于水流湍急,武警某部的冲锋舟连续4次、整整3个多小时没能营救下来。
接到险情报告,舟桥17连突击队员姬建华主动请缨,驾驶冲锋舟如离弦之箭向目标接近,用娴熟的技术迅速让冲锋舟在湍急的水流中靠在树上,5分钟后,浑身湿透、脸色灰暗的民工姚振海被救到舟上。随即,他两手一摊,整个人瘫倒在冲锋舟上。半个多小时,当他醒来后立即嚎啕大哭———“感谢亲人解放军!我的救命恩人!”
……
晚上7时,白茫茫的水色开始变暗,官兵们的被包还没来得及打开,只匆匆吃了几口县里送来的面包,便继续在各个村子里进行营救。截至今天中午,510名受灾被困群众已被全部营救上岸,1200多名群众和价值200余万元的各种物品已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今天上午10时,记者踏上冲锋舟,和战士们一起向洪水深处进发。只见一片茫茫泽国,高高的电线杆和白杨树都只露出短短的末梢。20艘冲锋舟来回穿梭,帮助群众从自己的家园中抢回各种物资,并把那些依旧划着木制澡盆、恋恋不舍地围着自己鱼塘的群众劝导到冲锋舟上。
在被洪水毁坏的鱼塘里,尺把长的大鱼不时跃出水面,似乎在向主人作最后的告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