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飞“移民” |
 |
 |
| NEWS.SOHU.COM 2002年11月03日03:00 中国青年报 |
|
 |
本报重庆云阳11月2日电(记者田文生)张飞无疑是三峡库区待遇最高的“移民”。在云阳县长江南岸飞凤山麓“居住”了1700多年的张飞庙正在“搬家”,从搬迁到按原貌建新庙,要花7200万元。
张飞庙是为纪念猛将张飞而建的庙宇,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相传吴蜀交战时,叛将范疆、张达趁张飞醉卧,将其杀害并取下头颅直奔东吴请赏,途经云阳时得知吴蜀讲和,慌忙将头颅丢入长江。一渔翁将头颅捞起,梦中受托将头颅安葬,便邀约乡里乡亲修建了张飞庙。庙宇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成为一组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
张飞庙素有“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雕刻绝世”三绝之盛誉。庙内有张飞像,有石碑、摩崖石刻198幅、木刻书画281幅,其中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双璧”,还有岳飞《出师表》、苏轼《赤壁赋》、黄庭坚《幽兰赋》等。
在拆迁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将1人合抱的朱红圆柱拆除下来,并用毯子包好,外面包上塑料纸,所有木刻都已被专用药材熏蒸过一次,以杀死蛀虫和虫卵;有的石刻,一旦出现一点细微的裂纹,工人用德国进口的“胶水”将其粘合起来,以增强其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但在外部却看不出任何变化。负责拆迁建筑的湖北长冶殷祖园林古建公司已对张飞庙3000多平方米的主体建筑进行了测绘编号和摄影录像,拆除下来的每件东西都编好号,等搬迁重建时,各部件将复建在原来的位置上,甚至那些断裂的砖头,也将在重建时被利用。
“在张飞庙新址,会再造原有地形,人工开凿一条山涧,以保持原有景观;复建时,屋面、脊饰、沟都会按照原建筑形式、尺寸、做法恢复;庙内原有的100多棵树,也将按原样移栽在原来所处的位置。”云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陈源林说,“张飞庙将按照原物、原状、原材料、原工艺,即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整体搬迁。只有泥塑像例外。泥塑像无法搬迁,只能在新址按原来的体量、形制和高度恢复,其中一些可能要换成铜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