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面唯美缺乏情节《似水年华》故事有点“粘”(图)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17日08:45 东方网-文汇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文/本报记者傅庆萱 在观众的议论纷纷中,《似水年华》播完了最后一集,就像全剧结尾时,一对经历了无数阴差阳错的恋人终于在大雨中无奈地分手,一些耐心看到剧终的观众也终于吁出一口气,他们评价:“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太‘粘’!”
作为“新人文剧”的一部代表作品,《似水年华》具备了画面唯美、情感细腻的优点,但也显露出节奏缓慢、缺乏情节的弱势。贯穿全剧的“文”和“英”的爱情故事,因为情节不够,更缺少高潮,只能用无数的内心情绪慢慢堆积。从两分钟的目光对视、一次冲动的拥抱开始,为了“找一个答案”,“文”追到了台北,“英”又重返乌镇,但从头到尾都是阴差阳错,两个人之间总是欲言又止,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在“粘粘糊糊”中成了“永恒的思念”。虽然“淡淡的忧伤、凄美的绝望”无处不在,但观众难免会产生怀疑:现代社会如此发达的通讯条件,两人却总是擦肩而过,人物似乎还生活在“长袍马褂”的年代,这是否有些令人不可思议?而剧中“文”和“英”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多次出现的动画镜头也显得与整部戏的风格不太协调,给人感觉有点刻意。
也许是为了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剧中大量使用了空镜头以及过多的技术化处理,把乌镇风景的作用推到了极致。然而,过于强烈的形式感,反而冲淡了全剧的内涵,使整部戏显得单薄、空洞。与同为“新人文剧”的《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相比,黄磊的导演感觉显然不如李少红那么沉静、扎实而意境悠远。就像黄磊自己所说,这部戏是“要给自己青涩的青春岁月一个纪念”。他的这部导演处女作正是一次略显“青涩”的尝试。下图为《似水年华》剧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