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中央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 新闻动态
振兴东北:解决老问题需要新战略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01日05:16  中国经济时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本报记者 李慧莲

  当人们将关注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问题上的时候,不同机构、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同一个问题发表的不同看法就成为近期传媒的一个兴奋点。作为国务院的一个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对这一问题又有何种见解呢?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联系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研究员,他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整、改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课题组的负责人之一,在他出席12月3-4日将于沈阳召开的“振兴东北战略国际研讨会”前进行了独家采访。

  振兴东北需要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在人们的印象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话题并不新鲜,这次旧话重提在目前形势下有什么新的涵义吗?

  刘世锦: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的确不是一个新话题,在20年前就提出了。以后的20年里,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是,应该说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一些问题在累积,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在提出要振兴东北,任务繁重,头绪很多,我觉得首先要理清思路。思路正确,可以事半功倍,较快打开局面;思路不顺,则可能重蹈以往不成功的覆辙。

  中国经济时报:在你们振兴东北战略课题研究里,不知提出了什么样的新思路、新战略?

  刘世锦:从如何形成新思路、新战略这个角度,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振兴东北需要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从全国来讲,经济总体上增长迅速,但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大体上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即经济增长的业绩与微观基础有相当强的相关性。相当多的资料分析表明,那些经济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旺的地区,基本上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较好的地区,这里的非国有经济比较活跃,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国有经济虽然也有一定比重,但往往已得到较好的改造,多已采取与非国有经济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形态。相反,在传统的国有经济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活力不强,经济增长速度较慢。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先需要考虑一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情况下,能否实现真正的振兴?如果要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基础,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案应当说是清楚的。东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国有经济的比重比较大,到2001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国有经济比重仍分别高达78.2%、86.2%和87.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21.3、22.3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没有实质性改变的话,东北的振兴就比较难。换句话说,东北振兴要想有实质性突破,要从微观主体的改造入手。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基础,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要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二是要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国有与非国有相互融合的混合经济。

  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政府支付改革成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一个地方,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资金短缺。振兴东北的资金问题该如何解决?

  刘世锦: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给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普遍设备老化,技术水平低,人员负担重。因此,国家应当增加技改投入。沿着这一思路,过去国家陆续给了不少投入,但结果是人所共知的。根本的问题在于,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国家增加投入较为有效;当转入市场经济,周围大的环境改变以后,国有企业缺的不是钱,而是新的体制和机制。如果体制和机制不变,即使国家给了投入,非但不能解决原有的困难,而且会形成新的包袱,出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不良循环。

  我们认为,在变化了的新形势下,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出的钱应花在解除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支付改革成本,为企业改制创造条件上。支付成本后一定要有改革成果:即职工的身份能得到转变,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初步有效运转,企业办社会的包袱要能甩掉。在此基础上,劳动者和企业的依附关系要打破,使企业的资产能够流动起来,或者是重组,或者收购、兼并甚至破产。

  至于东北地区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应当主要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和其他市场融资渠道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花钱买机制,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靠市场,这是两件必须区分开来的事情。

  产业选择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东北应该选择哪种产业才比较适合?是以有一定基础的装备工业为主,还是寻找新的产业支柱?

  刘世锦:从产业选择上,东北的装备工业和原材料工业都有较好的基础。多年来,有关方面反复呼吁振兴装备工业,一个重要考虑是借此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在东北的下一步发展中,装备工业和部分原材料工业仍然是基础较好、机遇较多、值得下功夫推动的产业。与此同时,必须重视某些产业蓬勃发展,而产业中心随之转移的现象。我想强调一点,装备工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从全国来讲,竞争相当激烈,你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特别是装备工业,尽管东北地区有较好的基础,但从装备工业新的特点和趋势来说,往往需要产业集聚的条件,需要相当发达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但在这方面东北并没有优势。从全国来讲,装备工业大发展的条件正在成熟,但东北能否充分分享这种发展机遇,是否会像纺织等产业所发生的情况那样,出现产业中心的转移,应当说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关键将取决于东北能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尽快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的条件,适应新的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计划经济的内在强制性不一定能充分反映当地的优势,所形成的产业布局未必合理。况且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区域内外的生产要素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应当也完全可能进行大的调整,除了装备工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外,发展其他产业的空间也很大。

  简而言之,东北地区要重视装备工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但又不能把“宝”全押在这些产业上。发展何种新兴产业,政府事先往往是说不准的,还是要交给市场来选择。东北一些地方的经验已经证明,某些原先被政府看不见或看不起的产业,反而蓬蓬勃勃地得到发展。关键是要培育市场,让市场起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从发展的角度,东北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基础应该说是为振兴提供了不错的条件。

  刘世锦:这是事实,但我提醒一点,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好,并一定能成为经济振兴的充分条件。一些经济发展很快、经济活力很强的地方,并不是因为它们的资源条件特别好,比如浙江,资源条件并不算好,但其经济发展很有活力。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性是加强的,地方的经济能否发展,关键是当地是否有一种组合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有这样一种好的市场环境,一种能够把这种好的环境和资源利用起来的企业家资源。从东北来讲,产业基础比较好,资源条件不错,可能是好的条件,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包袱。所以,东北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把东北本地的资源和东北以外的资源很好地调动起来、整合起来、利用起来,形成调动、整合、利用资源的有效机制。

  加快实施三项战略措施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振兴东北,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刘世锦:我们对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建议可以概括为三项战略措施:一、支付改革成本,推动企业转轨。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以分散而随机的方式支付改革成本问题甚多,容易浪费资源,久拖不决。较好的选择是在较高的政府层次,设立专项基金,按照规则统一、责任明确、时间有限的原则,统筹解决支付改革成本、转换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应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老工业基地改造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国有企业的改制成本和资源枯竭产业的退出成本。

  二、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上一批新的大项目很有必要。没有一定规模的增量,存量的改制和改组往往难以推动。新项目不仅要成为经济上的新增长点,同时要成为新体制和机制的生长点。最重要的不是政府确定项目,有潜力的项目最终要有市场来决定。问题的关键不是缺资金,而是由谁来投资,采取何种体制和机制来投资。不能再用老办法建新项目,否则很可能重蹈覆辙,搞出一些新的包袱。建议在东北地区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放宽投资进入限制,吸引新的投资者,促成一批以非国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为主的大项目。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中的关键一环,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方案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相配合,各级地方政府,首先是省一级政府,要制定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步子要大一些,有些方面可以在全国先走一步。要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事务直接干预过多、过深,而公共服务又严重不足的状况,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创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和法律环境上来,全面提高政府效率,形成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的条件,给投资者、创业者以稳定预期。

  以上三方面战略措施,简而言之,就是“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和“改善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举措,如加大开放力度,在沿海、沿边地区建立若干特定功能的开发区等。

  三五年好时机不容错过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这次东北振兴的前景怎么看?像以往一样,还是能真的有所突破?

  刘世锦: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次东北振兴有一个较好的外部条件。当前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以住宅、汽车、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为龙头,拉动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中间行业,然后再拉动电力、煤炭、石油等基础性行业。这样一种增长格局中的多数产业,在东北地区有比较好的基础。从去年开始,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是不错的,主要与这些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有很大关系。这是振兴东北一个好的外部条件,东北应该利用这个好的外部条件,加快改革和重组。

  但往往有这种情况,市场环境不错,日子好过了,就不愿意改革了。如果是这样,就可能再次坐失良机。应当看到,重化工业主导的增长环境给东北地区的有利机遇可能就是三五年时间。如果在这三五年内,东北地区的企业在这些行业仍不能确立竞争优势,就有可能被其他地区的企业所取代。所以,在抓机遇、促改革、获取竞争优势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紧迫感,步子不能慢。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
署    名  
手    机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