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法律与生活》杂志 > 经济
谁在买个性化气象服务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22日19:39  《法律与生活》杂志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文/吴学安

  【提要】气象经纪人、气象经纪公司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气象资讯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也使“气象经济”初见端倪。

  2003年夏季,上海遭遇几十年未遇的高温。难熬的酷暑愁煞挥汗如雨的百姓,却也让一些精明的商家乐不可支。如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今年把防虫、防霉和杀虫剂等上柜销售时间提前了半个月,结果销量比去年增加了四成。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与气象部门签订的一份气象服务协议。

  同样受益于“天气”带来效益的还有伊莱克斯电器等商业机构。随着气象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业内人士已经开始盯上了“气象”这个“大蛋糕”,而各行各业对气象资讯需求日益高涨,正催生出一个以“气象”为中心的经济产业链。

  从天气预报到气象经纪人

  沈阳市气象局日前专门推出了专家气象声讯服务,百姓可以拨打声讯台收听气象专家在线介绍的气象服务,每分钟收费0.80元。在此之前,沈阳市气象局还推出了降雨概率预报服务。

  2003年8月6日,沈阳市储运集团第一分公司根据当天降水100%概率的预报,安排了仓库通风,而沈阳北陵公园则取消了当天对草坪的浇灌。

  在沈阳市,从气象部门提供降水概率预报服务以来,一些企业将其运用到生产上,多次避免了因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报道,目前,国内电业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铁路部门、保险公司等行业在气象经济上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这些行业每年都要向气象台订购有关本行业经济的专业性气象预报,以及时作出最有利的经济决策。

  前不久,在沪上开张的一家名叫多普乐气象服务经纪有限公司,是沪上第一家由气象经纪人自发组建的气象经纪公司。这家公司所经营的商品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天气预报”。这家公司的5位发起人都有一个特殊身份——国内首批气象经纪人。这些消息都说明,气象信息的商业价值正被各行各业所关注。天气预报从原先的无偿公众信息到现在的有价商品,气象资讯似乎成了一条相当不错的生财之道。据报道,目前上海“气象经济”的年产值已经达到上千万元。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对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很大,准确、及时地把握气象信息对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

  “气象经济”的黄金定律

  气象经纪人、气象经纪公司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气象资讯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也使“气象经济”初见端倪。

  尽管时下对“气象经济”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所谓“气象经济”,是指与天气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总和。

  在国外,气象经济学界流行这样一条“德尔菲气象定律”,即气象投入与产出的比为1∶98,就是说,企业在气象上每投入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气象经济的特点是人们可以利用气象信息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决策依据之一,根据气象服务提供的信息,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趋利避害,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概括起来,气象经济有以下两点涵义,一是指气象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人们利用气象信息减少灾害损失;二是以气象信息为手段,通过对市场需求提供有偿服务从中获利。

  “霉变指数”、“泳装指数”、“感冒指数”、“啤酒指数”、“空调指数”、“情绪指数”、“巧克力指数”、“支气管哮喘指数”……看到这些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气象指数,才知道这些气象资讯信息与今天的生活如此的近,且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国内经济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经济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增强,气候变化和天气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如单位土地面积的含金量增加了,受到气象灾害影响后的损失也较以往增大;又如,以前对气象资讯没有或不迫切的需求现在大量出现,旅游、文体活动都依赖于天气变化。而需求的多样化更使气象对经济的影响力大大提高了。事实上,气象资讯服务的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人们生活提供参考,它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城市规则等方面提供服务,尤其对于企业来说,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还能直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掏钱,买个性气象服务

  前不久,日本最大的私人气象公司天气新闻公司(WNT)前来沪上设立办事处的消息,曾引起业界的一场轰动。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气象资讯服务早已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经济效益尤为可观,并且成为一条相当不错的生财之道。如法国气象台为一级方程式赛车、法国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大型户外文体活动提供详尽、准确的天气预报,广受客户欢迎。仅此一项,法国气象台每年的经济收益就高达2000万欧元。精明的日本人发现,夏季30摄氏度的气温多一天,空调的销量就会增加4万台,于是气象经纪公司就打出了空调指数的概念,以供空调生产商和销售商作为生产和经营指南;聪明的德国人发现,夏季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就会增加230万瓶啤酒的销量,于是气象公司便开发出啤酒指数,供啤酒厂作为调整啤酒产量的重要依据。气象与经济生活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出现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气象指数,已成为用来帮助企业预测并提前确定生产营销计划的“第一手”气象资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气象有偿服务就出现萌芽状态,1985年,国务院批准气象部门开始开展有偿气象服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商业性气象服务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更没有获得较大的商业利润。

  近年来,国家为了切实解决对气象事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曾对气象部门的服务政策做出过一些调整,如允许气象部门在做好公益服务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有偿服务。从而为解决气象产品的针对性、个性化问题打开了渠道,气象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观念也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尝试向市场提供有偿的专业气象信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专业气象信息用户的范围已从最初的航运、港口、仓储,逐步扩展到海上石油平台、海上工程以及会展、零售、高楼物业等。据报道,目前上海中心气象台已拥有120多家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的“散户”。根据这些用户的不同需求,气象部门为他们度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各家用户的收费标准不尽相同,多的一年高达20万元,低的仅为数百元。同时,还针对公众提供个性化的气象资讯服务,如手机短信息、声讯电话等,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都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长期以来,国内的气象事业总体上一直是作为基础性、公益性行业,靠国家财政事业经费生存和发展,气象产品就如同阳光、空气一样是用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需求,没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人们对气象产品的需求可以从各类传媒上免费得到,它的优点是获取比较容易,不足之处是缺乏针对性。正是这一矛盾的出现,对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气象经济的出现打下了铺垫。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气象服务逐步走向市场,社会对气象资讯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会衍生出个性化的气象信息服务,形成一个气象产品的需求市场。有了气象市场,必然需要一部分人为市场提供中介服务,于是便催生出一个全新的行当——气象经纪公司和气象经纪人。从市场定位来看,气象经纪公司和气象经纪人是介于气象部门与气象信息用户之间的“二传手”,是沟通产销、连接上下游的中间环节。作为专职气象经纪中介,气象经纪公司和经纪人对气象知识和气象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又具备职业经纪人的素质和能力,把握市场动向,了解市场需求,能够在气象资讯服务与各行各业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

  气象“蛋糕”,该怎么吃?

  目前,国内气象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性气象服务发展仍没有步入快车道。究其原因还在于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气象信息服务长期处于垄断之中,能够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部门相对较少,并且国有气象部门所提供的专业气象信息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气象商业化服务至今仍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更没有获得可观的商业利润。国内企业和相关行业的气象服务意识薄弱,也成为气象信息商业化进程的“瓶颈”。

  天气预报要想真正成为生财之道,就应当让各行各业需要气象服务,接受气象服务,只有企业普遍都有接受气象信息服务的意识,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信息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形成气象市场的良性互动。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气象产业若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打破垄断,放开市场。当某些气象服务告别“免费时代”后,长期依赖国家财政投入支持的气象事业也面临着一种体制选择。面向公众服务的部分应保持原有方式,继续由国家支持,提供全民共享的公共产品;而面向市场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气象产品如何上规模,上档次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气象预报和气象资料分析作为一种信息服务产品,可直接或间接对经济产生影响,充分重视挖掘气象服务潜在的价值势在必行。目前气象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有偿气象服务的收费标准,气象经纪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问题,倘若出现纠纷势必会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当前要使国内部分可以面向市场的气象服务健康发展,仍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好。一是建立规范的市场规则。明确公益性与商业性气象服务的范畴与界限,制定气象服务市场参与者的准入条件等;二是组织形式的转变。面向市场的气象服务应该通过转换机制,参与竞争,以及优质优价来求得发展;三是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让气象产品的制作方式与使用方式相互结合,在明确需求的条件下生产有针对性的气象产品。要建立规范的气象信息服务市场,首先需要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完整的、公正的配套法规,删改、修订现行气象法中的垄断条文。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3年12月下)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