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 纪念活动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图)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29日05:20  北京青年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
  纪念特刊(六)

  本报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联合推出

  毛泽东作为一代历史伟人,对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的巨大推动作用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一直大力提倡发展科学技术,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他始终强调要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他说: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不研究自然科学,“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

  毛泽东从国际战略角度出发,力促全党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要增强落后就要挨打的强烈民族忧患意识。他说:“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只要有可能,都应该越来越多地掌握这类为人民谋福利的新技术”,并且“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在毛泽东的亲自关注和领导下,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向科技领域进军,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在核技术工业、卫星通讯、计算机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研制出“两弹一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毛泽东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观点,在1953年提出了准备“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的思想,要以此掀起一场全国范围内“向科学进军”、“向自然开战”的新高潮,打一场新的“人民战争”,彻底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技术革命的概念,他说:“现在我们革什么命,革技术的命,革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命,所以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搞技术革命,没有科技人员不行,不能单靠我们这些大老粗,这一点要认识清楚,要向全体党员进行深入的教育。”毛泽东在中共八大的预备会议上还提出过将来的中央委员会,要成为“科学中央委员会”的构想。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毛泽东很早就提出要实现科学文化现代化的思想,1959年底至1960年初,又完整地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飞机、汽车都不能造,却想搞核武器1 2 3 4 5 6 7 下一页>>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延安的《解放日报》在头版刊登消息,做了比较恐怖的报道。看到消息的毛泽东立刻打来电话,对此提出批评。随后又把发消息的同志叫到枣园住处,严肃地批评了一个多小时,强调不应该如此渲染原子弹的威力。一年之后,毛泽东在接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时,提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

  作为世界级的军事统帅,毛泽东难道真的不了解原子弹的威慑作用吗?当然不是。因为,对还是靠小米加步枪来解决战斗的人民军队,必须对原子弹表现出既重视又藐视的态度,才能凝聚军心,强化我军的英雄气概。毛泽东以豪迈的精神对抗威慑,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其精辟见解和从容气度让今人也为之钦佩!

  其实,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一刻也没有轻松过,本来中国军队的装备就十分落后,核能武器的出现又等于把中国远远地抛在世界武器发展跑道的后面。战争年代他没有办法,一旦取得了国家政权,在国内情况稳定下来之后,毛泽东便准备以“跨代”的方式掌握具有巨大物质力量的原子弹。他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法国总统戴高乐有句名言: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算是大国。站起来的新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必须拥有核武器。

  制造原子弹,最基本的材料是铀。这种材料受美苏两个大国的限制,不可能从任何一国进口。找不到铀,即使其他条件都具备,也意味着我们与原子弹无缘。经过几年的寻找,1954年下半年,突然传来地质工作者在广西发现铀矿的消息。闻此信息,毛泽东兴奋不已。这年10月3日,毛泽东便与来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庆典的赫鲁晓夫提出,“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并询问在这方面能不能有所帮助。赫鲁晓夫听后颇为惊讶,想了一会儿说:“你们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了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此时的新中国虽然已经成立5年,仍然连一架飞机、一辆汽车都不能制造,却想搞最尖端的核武器,难怪会让赫鲁晓夫吃惊。

  赫鲁晓夫的话非但没有打消毛泽东生产核武器的念头,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决心。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的住处中南海颐年堂十分热闹,党、政、军的主要领导人济济一堂,在讨论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12 3 4 5 6 7 下一页>>

  这一天,地质学家李四光带着铀矿标本、物理学家钱三强带着仪器来到会上,在现场进行了讲解和辐射演示,说明铀矿资源与发展原子能的密切关系。领导人一个一个传看着铀矿标本,对它那种神话般的巨大能量感到新奇。会上毛泽东一面听讲,一面吸着烟深思,征询了各种意见后,他最后总结说:“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三个多小时的会议后,从不愿宴请党内同志的毛泽东破例留大家吃饭并准备了酒。

  从这一天起,毛泽东做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弹的战略决策,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向尖端科技进军的热潮。1956年以后,先后成立了导弹研究院和原子能研究设计院。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加快研制工作的步子,1956年11月,中央任命聂荣臻元帅主管科学技术工作。

  不久,赫鲁晓夫因为在国内和国际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毛泽东的支持,为此他顶住军方的压力,在请毛泽东到莫斯科来参加国际会议的同时,表示可以给中国提供一些帮助。面对着这个事实上的政治交换条件,毛泽东采取了高超的策略原则。他起初态度含糊,直到10月15日正式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后,才同意去莫斯科。

  在苏联的援助下,一个核燃料生产厂很快上马。正在这时,“大跃进”来了,有的人头脑发热,要改动这个厂的某些工艺。当时的负责人宋任穷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做出了“先学楷书,后写草书”的指示,排除了“大跃进”的干扰,核燃料生产厂在迅速建设中。

  谁知燃料生产厂还未建成,中苏两国的关系出现曲折,赫鲁晓夫变卦了,苏联单方面做出了断援的决定。此时的中国祸不单行,又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央不得不进行经济调整工作,大批工业项目下马。核工业也出现了“上马”、“下马”两种意见之争。在此情况下,毛泽东亲自征询聂荣臻等人的意见,批准了他们关于《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不仅如此,1962年11月,又批准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原子能十五人专门委员会”,要求全国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中国核工业的起步与研制,尽管艰难曲折,困难重重,但其发展的速度令世人吃惊。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成功试验了氢弹,1970年发射了人造卫星。中国走出了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发展尖端科技的路子,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力量,有着极其巨大的政治与军事意义。

  我们的核武器数量虽小,从此却有了使任何人不敢轻视的核反击力量,成为保卫我国安全的无价之宝,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后来,邓小平曾讲道:“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2 3 4 5 6 7 下一页>>

  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粒子”

  在世界科学界,经常用科学家或者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一些科学概念,但几乎没有以政治家的名字来命名的。惟一的特例是在1977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爆出一个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粒子”的珍闻。

  在科学家云集的大会上,美国著名微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格拉肖,把物理学家逐层研究物质结构的历程,形象地比作剥洋葱。他说:“洋葱还有更深的一层吗?‘夸克’和‘层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组成部分呢?许多中国物理学家一直是维护这种观念的。我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已故的毛主席。”格拉肖的提议,被大会通过。

  然而,这个让中国人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消息,当时的媒体却没有报道。事隔若干年后,人们才逐渐了解到有关情况。

  毛泽东何以在世界尖端科学领域里得到那么高的荣誉呢?这还要从他“当小学生”讲起。

  1955年1月15日下午,毛泽东在他的住处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问题。面对李四光、钱三强等著名的科学家,毛泽东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请你们来上一课。”接着,他就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仔细听李四光、钱三强的讲解。当钱三强讲到核原理时,毛泽东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钱三强回答:“是这样。”毛泽东又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这一问把钱三强难住了,因为当时世界上认为质子、中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了,对此各国科学家从未怀疑过。钱三强停了一会儿说:“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泽东微笑着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信不信?听到这句话,当时在场的科学家们<<12 3 4 5 6 7 下一页>>

  都沉默了,有的人露出怀疑的神情。毛泽东却自信地说:“你们不信,反正我信。现在,实验室里还没有做出来,将来,会证明它们是可分的。”

  半年后,美国第一次发现了反质子;一年后,又发现了反中子,毛泽东的预言似乎得到了证实。有科学家说,毛泽东比我们这些搞专业的物理学家还行!

  毛泽东本人并未满足,他在继续关注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动向。1964年,国外物理学家发现了基本粒子“夸克”。就在这一年,毛泽东又看到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1961年写的文章《新基本粒子观对话》,坂田的文章说:“发现电子和放射性元素,而当时的自然科学家们……深信原子是名副其实的物质可分性的极限,因此,在新的事实被发现时就惊慌失措了。”坂田的话,引起毛泽东的极大兴趣,他立刻请来发表这篇文章的于光远和科学家周培源。在谈话中,毛泽东引证《庄子》一书《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再次说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一哲学论断。

  由于毛泽东的重视,中央宣传部门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粒子物理学工作者也跃跃欲试,探索粒子结构的问题。1965年到1966年间,由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等40多人组成了专攻物质结构的科学精英小组,进行攻关。1966年他们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层子模型”理论,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瞩目。此后,就基本粒子的问题,在国际上又有一些新的发现,毛泽东关于世界无限可分性、基本粒子无限可分的理论思维,被世界科学界所公认。因此就有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你的太极拳打得好啊!”

  新中国还未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在筹划如何使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问题。但不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国防,首先就要发掘、调查、统计和搜集材料,发展地质工作变得尤其重要起来。当时,全国搞地质工作的只有200多人,如何迅速查明中国的资源,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把希望寄托在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身上。

  李四光,31岁时便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开创了地质力学理论,并主持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成就卓著。但是,他从1948年起就旅居国外,为了让李四光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49年9月,还在国外的李四光就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而当时的李四光名义上还担任着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他是听从毛泽东和新中国的召唤,还是随蒋迁台?最后,他做出了参加新中国建设的选择。<<12 3 4 5 6 7 下一页>>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到达北京的第三天,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便登门拜访,一起商讨地质工作和地质队伍的组建问题。6月10日,李四光作为特邀人士参加了毛泽东的欢迎宴会。1952年中国地质部成立,李四光担任地质部长。

  在毛泽东心中,“地质部是地下情况的侦察部。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所以,毛泽东对李四光的重视非同一般。在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他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就中国是否真的是贫油国,中国到底有没有石油,石油的前景如何等问题,请教李四光。李四光根据陆相生油理论,告诉毛泽东,中国不是一个贫油国,中国大面积的陆相面积同样能生成和储集原油,我国华北、松辽都是很有希望的找油地区。他还说,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毛泽东因此做出了进行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在不长的几年里,全国打了3000多口普查钻井,得到大量有价值的石油资源数据。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使毛泽东兴奋异常,对李四光的理论给予了充分肯定。事隔多年,毛泽东还对李四光说:“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嘛!”(指地质力学的太极拳)

  在勘察石油的同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将寻找铀矿也列为战略重点。1954年,传来了地质工作者找到铀矿的消息,毛泽东欣喜不已。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到他的住处开会,了解铀矿的情况和讨论研究原子能问题。头天晚上,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特意说明“下午3时前,李四光午睡。晚间,李四光身体支持不了”。李四光生于1889年,长毛泽东4岁,当年的毛泽东62岁,李四光66岁,并不算十分老迈。毛泽东是白天休息、夜里办公的人,凡中央领导同志都是按他的作息时间办事。但李四光是科学家,被毛泽东视为国宝,那一天,毛泽东“服从”了李四光,会议在下午3时后举行。吃晚饭时,毛泽东特意让李四光坐在自己的身边。吃完晚饭,会议就结束了,一向有开夜会习惯的毛泽东,竟没有“恋战”。

  此后,毛泽东还多次约请李四光等科学家到中南海交谈,一起研讨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他们谈天文、谈地质、谈尖端科学,毛泽东的桌上、床上摆满了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哪儿。后来,毛泽东在接见一些亚非朋友时,还常常谈到地质工作,说搞钻探,地质工作很重要;训练科学技术人才,要包括地质勘探。<<12 3 4 5 6 7 下一页>>

  在毛泽东和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李四光领导的地质工作迅猛发展,十多年间,地质工作人员由原来的200多人发展到上百万人。不仅发现了世界级的大庆油田,在探明攀枝花、白云鄂博、鞍山、抚顺、金川、德兴等大型矿床的基础上,还建立了一大批矿业基地,一座座矿业城市拔地而起。

  毛泽东虽然对科技本身并不内行,但他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对科学家的尊重,却给科学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科技工作能有今天这样大好的局面,不能忘记毛泽东推动新中国科技工作的创业之功。<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