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国内要闻
生活陷入困境手艺后继无人 北京民间工艺谁传承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02日16:14  新华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作为无形文化遗产资源之一的民间传统艺术如今正面临着尴尬:一些掌握着特殊工艺制作技巧的老艺人在艰难度日,极具浓郁北京特色的手工技艺后继乏人。

  鬃人传人盼望偷艺人

  今年65岁的白大成老人是京城做鬃人的民间艺人,人称“鬃人白”。上个世纪50年代末,经街坊介绍,白老从一位老艺人那里学到了鬃人制作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鬃人是北京独有的手工艺玩具,创始于清代末期,鬃人的底部安有一圈鬃毛,将高不过半尺的小鬃人放入铜盘中,一敲打铜盘,鬃人就在鬃毛的弹性作用下旋转舞动起来,老北京人称之为“盘中戏”。白老推陈出新,其创作的鬃人更接近京剧舞台人物,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

  “鬃人在清末曾一度繁盛,可如今只有我是北京鬃人惟一的传人。现在前来学制作鬃人艺术的人能坚持下来的极少,单纯模仿只能出玩偶,没有精神。”在大众面前,白老能将鬃人的制作技艺一一和盘托出,希望有更多有心人能学会。记者了解到,有着一张个体营业执照的白老一直靠做鬃人养家糊口,时而“兼职”做点策划。

  皮影老人成了看门人

  66岁的路联达老爷子摆弄的是北京皮影。皮影自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西派的班社就集聚在宣武门至新街口一带。作为北京硕果仅存之制作、表演皮影的老艺人,老爷子从北京皮影艺术剧团退休后,为让手头儿宽裕一些,辗转找到了一个工地给人看大门。“好多老艺人已经不在了,剧本没有留下来。现在还能演的只有《西游记》里的几折、一些童话和寓言故事。我20多岁时,剧团还有两个队,最兴盛时有32名演员,但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人。”

  民间艺人没有继承人

  北京民间艺人中不少家住西城,如毛猴艺人曹仪简、草编艺人裕庸、风筝艺人孔祥泽、剪纸艺人刘韧等,大多数如今已经七八十岁高龄,“面人郎”郎少安几年前已经故去。上个世纪40年代后,前一辈手工艺人大多不再搞手工制作,如今能摆弄这些老玩意儿的民间艺人不但手艺面临失传,生活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过去在鼓楼、什刹海都有说书艺人,如今早已人去楼空。始于清乾隆年间的八角鼓艺术,已相延200余年,柳荫街曾有过票房,后来由于场地原因,票友随之散去。新街口的曲艺票房“集贤承韵”仍在活动,但负责人钱亚东先生已90岁高龄。

  据调查,在本市200多家工美企业里,1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身怀绝技的大师们大多已年逾花甲,退休在家。而地毯、花丝镶嵌、剧装、绢花等效益欠佳的行业,更是连续多年招不进徒工,不少企业已经没有年轻人。与此相对应的是,民间工艺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地:后继乏人已成为北京传统工艺的心腹之患。

  一位丹麦学者曾经不无遗憾地说,希腊的《荷马史诗》最早是说唱的,现在只能看到文字,中国一些古老而鲜活的文化艺术应该加以保护。(记者光炜通讯员王许可)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