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大步奔向“小康郑州”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02日09:10  中原新闻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编制《纲要》是郑州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七届五次会议精神,谋划郑州新世纪发展蓝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市里成立了《纲要》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4月份启动,先后对12个县(市)区、两个开发区和郑东新区以及20多个市直单位进行调研,参考了部分省会城市研究成果。初稿形成后,分别召开了市四大班子领导、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省内知名专家座谈会,并与省委小康规划纲要起草组进行衔接,形成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各市管企业和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进一步征求意见。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对《纲要》又做了修改。之后,又召开民主党派、工商联和老领导、老干部两个座谈会征求意见。大家对《纲要》的总体框架、基本观点和重要提法都表示赞同,认识比较一致。文件起草历时8个多月,十易其稿,汇总整理意见和建议300余条。《纲要》是全市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两提前、一率先”,即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前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012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4左右。发展步骤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360亿元左右,“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3%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3000亿元左右,2006-2012年年均递增11.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00美元左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6600亿元左右,2013-2020年年均递增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0美元左右。战略途径

  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市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保护改造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郑东新区,抓好中小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发展。郑州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993年提前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1995年提前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1997年提前3年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2000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738亿元和11481元(折合1383美元),比1980年增长27.5倍和19.2倍。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928.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605元(折合1639美元),地方财政收入5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7元,城市化率达到55.1%。

  但我们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在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首位度不高,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5%;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短,关联度小,集约化程度低;外向型经济薄弱,与内陆开放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差距较大;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经拥有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区位、交通、商贸、科教、旅游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全市人民思想认识统一,发展愿望强烈,创业热情高涨。更为重要的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郑州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大郑州、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构想,这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基本框架和总体目标

  《纲要》的基本框架为现状分析、奋斗目标、产业支撑体系、城市功能体系、社会发展体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动力机制七大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纲要》确定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和战略途径。

  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到2012年提前8年实现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09年提前11年达到3000美元,到2015年提前5年实现翻两番;按2000年价格计算,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600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左右。

  城市建设

  到2012年,中心城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400万左右。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5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500万左右,城市化率70%左右。

  人民生活

  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1.9万元左右。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依法治市方略全面落实。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到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6‰;森林覆盖率27%左右;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森林覆盖率30%左右;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左右。产业支撑体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高附加值特色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商贸城建设,构建现代服务业中心

  壮大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服务生产与服务消费密切结合的发展格局。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构建市内半小时、城际1小时、省内3小时、国内8小时物流圈,逐步将郑州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物流结点城市;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到2005年建成15万平方米的会展展区,到2012年建成35万平方米的会展展区;建设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名城;建设中原购物名城,高标准规划建设二七、龙湖、碧沙三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区;规范房地产开发和管理,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快培育中部地区金融中心。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成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研基地、特色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及优良种禽苗木繁育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环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的第一圈层,重点发展以安全无公害蔬菜、绿色奶业、优质水果、花卉苗木、种子种苗、生态林业和观光休闲为主的都市型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城市功能体系

  按照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升品位、突出特色的总体要求,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口分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布局

  ———加快郑东新区规划建设进程。起步区要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铸精品。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使其成为集金融、商务、办公、住宅、旅游、娱乐、服务、信息和研究功能为一体,具有“24小时城市”功能的不夜城,成为中原地区与世界对接的商贸金融中心。

  ———加大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改善人居环境和古都保护两大重点,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系统、城市主干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系统、连续性绿地及水系的开敞系统、商业服务特色分区系统、城市标志及雕塑系统、夜景照明系统,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品位。实现老城与新区、经济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卫星城建设。逐步把五市一县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产业协调、特色各异、充满活力、优势互补、相互推动的卫星城市群。

  ———小城镇建设。加大对重点乡镇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的城镇户口迁移政策,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引导乡镇企业、各类专业市场向小城镇集聚。2020年前,把全市乡镇整合为70个建制镇,重点建成30个中心镇。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原城市群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树立绿色交通理念,建立完善和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常规公共交通,积极发展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规划建设城市轻轨,完善环形放射性路网总体格局,构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等次分明、结构清晰的路网结构,形成市区半小时可达和市域一小时可达的快速交通网络;完善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不断提高线路等级和路网密度及通达深度,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柏油路。实施同城化战略,积极配合中原城市群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建成公路主枢纽信息指挥中心,逐步形成集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智能运输系统和以郑州为中心的“一个小时”经济圈;以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功能、提高通过能力为核心,搞好火车站西出口、铁路站场和一级口岸建设;按国际空港标准扩建郑州新郑机场。到2020年,形成直飞世界部分主要城市,营运业务范围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现代化国际空港。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做好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工作,解决城市长远供水问题;实现雨污分流;稳定发展管道燃气,提高管网运行监控及事故处理快速反应能力;尽快完成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逐步实现市区道路架空线全部入地。

  建设数字郑州

  ———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

  ———加快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省级政府网络对接,建成“电子政府”。

  ———加快政府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等的数字化,建立涉及科技、经济、教育、公众领域等方面的大型公用信息数据库,建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建设生态郑州

  ———重塑“绿”城。构建以西部石质山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中部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南部林果生态林,东部沙区防风固沙林和城镇绿化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中心城区打造“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新“绿城”。

  ———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以东西两湖、南北两河为轴线,加快森林公园、世纪游乐园、西流湖公园、植物园建设,加快沿黄生态走廊建设,把我市建成主题鲜明、环境协调、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园林城市。社会发展体系

  努力扩大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广开就业渠道。将扩大就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机制,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继续抓好城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把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同时,按照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的要求,在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实行农民求职登记制度,搞好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探索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的新路子。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样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帮扶力度。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创建现代化文化名城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城市文化品位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实施精品带动、产业拉动、阵地支撑、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工程,把郑州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和文化名城。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景点,建立市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建设商城博物院、郑州大剧院、文学馆、民间艺术馆,发展城市雕塑,增强城市的文化感染力。加快实施商城遗址保护工程,研究、挖掘、整理、展示博大精深的商都文化,积极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审报工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立足中原,面向世界,着力铸造“中原文化”品牌,努力提高我市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重点培育报业、广电、出版等文化产业集团,大力发展以现代传媒、文体娱乐、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繁荣文化经济,使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逐步缩小校际及区域之间的办学差距。加快大学城规划建设。把大学城建成省会的科教核心和中央智力区,成为国家区域性的高级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

  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人口健康水平

  加快卫生事业改革步伐,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允许以合资、合作、独资方式开办医疗机构。加大对疾病控制机构的投资力度,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卫生监管体系,保证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坚持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民间组织,发挥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功能。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渐创造条件,多方位开辟新闻舆论渠道,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依法治市,提高立法质量,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符合郑州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实现政府决策体制、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的法制化。维护司法公正,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新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损害赔偿制和司法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以理论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先进性不断推动各项事业的大发展。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工作格局和党的工作制度,健全议事决策、工作程序、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制度,不断提高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好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深入持久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广泛开展“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建设大郑州的使命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动力机制

  解放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省会意识,跳出郑州看郑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找位次,与沿海先进城市相比找差距,提高首位度,提高贡献率。紧紧抓住建设大郑州的历史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增创发展优势,先人一步,能快则快。

  深化改革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消费品市场,规范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开放带动

  把开放带动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主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前期促进,全程服务,健全机构,快速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新型招商引资工作制度和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会展招商等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实施东引西进,不断深化与东部地区的合作,积极开拓西部市场。

  投资驱动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参与经济建设。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调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搞好项目库建设,每年选择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影响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适时发布。

  消费拉动

  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形成以消费增长带动投资,以投资结构优化提升消费水平的良性互动机制。千方百计地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村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创新供给方式和供给制度,积极培育汽车、住宅、旅游、通讯、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

  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辅助、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实现全市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有效、快速增长。

  人才兴市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实行柔性引才引智策略,建立无国别、无地界、无身份区别的人才“绿色通道”。鼓励各类人才通过讲学、兼职、担当顾问、项目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方式和途径,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服务。对我市紧缺的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学术带头人,重点项目关键人才的引进全部放开、自主择业、来去自由、不受限制。

  优化环境

  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为纳税人服务”、“市民评议行政机关”等活动,建立健全服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推行“政务超市”、建立投资办事大厅,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条龙办公,建立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查处“四乱”。

  建设信用郑州

  通过政府、企业、个人等信用主体的互促共进和信用法规体系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充分发挥法规、道德、监管三体系的约束作用,使“公务员廉洁高效、经营者诚信守法”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加快信用评价系统建设,建立企业、个人征信黑红名单制度,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信用环境。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