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2003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05日12:03  北国网-沈阳日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2003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鼓舞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合力拼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夺取了抗击“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骄人业绩。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8.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8.5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5.4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47.3∶47.2。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并自“九五”以来首次超过第三产业而居三次产业中的首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3.5亿元(调整后口径,下同。原口径125.6亿元,增长30.0%),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各项税收63.5亿元,增长17.7%。地方财政支出156.6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5.9亿元,增长15.7%;科技支出3.5亿元,增长15.5%;教育支出18.6亿元,增长15.6%;社会保障支出25.5亿元,增长36.5%;城市维护费支出17.4亿元,增长13.1%。

  农业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增长,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蔬菜、肉类、林果、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200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7.2亿元,增长0.7%;林牧渔业总产值94.4亿元,增长11.9%。

  种植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产品保持增长。2003年,我市战胜特大春旱,粮食总产量达到283.2万吨,比上年增产1.8%;水果产量9.1万吨,增长6.1%;蔬菜产量255.9万吨,减少9.9%。

  植树造林实现历史性突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7万公顷,是2002年的2.4倍,植树总株数近8000万株。到2003年末,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6%,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

  优化养殖结构,畜牧业调整步伐加快。全市牧业总产值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7%,成为我市农村主导产业。全年肉类总产量47.2万吨,增长13.8%;禽蛋产量30.0万吨,增长2.7%;牛奶产量12.5万吨,增长54.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3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1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机耕地面积51.9万公顷,增加3.5%。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5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6.3万吨。农村用电量26.3亿千瓦小时,增长9.9%。农田基本建设效果显著,设施农业较快发展。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1万公顷,增加5.5%;节水灌溉面积8.8万公顷,增加5.5%。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009个。新发展富民经济小区613个,增长1.1倍;冷暖棚15万个,增长40.0%。千元高效田面积14.7万公顷,增长14.8%。重点强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工作,农业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迈进。到2003年末,全市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70个。通过环境质量检测面积38.1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21.4万公顷,增长4.3倍,是近年来标准化生产发展最快的一年。

  工业紧紧围绕“工业立市”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健康、快速发展。2003年,我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0.4亿元,增长33.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252.2亿元,增长33.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65.1亿元,增长3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72.2亿元,增长26.2%。轻工业完成产值297.4亿元,增长19.0%;重工业完成产值954.8亿元,增长38.5%。

  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加快。2003年,全市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35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06.9亿元,增长79.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9.5%;实施更新改造(限额以上)项目236项,投入资金40.5亿元,比上年下降19.2%。工业产品出口规模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120.6亿元,增长42.8%。

  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提高。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2.46%,比上年提高15.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1亿元,增长44.4%;实现利税总额75.5亿元,增长18.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5%。

  建筑业建筑业增速加快。2003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7.0亿元,比上年增长6.7%。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246.9亿元,增长21.0%,增幅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9.0万元/人,增长18.8%。

  建筑市场管理更加规范,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3年,全市重点开展了“解决拖欠工程款及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到年末,共受理民工投诉252件,处理完结187件。六部委电视电话会议后,已偿付民工工资2.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年”工作成效卓著,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增幅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为“九五”以来最高增长水平。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多元投资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556.9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4.2亿元,增长31.7%;更新改造投资125.6亿元,增长32.0%;房地产开发投资177.3亿元,增长52.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92.8亿元,增长15.7%,增幅下降16.6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78.7亿元,增长21.5%,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285.4亿元,增长92.1%,增幅提高48.1个百分点。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9.2亿元,增长1.1倍;第二产业投资153.0亿元,增长54.2%;第三产业投资394.7亿元,增长42.7%。三次产业投资比例1:16.6:42.9。

  大项目、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开(复)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668个,完成投资424.2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6.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9个,完成投资325.8亿元。全年建成投产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266个,其中包括仙女河污水处理厂项目、中顺汽车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线改造项目、金石豆业食用油项目等。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60.0%。在建大中型及限额以上项目35个,完成投资25.9亿元。当年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锻压钢材27万吨,铜加工5000吨,墙地砖412万平方米,合成氨12.9万吨,轮胎外胎49万条,化学原料药410吨、化学药片剂600万片、胶囊剂8亿粒,医药中间体7005吨,软饮料300.26万吨,程控交换机16.2万线。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同步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7.3亿元,比上年增长52.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738.8万平方米,增长40.4%;商品房竣工面积585.9万平方米,增长61.1%;商品房销售面积324.8万平方米,增长57.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91.6万平方米,增长58.4%。

  交通运输、邮政业和信息传输业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公路总长度55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9.2公里;航线开通实现新进展,到2003年末,沈阳与国际12个城市、国内43个城市(地区)实现通航,成为东北地区开通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民航运输起降达到3.16万架次。2003年全市货运总量14999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铁路844万吨,下降6.7%;公路14150万吨,增长2.0%;民用航空运输4.7万吨,增长35.0%。全市客运总量6544万人次,下降5.4%。其中,铁路2502万人次,下降11.2%;公路3819万人次,下降2.4%;民航223万人次,增长18.0%。

  邮政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市已开办邮政业务23种,邮路总长度(含农村投递)1.7万公里。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9.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函件(含机要)3841万件,增长4.1%;邮政特快专递完成186.3万件,增长20.7%。

  信息传输业快速发展,电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水平日益提高。200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3.9万门,比上年末新增加15.5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73.6万户,增长17.4%,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187万户,增长5.1%。国内长途电话70895万分钟,增长2.8%;国际及港澳台电话业务量1425万分钟,下降3.5%。移动电信业务迅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74万户,比上年新增加62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93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4万户。到2003年末,全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9.7部,每百户拥有住宅电话82.4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0部。

  国内贸易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商业区街改造建设全面启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销售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5亿元(调整后口径,下同。原口径776.3亿元,增长11.7%),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国有经济实现96.9亿元,增长5.9%;集体经济实现57.4亿元,增长4.9%;私营和个体经济实现466.7亿元,增长9.6%;股份制经济实现64.8亿元,增长43.6%;港澳台经济实现13.3亿元,增长28.0%;外商经济实现18.7亿元,增长25.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市场销售的主要动力。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成功承办2003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商品成交额高达132.6亿元;参会人数近20万人,创历届糖酒会最高纪录。到200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97个,全年商品成交额689.2亿元。

  市场物价市场价格稳步增长。2003年,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8%,消费品价格指数100.9%。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5.2%,烟酒及用品类指数97.1%,衣着类指数98.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95.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99.1%,交通和通讯类指数96.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5%,居住类指数101.2%。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99.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5.5%,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7.6%,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1.4%。

  对外经济贸易及国际旅游充分发挥东北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03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项目合同743个,比上年增长12.4%;新签合同外资额22.5亿美元,增长9.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22.7亿美元,增长37.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2.4亿美元,增长59.2%。外商直接投资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48个,其中超亿美元的大项目3个,包括辽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沈阳兴远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项目和华晨金杯客车有限公司项目。

  进出口规模扩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全年进出口总额4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进口总额22.6亿美元,增长55.0%;出口总额20.0亿美元,增长43.1%。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实现出口额13.1亿美元,增长52.0%。2003年全市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37.3亿元,增长34.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健康发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2565万美元,实现营业额7162万美元;派出人员1.2万人次,增长18.3%。对外经济合作区域已扩展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世界上10个国家的11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2003年,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803批、7700人次的重要外商和政要来沈访问,其中包括爱尔兰总统、喀麦隆总统、韩国和新西兰前总理等政要和23家世界知名企业的代表。市政府与大韩民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2003年中国沈阳韩国周”获得圆满成功。期间26个议会和政府代表团,806家企业代表团,17个文化、教育、体育代表团,9家韩国媒体,4家演出团体,12个旅游团组,共6025人来沈。签约项目187项,外资额12.1亿美元。

  2003年,新开通和恢复了沈阳-日本福冈、沈阳-新加坡等国际航线,国际旅游者来沈更加便捷。由于受“非典”影响,2003年海外来沈旅游人数有所减少,全年共接待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旅游者18.4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2.5%。全市旅游外汇收入1.1亿美元,减少19.0%。

  金融、保险业金融业运行稳定,存贷款规模扩大。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91.7亿元,比年初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23.0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72.2亿元,增长17.0%。银行现金收入6262.4亿元,现金支出6030.6亿元,分别增长15.0%和16.4%。收支相抵,货币回笼231.9亿元。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全年证券市场成交额14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国家债券成交额276.5亿元,减少6.8%;股票成交额1059.3亿元,增长33.5%。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到2003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及网点59家,比上年增加6家。保险机构累计承保金额4782.6亿元,增长9.3%。实现保费收入47.4亿元,增长1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2亿元,增长7.4%;人身险保费收入37.0亿元,增长11.8%。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9.3亿元,增长5.7%。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5.1亿元,减少7.3%;人身险赔付金额4.2亿元,增长31.3%。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步伐加快,形成城市建设新格局。2003年是沈阳历史上城市建设大投入、高效率、大变化、大发展的一年。以长江街、东陵路、东北大马路、沈南大道等10条标准街路改造为重点,修建以“金廊工程”为标志的横贯南北的标准化道路。全年共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投资17.0亿元,整修改造道路284条,新建和改造道路长度213公里,面积717万平方米。到2003年末,全市市区道路总长度1707公里,总面积3128万平方米。区域通行能力增强,桃仙机场道路改造等工程完工,高标准建设了富民桥、浑河桥新桥等3个桥梁项目,全市现有永久性桥梁180座。

  浑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完成新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新增绿地252万平方米,植树77万株。修建各类道路35公里,形成“一横三纵”的浑南交通骨架。新区已形成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汽车配套、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其中科希芯片、芯源半导体、MCT软性集成电路、贝尔可视电话等4个项目的成功引进,确立了沈阳IC产业在东北的战略领先地位。200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

  铁西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生机勃勃。2003年,围绕打造铁西工业带、建设中国制造业之都的目标,全区新上工业项目534个,新增工业企业261个。其中搬迁改造企业112个,63个企业通过合资、重组在开发区建立新企业,49个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造步伐加快。共改造旧区63片140万平方米,完成道路改造66条,总长度61.8公里。实施“一街一林”、“一区一园”建设,植树129.2万株,绿化覆盖面积1167万平方米,被确定为“省级环保生态工业园”建设示范区。

  公用事业优化线网布局,城市交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2003年末,全市公交运营车辆线路159条,其中新开通线路17条,调整线路9条。运营线路网长度1634公里。公交车辆升级换代加快,年内新进车辆564辆,公交运营车辆增至3742台。全市出租汽车达到1.7万辆。

  城市公用设施继续改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设施功能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新铺设供水管网7.2公里,供水管网改造28.5公里,综合日供水能力161.6万立方米。全市供热面积10200万平方米。全年实际用电量131.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工业用电71.6亿千瓦小时,增长11.7%;居民生活用电24.7亿千瓦小时,增长7.4%。年末全市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144万户,增长4.6%。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160公里。全年共解决6800户居民的煤气拖期开栓问题。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百余个,先后建设了东部满堂河、南部凌空、西部揽军等污水处理厂,完善了原有的北部污水处理厂。整治和恢复了浑河生态环境,城区段河水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70.4%。改造和新建了老虎冲、大辛两个垃圾填埋场,全市日处理垃圾4484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共拆除烟囱1113根、锅炉房403座,推广民用型煤4.5万户,并采取扬尘覆盖工程、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措施,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达到100%,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298天,比上年增加95天,达到创模标准,为历年最高水平。全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52%,建成生态环保模范住宅小区35个。

  城市绿化实施森林城市战略,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2003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82公顷,建成大东广场、德胜公园、方家栏公园、高官台生态园等一批绿地精品,改造了和平广场和中山广场。全年新建居住区绿地341公顷。继续开展环沈阳生态森林圈建设工程,东北楔、西北楔绿化带建设稳步进行。全年植树428万株,铺草坪98.8公顷,新增绿地18.26平方公里。到2003年末,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3.16%,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8384.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浑南新区创业创新体系建设。

  成功举办以装备制造与高新技术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进一步提高了沈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本届“制博会”共设展位1853个,其中特装展位918个,比上届多233个。234个境外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展,其中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韩国大宇等世界500强企业23家;参展的国内企业达到498个。展会期间的专业观众超过7万人次。共实现国内交易126项,交易总额31.58亿元;外贸出口37项,合同总额5.16亿美元;合资合作项目签约230项,投资总额40.81亿美元,其中外资额32.31亿美元。

  成功承办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和中国民营企业家论坛。邀请142名院士精英、80位民营企业家相聚沈城,共商沈阳振兴大计。科协年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为主题,开展科技论坛、国际学术交流、百名专家作百场报告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开展重大技术攻关23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聘请124名院士为市政府科技顾问,建立10个院士工作站。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和实践,“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到2003年末,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浑南新区创业中心、海外学子园在孵企业256家,在孵高科技项目350个;863软件园、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园等6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560家。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24个。全年共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237项。科技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86项,其中国际领先13项,国际先进73项;达到国内水平151项,其中国内领先115项,国内先进36项。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有182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技术交易规模扩大,技术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2003年,全市新增技术贸易交易机构406个。各类技贸机构全年技术贸易成交额30.4亿元,增长20%。全年专利申请5696件,专利授权2017件。

  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成效显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基础教育水平提高。

  积极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各级各类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全面提高,浑南大学城首批2所院校进驻。到2003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7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7所;招收本、专科学生7.4万人,比上年增长10.0%;在校生23.0万人,增长13.8%;本、专科毕业生4.3万人,增长30.3%。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招收研究生6890人,增长35.7%;在校研究生16729人,增长32.5%;毕业研究生2646人,增长38.8%。

  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加快。2003年,我市对22所薄弱初中重新配备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校长、教师的交流机制正在形成;对小学升入民办公助初中采取了电脑派位等改革措施,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年末,全市有小学校1247所,在校生43.2万人,比上年下降4.6%。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99.9%。中等教育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有中等学校401所。其中,普通中学362所,在校生38.9万人,增长1.0%;中等专业学校40所,在校生6.4万人,增长3%;职业中学89所,在校生5.7万人,增长3%;技工学校31所,在校生1.3万人,增长21.0%。全市初中升学率99%,高中阶段升学率79%。

  文化文艺创作精品叠出,艺术事业绚丽多姿。成功举办第五届沈阳艺术节,推出大型舞剧《天祭》、现代京剧《法官妈妈》、评剧《闹牛记》、话剧《大漠可以作证》、大型杂技晚会《龙幻》等10台优秀剧(节)目,集中展示了我市近年来艺术创作成果和演出水平,受到省市领导和来自全国艺术界专家及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沈阳杂技团《空中皮条》节目在法国第十一届玛希国际马戏节上夺得唯一金奖———第一水晶马戏棚奖;评剧院小演员在“第七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中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蓬勃发展。全年开展特色广场文化活动2000余场;全市组织开展了首届新春庙会、“春满家园”百姓风采展示大赛、全民读书系列活动等6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群众达800多万人次;在文化下乡活动中为农民送戏100多场、送电影387场、送图书1.5万册。

  圆满完成“一宫两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迎检工作。市委、市政府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沈阳故宫、福陵、昭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决策。2003年对“一宫两陵”实施了建国以来最全面、最大规模的内部修缮和外部环境清理工程,恢复历史遗产原始风貌,其中沈阳故宫维修整治项目40项,福陵36项,昭陵32项。组织专业考古人员对两陵建筑遗址进行发掘,丰富两陵的历史内涵,圆满完成申报迎检工作。

  2003年末,全市有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沈阳电视台已开播5套电视节目。

  卫生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公共防疫、重大疾病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初步形成。2003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684个(不含门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及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211个,卫生院120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7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6个,卫生监督所6个。年末实有病床3.4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083人,注册护士1.6万人。

  体育群众体育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体育人口32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达到44.4%。大、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7.29%,优秀率为31.47%。全民健身活动场所266个,在128个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发售体育彩票1.98亿元,公益性投入508万元。

  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到2003年末,有专业试训、在训运动员198人,教练员110人。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取得21金、18银、19铜和团体第3名的好成绩。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03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7.6万人,全年征收失业保险费3.6亿元,年末有17.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55.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29.8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为64.6万离退休人员支付了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共有8.2万户、17.3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累计发放保障金1.4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34个,床位6350张,收养各类人员4762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到2137个。全年通过发售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80万元,接受社会捐款1222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88.4万人,县(市)人口200.7万人;农业人口248.5万人,非农业人口440.6万人。人口出生率5.3‰,比上年下降1.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1‰,上升0.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9‰,下降1.7个千分点。

  就业到2003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1.0万人,比上年减少8.6%。在岗职工96.2万人,减少9.0%。其中,国有经济单位58.3万人,减少7.0万人;集体经济单位9.1万人,减少3.1万人;其他经济单位28.8万人,增加0.6万人。从在岗职工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1.0万人,减少14.7%;第二产业39.6万人,减少14.9%;第三产业55.6万人,减少4.1%。年末全市离岗职工29.8万人。

  据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全市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1.4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9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1.5万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2.2万个,安置大龄困难群体3.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6%。居民收支、工资及人均储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储蓄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965元,比上年增长15.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0652元,增长17.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消费支出6690.3元,增长10.1%;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6.6%,下降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818.4元,增长9.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9.6元,增长6.6%;恩格尔系数为41.7%,下降3.6个百分点。

  居住水平住宅建设、旧区改造加快发展,居民居住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城镇新建住宅566.7万平方米,增长23.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0.12平方米,增加1.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92平方米,增加0.9平方米。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度快报或初步核算数。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等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财政收入为2003年7月省财政体制调整后口径。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口径调整,将制造业零售额及农业生产者零售额剔除。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