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0月30日电(记者查鑫、张爱林)天刚蒙蒙亮,月牙儿还浅浅地印在天上,记者离开宿营地、踏着晨露,从达果木桥横跨湍急的雅鲁藏布江,穿过草木葱茏的森林,翻过到处是塌方路段的罗拉山,到达了山脊上的珞巴民族乡——达木。
当地村民走出1公里多的山路,在几棵大树下等候。乡财粮干事东边红送上珞巴人迎客的黄酒,让记者饮上三大杯,“欢迎远方的朋友来达木珞巴乡做客。”他说。32岁的东边红是墨脱县达木乡的珞巴族人,过去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区的门巴、珞巴人被旧西藏上层蔑称为“野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后,门巴、珞巴群众获得新生,很多人喜欢给自己起汉文名字,意思通常是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东边红也不例外。
地处雅鲁藏布江河谷深处的达木乡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刀耕火种式的农业,村民们在山坡上烧出一块空地种植玉米、鸡爪谷和大米,但产量很低。身为财粮干事的东边红主要工作就是到各村统计粮食产量,为上级部门调配粮食提供第一手数据。
东边红带领记者到乡政府附近的达木村,不少村民正在田里收割粮食。64岁的扎西巴告诉记者,他的稻田以前每亩收不到50公斤,自从两年前乡里引进优良稻种后,现在的亩产总能有一二百公斤左右。
达木民族乡以珞巴族人为主,此外还聚居着门巴、藏族、汉族等民族,全乡近700人,雅鲁藏布江从北往南穿过。由于跟其它乡镇相比,村子离交通线较近,村民们在种地以外的主要工作就是人背马驮搞运输,这也成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全乡人均现金收入865元。珞巴是古老的民族,在西藏约有1万多人,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以前人们生病找巫师“驱鬼”,现在,达木乡建立了卫生院并配有专业医生,尽管由于交通不便,常用药紧缺,但巫师已经几乎绝迹了。
达木乡拥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小学,珞巴孩子们享受免费教育,学习藏语、汉语、数学、自然、社会等科目。在达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这座成立了14年的学校迄今已经为1000多名当地孩子提供基础教育,目前有在校生10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