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八II采用带下反角的悬臂式中单三角翼 、大后掠角斜轴下平尾、大展弦比垂尾、大单腹鳍、两侧进气的常规布局,全机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大于8平方米。歼八II的进气道和尾部截面均按照面积律设计,前、后机身下各有两块减速板。机翼前缘后掠角为60度、翼展9.344米,机长21.59米,机翼面积42.2平方米(注意:与很多资料上的飞机机翼面积数据一样,这是毛机翼面积而不是外露机翼面积。所谓“毛机翼”是指将两翼前、后缘分别向内延长相交后所得到的假想机翼平面,毛机翼面积是一个通用的参考面积),因此外形上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机身长、翼展小。实际上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歼八II气动和结构布局对飞机外挂能力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它的翼展很小,同时又把主起落架布置在机翼下,这就影响了其机翼的武器挂载能力;同时对于三角翼而言,靠近机翼外侧的外挂架前移能够减小干扰阻力,然而对于靠近翼根的挂架情况却恰好相反,所以这种布置又加大了飞机作战时的干扰阻力;最后,由于歼八IIM机身较长,又是常规布局,这就也不允许它以过大的迎角起飞,否则机尾容易擦地(因为主起落架后面部分太长)。
歼八II作为一种过渡装备,基本继承了歼八I的气动布局,从而使其超音速性能仍然相对突出。同时,为了在很短的研制时间内确保“提高中低空机动性能”这两大设计要求之一的实现,歼八II在主要在三个方面采取了措施,即对气动布局进行修形、精心设计发动机/进气道系统和改善飞行控制系统。试飞证明这些措施的结合能使歼八II达到了“提高中低空机动性能”的设计要求。
飞机气动布局设计的最主要内容上合理地选择机翼翼型和机翼平面形状,其目标是减小零升阻力(此阻力系纯粹的付出)和升致阻力(即诱导阻力,系产生升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提高飞机的最大升阻比。但是作为一种带有应急性质的过渡型战斗机,不能苛求歼八II对气动布局进行很大的修改,而只能进行修形,如对机翼进行细节修改设计、对垂直尾翼进行进一步进行的优化等。以其垂直尾翼为例,通过更进一步的气动剪裁设计优化,歼八II垂直尾翼的效率比歼八I有较大提高,它不仅提高了飞机的盘旋能力,而且与可收放的大腹鳍结合作用,保证了歼八II在机身长度比歼八I进一步增加后的方向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