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
曹煜 中共山西榆社县委书记
常耀刚 山西省榆社中学原校长
岳丽 山西省榆社中学生物教师
巩秀忠 山西省榆社中学地理教师
石跃忠 山西省榆社中学数学教师
张斌文 山西省榆社中学校长
榆社中学学生
宁建龙 山西省榆社县教育科技局局长
安亚云 榆社县小杜余沟中学校长
李彦斌 榆社县北寨乡中心小学校长
程绪生 榆社县下赤峪村中心小学校长
常振东 榆社中学毕业生
演播室:几天前刚刚度过的教师节对于山西省榆社县的老师们来讲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他们在此之前刚刚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教育大整改,这一次的整改几乎令全县2067名教师每个人原有的生活轨迹都发生了变化。到底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整改,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事情要从今年7月1日榆社县电视台播发的一则新闻说起。
同期声:县电视台新闻
下面全文播出,中共榆社县委常委会议公告。(演播室)今年我县高考考生共1183人,本科达线仅107人,比上年165人减少了58人,高考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年,在全市倒数第一。
解说:曹煜,榆社县委书记,他做出这番道歉时刚刚上任不到两个月。
曹煜:榆社中学的高考滑坡,它既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也是一个必然的反映结果,它是我们榆社这几年来的教育工作中整个的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教育教学管理层面存在总问题的一个爆发,今年不出问题,明年也要出问题。
解说:榆社县位于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中段西麓,榆社中学是县里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学校的高考成绩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张反映榆社县教育水平的晴雨表,也是每年夏天受到全县关注的大事。正是由于今年榆社中学的高考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才致使刚刚上任不久的县委书记向全县做出了公开道歉。
记者:刚刚上任就向全县人们公开道歉,有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
曹煜:当时因为我们当时榆社中学高考滑坡以后,当时县里面舆情是群情议论,议论纷纷,我把它也看成一种社会危机。
记者:但是为什么要用道歉这种方式来进行?大家都说曹书记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做秀的嫌疑?
曹煜:我们是出于两点思考,第一就道歉来说我们认为榆社教育出现这种现状要有人承担责任,要分清是非,这样才能推动改革;第二我们也必须承担了责任,我们才能要求别人,否则的话我们光把这个责任推到学校和教育部门,这有失公平,这也不利于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所以我们要首先站出来道歉,这是一种承担责任的勇气。
解说:在县委书记作出道歉的同时,县委还决定由于榆社中学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校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停职待岗。
常耀刚:我说过一句话,我说曹书记,我实际上就是你们整个这次事件的一个牺牲品。
解说:他叫常耀刚,是榆社中学原来的校长。7月1日下午四点,他接到了县委要求他“停职待岗”的通知。
常耀刚:这件事到现在一直感觉好像就是做梦一样,睡醒以后就感觉自己好像还是校长的感觉,待了这么长时间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当你离开了之后,感觉这么大一个学校就没有你一个藏身之处了。
解说:在接到“停职待岗”的通知后,榆社中学原来的校长常耀刚仍然坚持每天上班,由于自己也曾是榆社中学的毕业生,他对学校有一种格外深厚的感情。
记者:我们了解像学校今天这个面貌还是在你手上发生的变化?榆社这个地区经济这么落后,都挺穷的,怎么会有这么一个挺先进的校舍?
常耀刚:主要可以说的就是学校自己努力奋斗出来的,这个 我也不是抹煞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但主要还是学校(的努力),他们对学校的贡献确实太小了太少了,跟其它县就不能比,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说明我的工作就做得不好,没有得到上面领导的大力支持。
记者:我不太理解,你把学校做的这么好,这么漂亮,怎么工作做得不好呢?
常耀刚:怎么讲,觉得过场形式做得不太好,比如说我们开工,应该把县领导都找过来,奠基、典礼、完工,再开一个典礼,我一般不主张这事,我就悄悄地(进行),他们可能突然哪天进来学校,我都盖起来了。
解说:常耀刚担任校长期间,主要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建设,在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城中,榆社中学的建筑显得有些鹤立鸡群,这些楼群都是常校长带领全校的教师职工集资兴建的。提起常校长,很多教师显得还很留恋。
岳丽:从专业素质上我们老校长挺好的,实际上从各方面我们老校长也是非常辛苦的,他也是每天早上跟我们早早起来,晚上也是那样迟才回去。而且这几年从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上都是他的功劳。
巩秀忠:实在说,我们原先的那个校长应该说是素质很高的一个校长,之所以弄成现在的这种局面可能是多方原因吧,也许总得有个人出来承担责任。
记者: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这是我们采访中老师也好,同学也好,家长也好,最常引用的你说的这句话。那么常校长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推动了这场改革中的一个牺牲品?
曹煜:不完全是这样的。正如我刚才说的,改革要付代价,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往往很怪,当你有责任的时候,大家义愤填膺地提这提那,当真正有给他承担责任了以后,往往又同情弱者。我也可以把常校长过渡一下,合理的安排一下,但是失去的是什么?我可能失去的是民心,失去了党委政府的形象,没有承担责任,干好干不好一个样,还照样什么。这是一个,再一个,我可能失去这场改革的机遇。
解说:高考成绩滑坡后,导致校长被撤换,这对于刚刚上任的县委书记曹煜来讲,这才仅仅是他发起的教育整改活动的序幕而已。
解说:榆社中学校长常耀刚遭到停职后,县教育科技局也被认定是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局长宁建龙被给予了行政处分。
宁建龙:给了一个诫勉谈话处分,这个处分是纪律处分中最低的。作为教育行政部分来说,就应该负有管理的责任,给这个处罚我是接受的。
解说:尽管接受了处分,但是宁建龙还是认为高考成绩滑坡并不是简单地撤换校长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宁建龙:现在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师资队伍的问题还有我们学校管理的问题。
解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榆社县各乡寨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分散的状况。全县164所初中平均每个还不到40人。长期以来,像下赤土小学这样一个老师教几个学生的单师制学校在榆社还有71所,多年级在同一教室里一起上课的复式班有129个。
宁建龙:再加上我们小学英语没有教师,小学英语三年级能够开英语课的达不到40%,而小学英语从新课程要求来说三年级上到六年级完了,你就得在初中补这个空缺,所以说我们从架构,从它的课程来说或者师资的现状来说,在这儿我们基础太差了。
解说:教育资源的分散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一个更大的问题——很多学校教师力量不足。英语教师在农村学校是最缺乏的,据了解,小学没学过英语的学生上了初中后要比小学学过英语的同学少学260个单词,另外在一些学校里,像地理、生物等科目的一些本应在初中阶段讲授的知识由于缺少专业教师而不得不推到高中阶段讲授,这无疑增加了高中阶段的教学负担。
宁建龙:教育来说,有我们教育的规律不是谁想让高考好就好,它有一个周期和过程,我们从高一 高二 高三都做了一下调查,我们通过今年的这个事情,认认真真对每个年级,从它的起始年级乃至初中进行了一下分析,真正地说,我们初中来讲,只能开中考科目,缺英语教师,缺数学教师,缺史地生教师,本身初中就开不出课程,到了高中就差了一个知识面了,在我们这里来说就成了一个塔尖尖了,它是倒塔形。
解说:由于这些问题在榆社这个比较贫困的县里已经存在多年,这令已被撤换的常耀刚校长感到有苦难言,他执著地认为,现在对他的功过作出任何的评价和结论还为时尚早。
常耀刚:这个结论应该是过几年以后才能做出结论的,最起码是两三年以后,没有比较就不能鉴别了。现在都是议论,就是炒一炒争论争论,还不是做结论的时候。
曹煜:作为县委书记,我有一个观念,在一个地方要倡导一种创业干事的氛围,要形成这样的氛围,以后要奖罚分明,必须要形成大家工作很清楚的一种社会风气。
解说:撤换校长、处分教科局长后,曹煜书记又有了出人意料的动作,决定整合教育资源实行规模教育,7月中旬,县里筹资1500万元把71个单师校、129个复式班全部取消,同时撤并了县内四所初中、76所小学,对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所有工作都要求在暑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
记者:就拿中小学撤并这件事来说,几乎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完成,这样的速度会不会出现一些问题?
曹煜:这个应该说两个月完成确实有点仓促,但是由于我们广大干部群众,各级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准备,目前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解说:为了了解学校撤并后是否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新的负担,记者走访了榆社县河峪乡下赤峪村中心小学,这所学校在整改中合并了村里的另外七所小学,学生从95名增加到了150多名,其中一年级的学生58人,乡村两级政府利用暑假对校舍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开学后学生将在学校寄宿。
记者:但是老过水库,坐船,安全放心吗?
家长:对,那不放心,就是不放心,才让住学校。要不这么近就不住了。
解说: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安全问题是很多家长最大的担忧。学校撤并后,就连很多6、7岁的一年级学生也要在学校寄宿。
记者:很多偏远地方的孩子要住校,要在学校吃饭,那么小的孩子,管得过来吗?他们的安全怎么办?
程绪生:我们有职能的分解、分工,有炊管员、生活教师,生活教师就是管学生的吃饭、睡觉、穿衣,日常生活由他们来管。
解说:很多家长也担忧,在学校吃饭住宿一定会增加上学的费用,这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讲也可能会造成新的经济负担。
记者:姑娘原来在哪儿上学?
小学生父亲:就在咱们这个村。
记者:今年是第一次要到水库对面的小学去了?
小学生父亲:嗯。
记者:老王,你家里一收入怎么样?
小学生父亲:没收入。
记者:一年下来能落下多少钱?
小学生父亲:就是前数块钱,出来出不得,她也没妈了。
记者:一个学期花费大概是多少?
小学生父亲:一年下来也就是四五百块钱。
解说:对于这位父亲来说,每年孩子上学可能要花去他一半的收入,这样的学校撤并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也看到一些住在比较偏远地区,偏僻地方的孩子,以前他们旁边的小学可能虽然简陋,但是毕竟还有学上,但是这一撤并以后,这些小孩,六七岁、七八岁、八九岁,要赶几十里路,要到撤并后的学校去,这样是不是对那些孩子虽然是少数,但是也不太方便,甚至有可能导致他们失学。
曹煜:这个,有这种可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县委政府做了大量的,精心的准备工作,专门拿出专款,给这些困难学生进行生活补贴,保证不因为撤并带来的经济负担,让孩子失学。
解说:9月1日,榆社县的中小学全部开学,下赤峪村住得离学校比较近的学生一大早就来到学校报到,住在水库对面的学生也正在为开学第一天积极准备行李。如今,水库这边的单师制学校已经关闭,村里的家长和孩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准备集体划船到水库对岸的中心校去报到。
记者:孩子们搬到这边来住,会不会加重家长的负担?
李军:这个,比在家里稍微有些负担,因为今年咱们县里头,对住校生的吃饭、住宿问题,县里都给补助,比如说分特困生,贫困生和困难生,分别是40、20、10块钱每个月补助。一个小孩一个月(生活费)也就是30块钱左右就够了,家里只负担15块钱,或者有的40块钱还超10块钱,他还能做其它。今年咱们县里面加大了力度搞这个,每个寄宿学校都这样搞。
记者:就你们乡来说,像那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会不会有的家庭因为学校被撤并了,孩子上不了学。
李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咱们统计了一下,报到人数按上学人数全部到位了。
解说:保障孩子有学上,能够接受完整的教育,这还只是这次教育整改的第一个目标,而县委在开学前的一个月中进行的另一项举措却使得全县2067名教师的命运都变得不可预知。
解说: 8月初,榆社县教育科技局组织全县校长、教师进行测评,县里将根据测评结果重新为他们安排职位,未能通过测评的校长和教师将面临待岗减薪。
曹煜:这次教育改革受冲击最大的是教师,某种意义上讲这次改革的对象,也是教育系统和教师,所以为了使我们这场改革,我这场改革能不能成功,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我这支教师队伍,对我改革的认知程度,对我改革的参与程度,所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才搞了一次集中整治,暑期一个月
把全县的教师集中起来,分三个阶段 十个环节进行,第一个阶段叫总结反思,第二个阶段叫集中培训,第三阶段建章立制,让教师理解县委政府的改革意图,让大家看到自身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解说:这次教师测评选聘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试讲,试讲是在全封闭的学校里进行的,由武警守门,不得随便出入,县教科局长宁建龙亲自坐镇督导,以保障测评的顺利进行。
记者:这个工作一共进行了多长时间?
宁建龙:我们进行了四天。
记者:这个地方是?
宁建龙:是我住的地方。
记者:住在地上啊?
宁建龙:我的腰疼,打了个地铺。
记者:在地上住了几天?
宁建龙:住了四天。
记者:家里离的也不远啊,干嘛非得住在学校里?
宁建龙:这是便于咱们这次全封闭进行的讲课答辩、管评和管章。
记者:凡是相关的领导干部都要住在学校里?
宁建龙:都要住在这儿,咱们这次是从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到咱们相关部门的其他领导,领导组成员都在这儿住着。
解说:县教科局从邻县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评委,对每位教师20分钟的试讲进行打分。成绩优异者将被选拔到县城的中学任教,成绩不佳的将面临减薪待岗培训。
记者:你对这种方式你怎么看?这样的一种公开测评的方式。
参加测评人员: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吧,比较公平。
记者: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结果?
参加测评人员:反正我自我感觉我这场不成功。
解说:8月29日下午,教师试讲分数公布,县教科局的门口,很多来自各乡寨的教师紧张地在墙上的告示中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记者:把上线的写上去了?
参加测评人员:这也不是上线,就是我们一共讲了9个人,就要了前三名,我是第四名。光有分数。
记者:差几分?
参加测评人员:差一分。
记者:你这儿挺可惜的,一分之差?下一步怎么办,如果分数没有达线的话。
参加测评人员:不知道,现在马上开学了,现在出路还没有,不知道去哪儿。
记者:教育局,包括学校有没有说法?
参加测评人员:没有。
记者:你原来是哪个学校的?
参加测评人员:北寨中学。
记者:像你这样情况的老师多不多?
参加测评人员:多。
解说:教育大整改到了这一步令宁建龙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意识到将会触及到教师的利益格局。
宁建龙:我曾经在上一届的县委政府就提出辞职,压力大,每天感觉到就好象在冰上走一样,睡不好觉,也吃不好饭,上班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什么矛盾、事故的发生。
解说:在榆社,教师被看作是个铁饭碗,但整改一下子让很多人的铁饭碗变得摇摇欲坠,这在县乡引起了很大的波动。
宁建龙:最多的一次我一天能接待107位教师,而在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当中,我接待了1100多教职工。
记者:凡是有问题的都会找到你?
宁建龙:都会找到我。我是真正的在八个月的时间就是敞开了大门,蹲到办公室接待来访者。
记者:这场改革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一个群体其实是教师,怎么能够保证教师既能够安心工作又能够把最优秀的教师选择到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曹煜:新教师的录用制度,进城教师的考核制度,由于这些制度的建立树立一个很好的导向,使不敬业的老师有压力了,不能再混日子了,使有前途、敬业精神好,深受广大师生社会关注的老师有发展地位了,比如说老师我们现在农村里,长期缺音乐 美术、体育、电脑、英语缺课,所以我今年下决心就招了40多个这样的老师,这个我可以加快,不存在拔苗助长。
解说:对教师的整改已经给一些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他叫安亚云,去年通过竞聘当上了北寨乡中学的校长,他的妻子是桃阳乡中学的教师。暑假里进行的这场教育整改中,北寨中学和桃阳中学都被撤并,刚当了一年校长的安亚云和他的妻子将再次面临着工作上的变动。
记者:当时你听到大规模的合并以后,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安亚云:只能说是当时这么大改革的力度当我没有想到。
记者:在这之前有没有觉得紧张?
安亚云:有是有一点,不是太紧张,因为我想不当校长还可以当教师。
记者:在这之前,对自己未来的安排是怎么打算的?
安亚云:我计划是进县城里面三中跟人家搭帮,做个副校长。
解说:8月下旬,校长任命结果公布,安亚云没能如愿进城,而是被任命为小杜余沟村中学的校长。
记者:这个学校的状况比北寨来说相比?
安亚云:这个中学的校舍不太好。
记者:这样一个改革之后,对于你们两口子,因为你爱人也是老师,生活上带来哪些影响?
安亚云:生活上,她以前在桃阳中学当老师,就在那住着的,我是在北寨,她现在合并到云簇中学,在那儿也是住校,那就应该是。
记者:还是得两处跑?
安亚云:两处跑。
解说:学校撤并后,原来的北寨中学校址将被用作北寨小学的新校址,北寨小学是这次改革中撤并力度最大的小学,乡原有的13所小学将撤并成为一所,撤并后的600多名小学生中将有550名左右在学校住宿。通过这次的测评,很多新教师被分配到了北寨小学任教。
记者:伴随这样的合并我也知道,好多老师要经过测验,然后考试,合格才能够重新再上岗?
北寨小学教师:是。
记者:当时有没有这种担心,会不会不通过这样的考试?
北寨小学教师:也担心,经常,也想得比较多。不过,自己还是比较信任自己,应该说,年轻。
解说:九月一日,新学年开始,榆社县的老师和学生都开始了新的生活,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解说:原来的校长常耀刚被停职后,县委决定用十万元年薪在全省招聘榆社中学新校长,由于当地教师的平均年收入只为1万元左右,因此十万元的年薪显得十分受人瞩目。7月24日,来自榆社、平遥、榆次、介休,等地的11名校长竞聘者参加了答辩,担任此次公开招聘演讲答辩111名评委由省市教育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及榆社中学教职工代表组成。在这次招聘会上,来自昔阳中学的张斌文给在场的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您在昔阳干地也不错,榆社这地方按理说也没什么好的,就是为了这十万元奖金吗?
张斌文:老实讲这十万元奖金对我来说没有多大的诱惑力,我以前就跟他们讲过,我现在的家庭条件比上不足可以说是比下有余,我现在在昔阳有祖房,有楼房,我的家庭条件不是那么太差,确实这十万元的年薪对我来讲没有多大的诱惑力,我也是抱着要闯一闯,试一试的这种心理来应聘,就是说假设应聘成功以后,我在校长这个岗位上好好干,力争能实现我的一个人生价值。
巩秀忠:当时他说所的一些措施也好,管理的方法也好,还是跟这儿的实际情况相符的,这也是老师们之所以打高分的原因。而且他原先就是一线管理者,他在昔阳中学也是管理校长,是昔阳中学副校长,有很多管理经验。
石跃忠:我们就是非常也盼望比较英明的校长来领导我们,当时通过他参加竞聘演讲,我们当时看这个校长还是比较不错的。
解说:8月9日下午,榆社县委、县政府正式公布了榆社中学心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张斌文被任命为榆社中学的新校长,试聘一年,聘期三年,年薪十万。虽然竞聘成功,但是张斌文觉得,这十万年薪并不好拿。
记者:明年的高考县里面有没有给你定什么指标?
张斌文:县里面肯定要定指标,不过现在还没有。
记者:如果真是达到这个指标了,你打了这一个翻身仗,这十万块钱会拿吗?
张斌文:打翻身仗现在还不敢谈,面对目前这个生源现状,打一个翻身仗这不是容易的。第一个方面,高考竞争压力非常大,目前从全市还是全省的范围来讲,高考竞争可以说是日趋激烈;第二个压力是来自舆论的压力,目前可以说榆社中学的知名度比较高,社会各界,还有新闻媒体成了关注的焦点。如果你稍有不甚,我想这一定是舆论哗然。
解说:榆社县的这次教育整改带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的就是高考滑坡的问题,明年的高考能否打个翻身仗,县委书记曹煜自己也有压力。
记者:我们现在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曹书记你这样做是在倡导什么呢?你怎么看素质教育和这种应试教育呢?
曹煜: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可以说是教育评价和教育追求的两个方向,比如说对北京学校的要求和对榆社学校的要求就是两个层次了,在北京的孩子可能在北京能上大学,在山西来榆社就上不了大学了,可能榆社的孩子我今年一百个(考上大学),到北京就能上二百个,这种大的教育不公平就带来了许多这种数字,我们对这些贫困山区里孩子们的教育,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能享受正规的、完善的接受教育。从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和大众的心态在这个地方讲素质,过分强调素质教育,脱离实际,可能脱离需求了。
解说:榆社是个贫困县,也是农业县,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讲,考上大学就是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
记者:对于农村来的学生来说,高考对你们意味着什么?
榆社中学高三学生:对我们意味着将是命运的改变。如果考不上的话可能会一辈子留在农村,但是如果考上的话可能就会走出农村,重新开始自己的命运。
解说:虽然榆社中学的高考成绩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校。记者找到了今年以596分从榆社中学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常振东。
记者: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的话,榆社中学是个怎样的学校?
常振东: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虽然有些缺陷。今年的高考滑坡应该是个偶然因素,其实不用闹得这么沸沸扬扬的。
记者:你是刚刚从高考中走出来,现在老说素质教育,也老提应试教育,你怎么看?首先你经历的,你觉得是什么教育?是哪种方式?
常振东:应该以考试为主吧。
记者:你觉得在你经历的这种学习过程中,这种素质教育的实行的可能性大吗?
常振东:我们这里可能性比较小,人们的观念落后。
记者:也包括你,也包括你的这些同学,对于你们这些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对你们意味着什么?
常振东:就是意味着改变了命运,从一个农村人变成一个城市人了吧。
记者:这种改变对你们来说很重要吗?
常振东:很重要应该是,如果没有这种改变的话,我们就世世代代都会生活在这里。
解说:2005年暑假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教育改革给本来是一潭静水的的榆社县带来了阵阵涟漪,书记道歉、校长撤换、中小学合并,这一系列的举动已经使得很多人的命运为之改变。
记者:道歉也好,换校长也好,等等这一系列的背后,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曹煜:真正想做的就是想把榆社的教育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把榆社的教育办成能支持榆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这么一种教育。
记者:你说的这些别人都看不到,现在流行的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的就是修路,就是盖楼,大家看得到你这个领导做的什么。
曹煜:确实在我们基层由于我们长期的发展观,由于我们对干部考核评价的这种体制,很容易形成大家把注意力关注到有形的修路 搭桥 盖楼,往往忽视像许多应用资源,比如说教育 卫生 文化 社会事业形成这种不和谐发展观。
解说:教育大整改给人带来的影响还未结束。如今县委书记曹煜在为筹集教育款项以及教育整改的后续工作四处奔走着,榆社中学新老两位校长也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打算。
常耀刚:我说他们(安排)我出去学习学习,找一个地方我出去学一学,以后有机会还能为榆社服务。
张斌文:生源质量可以说是,现在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都在现有的基础上,现有生源的基础上,如何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把这最大的潜力挖掘出来
我想明年高考也不会差在哪里。
解说:我们在开学初拍摄到到了这样的场景,高中的学生正在抓紧补课,而与此同时,河峪乡下赤峪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刚刚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第一堂正规的音乐课。
演播室:教育是与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的大事,今年榆社的教育整改可以说在全国都引起了关注,因为毕竟在北方的贫困县中,能像榆社这样一下拿出1500万元投入教育的并不占多数。同时,榆社的教育整改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这场整改只是单纯地为了高考,为了应试教育。然而在采访中曹书记告诉我们,尽管这场整改活动从应试教育开始,但决不是最终的目标,改革还是要最终为学生们提供公平、完备、规范的教育。榆社的教育整改还在进行着,但是它究竟能够走多远?怎样开展更符合农村实际?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预告:目前,我国重症病人达到1600万,其中之一90%散落在社会上,近年来精神病人肇事案件频发,给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新闻调查》日前前往四川自贡进行调查。一个总床位数50人的精神病院住了15个杀人的精神病人,一位温良贤淑的女人不堪折磨,杀死了结发25年的精神病丈夫,是什么原因让她和他们泯灭人性,在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背后有哪些需要探讨的原因。敬请收看9月26日晚中央一套22:38分播出的《重症精神病人调查》
总制片人:梁建增 陈虻
制片人:张洁
编导:张龙
记者:杨春
摄像:王忠新 席鸣
录音:呼和
助编:王凌岚 刘涛
责编:赵华 王绮冰
合成:刘昕
策划主管:吴征
执行制片人:王猛
播出主管:孙金岭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宁建龙”,共找到2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