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怎么这么多‘屎壳郎’车呀?”这是首次出国的老齐与我在伦敦久别重逢时,说的第一句话。“屎壳郎”车,指的是那种省油型车,相当于中国人说的“小排量车”,我常在伦敦街头看到人高马大的白人男子蜷缩在这种小车中。
“‘屎壳郎’省油啊!”我应付了一句。“你对伦敦的其他印象如何?”“其他的印象也是‘屎壳郎’满街跑。英国街上的车,远不如中国大城市的车气派。”老齐还是不依不饶。老齐话糙些,但确是事实。我本人就很少在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见到类似英国“屎壳郎”车的小排量车,相反,我倒是经常看到那种大车身、大排量的豪华轿车。据统计,中国城市汽车排量普遍高于欧洲城市,中国平均每辆汽车的耗油量是日本的3倍。
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斯·欧森说,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也是豪华汽车增长最快的国家。但中国能否长期承受这种高价位、大排量的“豪华车文化”?
“国情”之一:事关面子
对中国的大款和小资来说,买不买车,买什么车,是一个事关面子的大事。对有经济实力购车的人来说,汽车的价位高低、车身大小、排放量多少,与买车者的地位高低、面子大小、收入多少成正比。
我还记得老齐告诉我,老同学中谁买了奔驰,谁买了宝马,而不少人买得起,开不起。但即使只能长期搁置在屋外当摆设,也要买,因为别的同事、同学、熟人或邻居先买了。
“国情”之二:公车私开
如果说“大款”不在乎买车和开车的成本,“小资”只考虑能不能买得起车,不考虑能不能开得起车,那么,在中国特别盛行“公车私开”现象,开车者不用花任何成本。
中国事业单位、国营企业中分给大小官员们私用的车,基本上没有那种“没型没款”的“屎壳郎”或“小面包”。
“国情”之三:油价管制
最近,全球石油价格飙升,导致许多国家的“有车族”开车成本大增,就连耗油大国———美国现任总统布什,都建议国民尽量少开车。但这种价格机制在中国不起作用,中国的成品油价仍非市场定价。
“国情”之四:政策偏袒
中国许多城市都有限制小排量车的土政策。这些城市主管部门对此有着奇特的解释:小排量车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外形也不美观,影响城市形象。
尽管中国豪华车市一片繁荣,但已有人窥见了不妙的征兆。鄙视省油型汽车的“摆阔”心态,加上公款埋单的挥霍型汽车消费文化,人均收入远远低于美国的中国最终将“供养不起”。
(摘自10月24日《金融时报》中文版,原题:中国的“豪华车文化”,作者魏城)
《环球时报》 (2005年10月26日 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