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同学的欺负,竟趁同学熟睡时,持刀杀害了同学。日前,哈市道外区法院审理了此案。记者近日采访了审理该案的法官。
挨同学打杀人报复
今年17岁的韩宇坤是哈市一所技术学校二年级的学生。韩宇坤长期住校,与同学陈铭志一个寝室,老实的韩宇坤经常遭到陈铭志的欺负,甚至是打骂,对此,韩宇坤一直以沉默来回应。
10月2日晚,韩宇坤回寝室时发现门还锁着,钥匙在陈铭志手里。于是,韩宇坤找来同学吴波与自己一起去找陈铭志要钥匙。当韩宇坤和吴波找到陈铭志时,陈铭志和几名同学正在喝酒,陈铭志留吴波一起喝酒,吴波将钥匙要来后交给韩宇坤。韩要求吴同他一起回寝室,并将吴拉出了饭店。陈铭志觉得韩宇坤的做法让他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于是,他和另一名同学一起打了韩宇坤一顿,挨打后的韩宇坤只好沮丧地离去。
喝过酒后的陈铭志回到寝室,借着酒劲又打了韩宇坤一顿,后躺在床上睡觉。韩宇坤躺在床上越想越委屈:“总是欺负我,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报仇!”半夜,韩宇坤突然想起自己有一把卡簧刀,于是,他趁着黑夜摸到了陈铭志床边,把刀狠狠地扎进了陈铭志的腹部,之后逃离了学校。陈铭志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不久,韩宇坤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哈市道外区未成年人审判庭受理了此案。法庭认为,韩宇坤犯有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15日,记者采访了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林道伟。他认为,出现这样的结局,不仅仅是韩宇坤和陈铭志两个人的悲哀,更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悲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韩宇坤虽然家在哈市,但长期在学校住宿,只有周末或节假日才能回家,很少有时间与父母沟通。
林道伟说,尽管中小学德育教育《大纲》已将法制教育列为德育教育的内容,但仍有部分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或重视程度不够。他举例说明,北京市的一个法院曾对该市5所中学进行了千人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有34.5%的学生所在的学校不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15.2%的学生所在的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过法制教育。而且,在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大纲》存在欠缺之处:守法守纪的前提首先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大纲》中却缺乏这方面的要求。辨别是非是法律意识的启蒙,高中生和大学生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健康的,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比较开放,变化也比较大,而大学生正处在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高中生、大学生的竞争压力也很大,家长的期望、教育体制和内容上的一些缺陷,都会转嫁到大学生身上,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较多。
据介绍,长期留校的住宿学生或多或少地都存在心理问题。有心里话没处说,找不到倾诉对象,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与他人打交道,恰恰是这种在处理事情上的主观和以自我为中心容易酿成悲剧。没有人引导学生该做什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选择今后的生活,感到迷茫困惑,这些都是学生心理将产生危机的信号,也是警示。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