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程现场热火朝天 本报记者宋利摄
本报12月28日讯 (记者赵丽娜)太原市崇善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大殿被民房包围、无防火间距且无消防通道的重大火灾隐患。今日上午,紧贴崇善寺东墙的一间平房被拆,崇善寺火灾隐患整改工程全面开工。
据了解,今年年初消防部门确定全省存在火灾隐患需重点整改的单位共146处,由各级政府挂牌督办77处,太原市崇善寺就在其列。省政府要求这些单位的火灾隐患必须于年内清除,而崇善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直至今日才开始整改。
本月16日,太原市市长李荣怀作出批示,拨出专项经费750万元用于崇善寺火灾隐患整改。整改的初步方案是:打通寺院围墙外10米之内的范围,作为消防通道,将居民区和崇善寺分开。此区域内50余户民居需要拆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此次拆迁户的补偿分为货币和房屋两种,各家可自由选择。截至今日,共有20户条件成熟,可在12月30日之前搬出旧居。
崇善寺始建于唐代,初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明代更名为崇善寺,寺内有殿堂楼阁近千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现存局部,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寺内还保存有宋、元、明版藏经,大都有确切年代记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