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开始对中国的访问,并将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共同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幕式。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目的是什么?“国家年”对促进面向21世纪的中俄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期《国际周刊》围绕这些问题刊登文章,请中俄专家学者谈谈对中俄“国家年”的深层理解。
———主持人语
互办“国家年”是在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间进行
我从事俄中友好事业几十年来,从未见过俄中两国间如此大规模广泛的合作
“国家年”证明了两国关系正处在最好时期
卢金(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合作组织及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俄《俄罗斯中国—21世纪》总编辑):举办“国家年”无疑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两国元首还将出席在北京的“俄罗斯年”开幕式。实际上,“俄罗斯年”已经开始了。从今年年初开始,两国的有关方面已经展开了各种准备活动,全年预计至少有200多项活动,而且数目还在不断增加。两国的各界人士也都行动了起来,比如文化界、实业界、学术界等等,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本人也将来中国参加一个两国经济界举办的论坛。“国家年”对于两国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俄中两国曾经举办过文化周等类似活动,如今演变成互办“国家年”,这本身就说明两国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互办文化周等类似的活动在国家间的对外交往中很常见,俄中两国都与许多国家互办过文化交流活动,但是,互办“国家年”则是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间举办的大型活动。
库利科娃(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俄中两国间如此大规模广泛的合作,是我从事俄中友好事业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这次“俄罗斯年”将举行200多项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经济论坛、文艺演出、展览等,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持续时间长,将贯穿整个年度。
王正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俄互办“国家年”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重大举措和行动。
中俄是地域相邻的两个大国,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以及国际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中俄友好合作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和坚实的基础,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4年6月17日,普京总统在塔什干会见胡锦涛主席时说,当前俄中关系发展十分顺利,“两国关系处在最好时期”。中俄关系堪称大国关系的楷模。相对于其他大国关系,中俄之间分歧最少,双边关系水平最高,在当今世界实属少见,俄罗斯总统普京2002年5月30日曾说:“俄中合作的性质在各个方面是高于俄美关系的。”
“国家年”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使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对方,加深理解
“俄罗斯年”的举办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有着特别的意义
卢金:举办“俄罗斯年”的活动可以让中国人民更加了解俄罗斯,加强两国间的交流,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由于两国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甚至在谈判时都很难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所以,“国家年”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使两国人民之间更好地了解对方,加深理解。
库利科娃:在中国进行广泛地介绍俄罗斯的活动,将使中国人民加深对俄罗斯的了解,没有相互了解就没有相互理解,而且这种相互理解对于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机会到俄罗斯来,那么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年”可以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了解俄罗斯。中国观众将观看到俄罗斯最顶级芭蕾舞演员的表演,欣赏俄罗斯的音乐,观看俄罗斯的电影,全面地了解俄罗斯。另外,“俄罗斯年”的举办对于中国的年轻人也有着特别的意义。俄罗斯和中国都非常需要对方,而且俄罗斯有着深厚的科技潜力,应该学会运用这些潜力,展开互利合作。我们相信“俄罗斯年”在中国的举行一定能够吸引更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俄罗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俄罗斯的了解。
俄罗斯希望同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互利合作
两国的实业界人士加强交往,挖掘贸易潜力
中俄经贸合作当前已告别“磨合期”,进入“快车道”
库利科娃:俄罗斯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俄罗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俄罗斯的基础科学发达,科技领先,有许多技术甚至比美国都要先进,俄罗斯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了解了这些事实,自然会让中国人民了解到俄罗斯是中国可信赖的伙伴,俄罗斯希望同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互利合作,这种互利合作可以使俄中两国都成为强大的国家。
卢金:目前,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两国间没有任何问题,对国际问题也不存在争议。但是,在其他领域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比如贸易领域。两国领导人提出到2010年要将两国贸易额提高到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两国的实业界人士加强交往,挖掘贸易潜力,大幅度提高贸易额。
王正泉:中俄经贸合作当前已告别“磨合期”,进入“快车道”。双边贸易额连续7年高速增长,2004年达到212.3亿美元,2005年又升到291亿美元,而到2010年实现600亿—800亿美元的指标也肯定能够达到。
两国的能源合作也正在大步前进,双方对能源合作达成“重要共识”,明确俄东部输油管道优先通往中国。普京总统在2005年9月5日宣布,“泰纳线”一期工程将修建到俄中边境城市斯科沃罗季诺,随后将通过支线每年向中国大庆输油2000万吨。目前的情况是,“泰纳线”一期工程项目虽已确定,但中国支线的建设尚未敲定,中俄双方还需要就这一问题再做商议。
另外,民间交流也不断扩大。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深化,使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决心进一步增强。
通过举办“国家年”以及类似的活动,中俄两国的国际战略协作将进一步加强
让“国家年”的举办能促进我们的相互理解,让我们永远保持友好的关系,永不为敌王正泉:通过举办“国家年”以及类似的活动,中俄两国的国际战略协作将进一步加强。两国在中亚地区形势、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联合国改革、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等各个问题上,以及在上海合作组织和其他各个国际组织中,都进行着富有成效的合作。两国元首在2005年7月1日签署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其中强调,两国决心与其他有关国家共同不懈努力,建设发展与和谐的世界,成为安全的世界体系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
库利科娃:俄罗斯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而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俄中两国虽然文化不同,但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俄罗斯年”的举办,为双方各领域的交往提供了机会。这次在“俄罗斯年”举办的过程中,两国将进行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其中不仅是大城市,还有许多地区间的交流,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俄罗斯的西北地区,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让“国家年”的举办能促进我们的相互理解,让我们永远保持友好的关系,永不为敌。
(本文由本报驻俄罗斯记者马剑、本报记者李潇采访整理)
中俄“国家年”的由来
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总统普京共同宣布,根据《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纲要,中俄两国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
中俄两国互办的“国家年”活动不同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举办的“文化年”、“友好年”等,它是第一个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举办的国家组织的综合性总体活动,涵盖面广,涉及贸易、科学、技术、教育等各个领域。中俄“国家年”活动的中方组委会主席是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俄方组委会主席是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
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包括200多场活动。举世闻名的俄罗斯国家模范大剧院将来华参加开幕式演出。俄中友协也在“国家年”框架下开展由中俄双方专家、青年学者参与的中俄关系、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研讨会,中国成就图片展,中国文化报告会以及孔子纪念碑落成等专项活动。作为“俄罗斯年”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科技部牵头的中俄科技年科技组组织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下水实验”、“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投产庆典”、“中俄青少年科普交流活动”等一些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也将于中俄“国家年”期间呈现给观众。
(升平)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21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