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让自己学校的学生找到称心的工作,下沙的高校可谓想尽了招数:建设手机短信平台、开辟就业信息室、搞网络面试系统、建视频简历系统……一所高校就业办的主任告诉记者,由于下沙校区的学生远离市中心,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下沙各高校不得不求助“高科技”手段,想尽办法让学生就业。
下沙学生赶场招聘会有点累
早上8点,就读于浙江财经学院的小李拎着行李,坐上了校1线,去和平会展中心赶招聘会。“因为我晚上要去上海参加明天的招聘会,所以只能带着行李走了。”
小李告诉记者,这次招聘会规模比较大,所以下沙很多学校的学生都会去。“从下沙到市中心,坐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打的一趟起码50多元,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不划算。”小李说。
招聘会现场是一派摩肩接踵的景象,许多都是和小李一样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为了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地投简历,很多人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很多招聘信息平时在学校看不到,难得来一次招聘会,当然要尽量收集信息了。”一个同学这么解释他的行为。
据了解,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在下沙高校的学生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下沙高校的毕业生都抱怨交通不便、就业信息不对称,导致工作难找。
“绝大多数招聘会不是放在和平会展中心就是世贸中心,从下沙出发就不太方便。虽然学校也会举行招聘会,但真正大型的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只有十几家单位参加的小招聘会,常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在浙江工商大学就读的小王说。
下沙高校寻求“信息高速路”
针对学生“就业信息不够”的呼声,下沙各所高校都开始寻求相应的对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信息通路。
在浙江财经学院,记者看到就业办的曹老师一直忙着在发短信:“温馨提醒:海宁双鹰鸿业皮服有限公司招聘服装外贸经营人员6名,要求英语或外贸专业,英语6级。第一年收入3万-5万。”据他介绍,收到这条就业短信的学生都是符合专业和英语要求的毕业生,因为有的单位有特殊要求,如性别要求、专业限制,所以不可能每条信息都会发给毕业生的,要先经过一定的筛选,这样针对性更强,应聘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在杭州师范学院,全新的就业信息室刚刚启用,网络面试系统、视频简历系统、职业测评系统、手机短信平台、卫星专网就业指导教室都是为学生求职服务的。招生就业处张伟波处长告诉记者,在诸功能中,网络面试、视频简历是一种崭新的面试方式和求职工具,很受毕业生欢迎,学生可以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远程面试,节省了时间和开支;而视频简历则是求职学生在设置好的电脑前将自己的图像、声音和文字录制编辑后上传视频网,经审核通过后就可发给意向单位,便于用人单位深入了解求职学生。
“学校投资建设‘信息高速路’最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下沙学生的不便,尽可能做到信息对等,方便他们找工作。”张处长说,“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手段的效果还是有别于直接去人才市场应聘,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过,随着下沙高教园区的逐步完善,相信以后各大招聘会会考虑这里的具体情况,为下沙的大学生提供就业便利的。”
(记者金萍 每日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