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排练现场,歌手和乐队即兴和一曲。
队员演奏的大贝司和扬琴由大同琴行提供。
父母参加排练,孩子们是最好的观众。
每个星期四和星期天的晚上,一群热爱音乐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广州海珠区的光明戏院,他们或奏或唱,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音乐盛宴。这个时候,他们不再是有着各种身份的职场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广州大同艺术团团员。
艺术团成员都是爱乐人
“大同艺术团”是近几个月才出现在羊城表演团体中的名字。这是一个由企业出资组建、由非职业的爱乐人组成的艺术团。
艺术团的投资者广州市大同琴行有限公司董事长佟炳才和艺术团的团长张道然都是不折不扣的爱乐人。佟炳才曾在广州某专业乐团工作多年,身为广州市政协委员的他看到近年广东一批著名乐团因为体制原因名存实亡。组建艺术团,他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利用自己企业的优势,发展企业文化;二是为广州民间高水平的爱乐者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张道然年轻时在音乐学院学作曲,因为种种原因弃乐从商。两人在一次偶遇中谈及此事,一拍即合,很快就定下了合作的协议。为此,张道然还退出了自己经营情况良好的网络公司。
对于公司组建艺术团,佟炳才态度十分坚定。大同琴行为艺术团租下光明戏院首层作为排练场所,琴行属下的培训学校的老师、商场专业的销售人员也都成了艺术团的主力。据了解,大同琴行目前正着手将光明戏院改造成小型演出场所,供艺术团演出。
按两人的构想,大同艺术团将由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团、舞蹈团组成。经过半年的筹备,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团都基本成形,只有舞蹈团还在准备中。
“团里的大部分团员都是业余的‘职业音乐人’。”7月27日晚,在大同艺术团简陋的排练场,大同琴行的商场经理、艺术团管弦乐队队长黄国华在一旁向记者介绍,“那个拉小提琴的是酒吧老板,那个吹萨克斯的是销售经理,那个弹电子合成器的是音乐老师……”
被指挥称为“铁杆团员”的罗健中是一位打工者,从乐队组建起,排练他从未缺席过。他告诉记者,他学习吹奏萨克斯已经有10年,参加这样大规模的高水平的乐团还是第一次。
来自26中学的司徒富和司徒能是堂兄弟,虽然只有10多岁,但两兄弟已有了7年“从艺”史,他们表示,虽然很喜欢音乐,但他们不会成为专业的音乐人,参加艺术团是他们实现音乐梦想最好的地方。
据张道然介绍,今年10月乐团将举行公开演出,现在团员们正在加紧排练,原来一星期一次的排练改为两次。记者有些担心看上去松散的组织能否坚持,他却说:“我不担心团员们因为累而放弃,不仅是‘喜爱’、而是对音乐的‘酷爱’把我们联系到一起。”
团员们要自己“养活”自己
“虽然有企业出资,但大同艺术团并不想被企业‘养’起来,而是要自己‘养活’自己。”
张道然的话也代表了很多团员的心声。他们认为的“养活自己”是要让艺术团的整体水平赶超专业艺术团,并获得演出市场的认可。目前,团员们大多有自己的职业和事业,他们平时的排练也没有任何补助和奖金。为了参加排练,有的团员甚至要从中山赶来,交通、住宿都花费不少,有的要放弃手中的生意和工作,损失也不计较……
艺术团中,合唱团成长最快。半年间,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他们已经在广州举行的“永恒的旋律”等高水平的大型演出中亮相,并获得了好评。合唱团的主力队员张蕾告诉记者,合唱团的团员大多专业出身,大家都把参加艺术团看成是艺术生命的一种延续。
现在艺术团已经网罗了在广州民间乐坛一些有实力的作曲、演奏、演唱高手,艺术团正准备度身定做一些档次高、质量好、有特色的表演节目,并将与演出、旅游等部门联手,共同推动大同艺术团成为广州演出市场的一个品牌。
深谙艺术市场的佟炳才说,如果策划得好,大同艺术团完全可以在演出市场上找到发展壮大的生机。
艺术团将起带动作用
虽然还没有太大的动作,但大同艺术团已经赢得了社会各方的期待。广州市文化局对艺术团的成立十分支持,艺术团的各项手续办得很顺利。
曾是某省民族歌舞团著名演奏家的许维胜,任大同艺术团民乐队队长。他是当前国内少数能演奏擂琴的高手。排练现场,他用擂琴演奏的一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赢得了满堂喝彩。他说:“大同艺术团的成立是对广东专业艺术团体不足的一个大补充。”
“国外的爱乐乐团都是由爱乐者自己成立、自己寻找演出机会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专业水准。”一位演奏界人士对记者说,投资者和团长都是行内人,这保证了艺术团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方向,大同艺术团对广州的专业艺术团也将带来冲击。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珠三角的佛山、中山等城市,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都有意愿出资组建艺术团,大同艺术团的成立,将会带起一个热潮。
记者在采访中,正遇到了佟炳才的合作伙伴、上海东韵钢琴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马惠忠,他说,佟炳才搞艺术团的举动很让他佩服,这对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意义深远。据他了解,上海有很多不错的社区艺术团,像这样的企业艺术团还少有,回上海后他也要考虑组建自己企业的艺术团。
虽然赞誉多多,但佟炳才和张道然知道,在艺术团未来的发展之路上会遇到很多具体的困难,但这不会动摇他们圆梦的举动。佟炳才告诉记者,他刚刚得知100年前,一位佟姓的满族人在广州成立了第一个铜管乐队,名为“大同洋乐队”,而100年后,他在广州投资组建大同艺术团。不知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轮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精神快乐的追求,对实现梦想的执著,是中国人代代相传、亘古不变的精神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