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冲突中的公关暗战
冲突双方一边是“隐形”宣传,一边是全力开动公关机器,也算是一场战争奇观。
撰稿/南 方
舆论宣传是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炮弹和士兵。如今在黎以冲突中,“战场公关”也成了双方的“第二战场”。 双方为在国际社会上争得舆论优势,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在工作和生活上对外国记者服务周到,公关技巧异常高超。
以色列方面,冲突爆发后不久,它就组织外国记者前往黎以边境出席记者会,以政府外交部、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军方还在海法联手设立了新闻中心,为外国记者提供信息和全方位服务。
黎巴嫩真主党也不示弱。在贝鲁特遭炸弹袭击后,它的新闻官便领着一群外国记者,冒着被轰炸的危险,在残垣断壁中告诉他们被轰炸的地方都是民房;他还以一种悲愤、无辜的表情“出镜”,借着CNN和BBC的强大传媒平台,哀叹“正义哪里去了?联合国哪里去了?国际社会哪里去了?”
两者相比较,以色列的宣传机器显得更专业。最近,德国《明镜》周刊就详细介绍了双方的“公关暗战”。
“请不要笑”
早上9点,外国记者下榻酒店的电话就准时响起。“嗨,我是政府新闻办公室。”一个女士在电话中说,“您今天有何计划?您需要一个建议吗?”然后她就滔滔不绝地说起“建议”来,譬如采访她同事,去海法看看被喀秋莎火箭击毁的房子,或者去采访采访受害者,采访中会有专家随行,可以介绍火箭的性能,等等。“如果您需要,用清晰的原声播出都可以。”
还没有完。“还有最重要的。”那位以色列新闻办(GOP)的女士说,“我们可以安排你们去NAHARYA,采访一下被绑架士兵的父母。”她解释说,被绑架士兵EHUD
GOLDWASSER的父母正等在一家酒店里。需要翻译吗?不需要。“他们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别担心。”
于是许多外国记者跟着过去了,他们绝大多数搭乘了GOP的巴士。在新闻发布会现场,15家电视媒体架起了装备,另有20家广播和平面媒体的记者则享受着咖啡和特别准备的三明治。然后被绑架士兵的父母来了。父亲很自觉地走到一大堆麦克风前,就像一个政治家要开新闻发布会一样。他显得有些紧张,出了点汗,额头上青筋暴露。
他并没多少话可说,至少比安全官员教给他的陈词滥调要少。“他们,那些绑架我儿子的人,要为EHUD的安全负责。”他说,“他们也要负责把他尽快送回来,而且是毫发无损的。”他说他想不起还要说些什么,他“只是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这位父亲话音刚落,一大群摄影、摄像记者便将“长枪短炮”对准他。“GOLDWASSER先生,看这里。”一名记者朝他喊了一嗓子,“请不要笑。”其他记者则想听听他儿子的童年故事,借此穿插一些能“拨动观众心弦的东西”。他的太太则在旁边不停地翻开一页页的家庭相册,完全由着摄影记者们摆布,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
这场不光彩的“展览”持续了90分钟。这对夫妇说他们与政治无关,与战争无关,之所以跟外国记者见面,是因为有人告诉他们,这样能救他们的儿子。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以色列政府新闻办组织和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放大这对夫妇和其他平民的“遭遇”,吸引公众的关注,为轰炸黎巴嫩寻找合理的借口。
可见,宣传是战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一个国家想让国际社会看到它动武的“正当性”和“正义性”时。类似的个案,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攻打阿富汗的战争,以及3年前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都可以找到。在伊拉克战争中,大批随军记者和美军新闻官组成强大的公关队伍,以美国人需要的视角,对战争全程“直播”,牢牢把握着话语权,目的就是为战争“设计师”们寻求媒体和公众的支持。可以说,公关是一场战争的标准程序。
热情过度的公关服务
当然,媒体记者们也不傻,在这种带有明显操控痕迹的空气里,并非所有的信息都值得相信。而且,以色列对外国媒体的支持和监管也有点过分。只要一拿到政府新闻办的采访证,大量的EMAIL和电话便会像炸弹一样接踵而至。而某个记者一旦需要采访其他的事儿,那么对不起,他就要不得不对新闻办的人“额外地和善、有礼貌”,而且要自己联系采访对象了。在以色列,记者们要么在一个“打包的行程”中完成采访,要么就要被“盯得死死的”。
若要采访顺利,就必然要乘他们的车,吃他们安排的午饭,以及采访他们挑选好的军事专家。许多记者乐而纳之。有人或许已经注意到,一连几天,全世界各大电视台关于叙以冲突的内容,大多只有以色列炮兵的画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以色列新闻官总是在黄昏时把摄像记者带到前线。而对摄影师和摄像师来说,他们更喜欢柔和温暖的黎明。
以色列的新闻服务简直可以说是“体贴备至”。譬如,他们会向记者发来一些EMAIL,里面的内容应有尽有,其中有关于以色列难民的,有关于阿拉伯裔以色列人遇到难题的,有关于一个村子如何被疏散的,还有关于人们是如何被迫离开家园的报道。
有这样的服务,就没必要出去采访了。“很多受访者都可以用电话联系。”以色列政府新闻办的女士说,“你最好用这种方式,尤其对广播更合适。”他们非常清楚记者需要什么。广播和电视记者因为经常要直播或播音,以至于很少有机会离开酒店。于是每当一枚真主党的喀秋莎火箭击中目标,一封EMAIL便及时送到记者邮箱,里面内容丰富,包括目击者的名单、他们的手机号码等等,颇受记者们欢迎。
语言障碍也不成问题。在每一份目击者名单中,都附有英、法、德等语言的个人简介。而且在像以色列这样的移民国家,轻而易举地就能在每个城市找到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的人。与此同时,政府新闻办也提供同声传译。
不过,以色列的公关专家们也在不断调整他们的工作。最近,随着民意开始反对以色列持续轰炸黎巴嫩南部,以色列“滥用武力”又成了一个大问题。
真主党的策略
真主党的公关也不简单。与以色列过于积极的媒体公关相比,真主党游击队的宣传策略很简单:让影像和图像为他们说话。
在遭到以色列狂轰滥炸后,真主党武装除了军事上的有限反击,最聪明的一招便是将20多位来自全世界的记者邀请到现场,让他们记录下被毁的民房、建筑物以及惊惶迷茫的黎巴嫩难民。身穿防弹衣的电视台记者现场口述眼前的一切,传达给观众一种危险感觉。
事实上,真主党在发展与外国媒体关系上并不积极,而且人们也看不到它真正的公关方式。譬如,当一些电视台录影队擅自在贝鲁特市郊拍摄时,立即遭到真主党制止,而且还被强迫离开该地。事实上,禁止记者在该地出没,也是真主党的一个策略。他们是在防备间谍。据说,此地藏有真主党的一个据点,而且在贝鲁特南部地下,地道、地堡网络纵横。最近有传言说以色列正打算用激光或制导炸弹摧毁这些地下设施。而据说真主党至今已逮捕了140多个“疑似间谍”。
人们可能已经注意到,自开战以来,就没有真主党武装及其阵地的照片,而几乎全部都是关于难民悲惨景况的。这些照片看上去触目惊心,带有强烈的暴力和残忍的符号,无须文字的画蛇添足。
让照片为自己说话,让难民讲自己的故事,这似乎就是真主党的策略。
冲突双方一边是“隐形”宣传,一边是全力开动公关机器,也算是一场战争奇观。而只要这场冲突不止,双方的公关暗战也不会消逝。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