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自省城的小朋友把自己的钱罐送给灾区的孩子。 杨 勤 摄
遇到困难说“我来”,稍有风险说“别碰”,环境不佳说“快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不少家长这种过了头的“趋利避害”的教育方式受到许多人的诟病。近期,一些家长反其道而行之,带着孩子亲赴韶关等地灾区,让“温室”中成长的孩子们直击灾区令人震动的场景,接受一次特别的教育。在日前广州市侨联及荔湾区侨属的企业家们组成的慰问队伍中,记者便发现了几位这样的“特殊人物”。来自省城的排挡父子兵为灾区搬物资。
女孩送爱心强忍晕车之苦
孙经纶暑假过后就读初二了。临出发时,父亲问他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带去什么礼物,他想还是钱最实在吧,于是把自己的小瓷猪拿出来,他说小瓷猪里有自己攒了一年多的零钱,代表自己的一份心意。
“我从来没有坐过这么长时间的汽车!”年仅7岁的张惠然准备升二年级。在3个小时车程里,小姑娘饱受晕车的折磨,最后实在坚持不住只能下车步行。但一路上,她不忘小心地照顾一个黄色塑料袋,那里面是她带给灾区小朋友的礼物——一个装满了40元硬币的小猪存钱罐和一些书。无家可归的灾民住在简陋的临时建筑里面。
不来此一辈子无法想象灾难
离韶关市区十多公里的犁市镇沙园村是这次慰问团的目的地。这次的洪灾中,沙园村300多户人家除了几户的楼房其余全部倒塌。村路两边尽是断垣残瓦,就像经过一场大地震一样,令人触目惊心。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小朋友们这时沉默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外面破败的村庄,孙经纶低声说:“太可怕了,这辈子至今都没见过这么惨的景象,可以想象当时洪水来时,淹过了这些平房的屋顶,一片汪洋大海,真不知村民们是怎样逃出去的,现在又住在哪里。”灾区到处可见倒塌的房屋。
在棚屋外面,站着好几个村里的小朋友,广州来的孩子主动上去跟灾区的孩子搭起讪来。“我们是广州来的,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成梅芳,这个是我的妹妹成建梅,这个是我的弟弟成锦涛。”“你们什么时候上课啊?”“8月30日。可是书包和书都给洪水冲走了。”在一旁是成梅芳的爷爷成秋贵,他说冲走的不仅是孩子的书包,家里的东西基本上全都被卷走了,洪水来得太急,他们只顾着逃,家里的东西都没搬出来,现在房子也倒塌了。孙经纶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小瓷猪,塞到成梅芳手里,“你把它砸开,里面有钱,可以拿来买书包和课本啦。”其他的小朋友也纷纷拿出自己平时珍藏的图书、文具递给村里的孩子们。离开沙园村的路上,小孙跟记者说:“广州与这里真是两个世界。我们在家里基本是想什么就有什么,现在他们连家都没有了,真是太惨了。”
城里孩子要学会珍惜生活
孙经纶的父亲是这次慰问团的成员之一、市侨联的副主席孙穗君。对这次带着儿子去灾区慰问,孙穗君说他并不奢望小孩去一趟灾区就能懂什么大道理,只是想孩子能亲眼看一看灾区,知道自己衣食无忧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从而懂得珍惜。来自省城的小朋友捐出的一些新书。
张惠然的父亲张国明表示,平时孩子在家中,总是可以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就是他们最可靠的提款机”,对于花钱毫无概念,带她来灾区看一看,就是希望能够让她感受到还有很多人生活得并不容易,让她能在认识自己生活美好的同时,增加责任感观念。
从灾区回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村庄里处处都可以看见写着“救灾”的露宿帐篷,因为炎热的阳光直射,救灾的帐篷并没有风扇,在里面只有热腾腾的空气,走进里面犹如蒸笼。再有一些的灾民是住在由铁皮所筑成的房屋,这些房屋要比帐篷好得多,虽然他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太阳下,共同饱受着火热的煎熬,但他们没有丝毫的抱怨。看见一个又一个的孩童,有的赤脚,有的手脚上都有伤疤,我不禁感叹:自己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之间的对比是那么强烈。这时候我要把自己心底里的爱贡献出去!他们儿童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辛,或者是痛苦,但他们仍然积极地面对人生。其中一位孩童接过我手中的书包,还与我合照,我相信这张照片能永久见证这段来之不易的经历。
心随风动,来到韶关是我的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到灾民的家中慰问,与灾民分担这一份担忧,这份情感是无与伦比的!——节选自孙经纶的作文《灾民在韶关》
今天,我跟爸爸到韶关市赈灾,那里有些村民的房子被大水冲垮了,所以那些村民们只能住在帐篷里,还有一些村民们住在几块瓦板盖的房子里,所有的东西都被冲走了,孩子们的书包和文具也被冲走了。爸爸单位的叔叔阿姨们把米、面、棉被和书包都送给了村民们,我也把自己的书和自己攒的钱捐给了灾区贫困的孩子们。
走进村民的房子里,听着爸爸解说,我的眼泪忍不住淌下,所以大家都要把自己的爱心献给贫困的人们,不要再让贫困的人们受到灾难。
——节选自张惠然作文《大家都来帮帮受灾的人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