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成功的启迪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10 0:03:33 · 来源: 新京报
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纽约上市,董事长俞敏洪的财富因此突破18亿,成为中国“最富有老师”。 在教师节之际得知这个消息,身为教师的我,感到非常激动。我深切感受到新东方的成功,可以给仍在沉睡者以清醒的启迪。
长期以来,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前途无外两条,或“学而优则仕”,或壮志未酬退求学术。而我国商业成功人士的来源,在传统上也不外两个:祖传的商业世家和断了入仕、治学可能的穷苦人通过奋斗发财。前者由于近几十年的特殊历史背景,在内地几近绝迹。因此,人们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内所知晓的富人,所从事行业亦缺乏技术含量,为知识人所不屑。这种知识与财富的疏离和对抗,正是近现代中国多项改革措施遭遇阻碍、和谐社会建设仍任重道远的重大原因之一。
而新东方诸创始人和与之类似的上世纪90年代归国创业的大量高学历者们,却打破了这一藩篱,创造了“知本家”的神话,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是无知识者无法涉足的,他们的管理经验、处事谋略都与中国传统上对商人的成见难符。他们的成功,成为诸多寒窗苦读者的希望,以鲜活的事实宣告了“读书无用论”之破产,比再多的思想教育、行政措施都有效。
对比取得惊人发展的新东方集团,众多公立高校,特别是获得大量国家支持、尽享各项优惠资源的某些“名校”,是否应有所反思?诚然,民办的新东方和这些公立高校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营利与否以及历史传统上,都不具有可比性。但有一点新东方做到了,那就是一切教学设置、人员安排、软硬件设备乃至一切项目的存废,都以学生是否满意作为惟一的判别标准。
德国教育学家洪堡在19世纪首创研究型大学模式,而英美的高校至今仍多是教学型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世界一流高校”无不把学生作为自己的核心,无不把学生评价之高低,作为教师升迁和薪酬的极大权重,无不把学生是否接受作为教学项目甚至院系是否开设的最重要意见。
洪堡就曾坚定地说:“大学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培养人。”没有了学生的认同和留恋,那些核心期刊、国际会议、科研奖项、高校排名又有何意义?
新东方多年来奉行学生利益至上,未必多么高尚,而是不如此,就不会有学生上门,这是规则与制度的强大作用。随着我国高教资源的逐渐充裕,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哪个教师、哪个院系、乃至哪个学校教学质量低劣,学生考评意见最重,而不是与之相反,本末倒置地把精力全放在拿奖项、发论文、排名次之上。
不是每个高校都需要新东方那些在意学生评价、甚至讨好学生的教员,但学生至上是每个教育机构,不论公办、民办,都普遍适用的常识。这就是新东方的成功给我们的两点启迪。
杨继(清华大学教师)见昨日A24版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