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市场报】
[提要] 安徽一向调查显示,该省有1/4至1/3的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其中有约25%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中间。高知识分子家庭暴力不仅表现在肢体上的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如冷暴力和性暴力等。 |
调查显示:少数高级知识分子存在家庭暴力
记者从省妇联获悉,我省家庭暴力在各种层面、各种年龄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令人吃惊的是,在知识分子家庭中,同样存在家庭暴力,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或博士后家庭也存在打老婆的行为,高知识分子家庭暴力不仅表现在肢体上的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如冷暴力和性暴力等。
一项调查显示,在我省有1/4至1/3家庭承受着家庭暴力,其中竟有约25%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中间。
丈夫升职家中施暴
刘女士是省城某中学语文教师,其丈夫王先生是合肥一大型企业的业务主管,刘女士是大学本科学历,王先生是管理学硕士,6年前两人结为夫妻,婚后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自从去年丈夫由企业工作人员升职为业务主管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先生开始早出晚归,甚至整夜不回家,其一回到家就开始大呼小叫,甚至出手打刘女士,而且愈演愈烈。刘女士实在无法忍受,提出离婚,其丈夫却恶狠狠地说:“要是离婚,你以后甭想过好日子!”刘女士很想离婚却又怕丈夫真的对自己不利,心里非常恐惧,所以前来省妇联权益部咨询。
博士也会打老婆
省城包河区某街道的张女士近日到省妇联哭诉自己被丈夫暴打的事。据介绍,她丈夫是留学归国的博士,夫妻俩同在某名牌大学任教。平时孩子由农村来的婆婆和姑姐帮助照料,由于生活习惯、喂养方式、家教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她与婆婆和姑姐之间难免产生一些矛盾,而每一次她与婆婆和姑姐发生争吵时,丈夫竟然对她拳脚相加,经常把张女士打得鼻青脸肿。碍于面子,她一再忍让,造成丈夫经常依靠动粗手段解决家庭矛盾。张女士哭诉说,自己的心都凉了,现在就想是离婚。
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师夏艳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家庭暴力的发生,与当事人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年龄无直接联系。近年来家庭暴力正呈现出从低学历家庭向高学历家庭蔓延发展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暴力已不分阶层了,“蓝领”家庭或“白领”家庭都可能出现,而且高学历家庭暴力更加隐蔽化。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家庭的暴力形式以冷暴力和性暴力为主。像干涉配偶行动自由、恶意贬低、故意刁难等,这样的精神虐待都属于冷暴力。而性虐待是强迫配偶进行性生活,损伤其性器官等。
另外,有些男性知识分子也会实施更为隐蔽的身体暴力,一般不打脸,而是施暴在身上不明显的位置,以防让外人看出来。而很多女性知识分子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用离婚来摆脱家庭暴力,采取了忍耐的态度,主要是因为“要面子”,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婚姻的失败,同时也有部分家庭是为了孩子,希望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而委屈求全。
同样,现实生活中,妻子对丈夫施暴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为了面子,大多数男人不愿意说,而且也没有类似妇联这样的机构给男士提供帮助。所以,除非事情已经严重到发生伤害案件,很多人选择了“家丑不外扬”。减少家暴任重道远省妇联权益部刘姓工作人员解释说,从省妇联权益部越来越多的家暴咨询者中,他们感觉到减少家庭暴力任重道远。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庭暴力对妇女及社会的危害,要求遏制这种粗暴行为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其中最多的声音是健全完善相关法规。然而,法律制裁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人们更需要的是事前的疏导、减压、心理咨询,但恰恰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薄弱的。只有通过相关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制约,家庭暴力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少。
·调查显示知识分子实施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 |
在存在家暴问题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50%以上,知识分子实施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
双重性格困扰男性知识分子
很多男性知识分子都有着双重性格或者说分裂的人格。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是觉得自己的妻子比自己强等原因,他们实际上并不觉得幸福,甚至用虐待对方的方式来发泄。[详细] |
针对部分地区家庭暴力案件不断上升的现象,中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律文件。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少华介绍,中国妇女的人权状况不断改善,已建立起保障妇女权益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机制。[详细] |
|
| | |
·辩论话题:学历高跟家庭暴力有关系吗? |
正方
|
|
反方 |
正方:有。现在学历越高,地位越高的人,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越大,很多在单位不能发泄的怨气一股脑的都带回了家,他们对家庭的责任与爱心也就随之变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发泄。 |
反方:没有。这跟学历,地位等都没有关系,只跟这个人在这段过程中的变化有关,他的思想上,意识上对家庭,爱人的认识慢慢的改变。而在家庭中,想要和谐,也需要两个人共同的努力,共同营造和谐和的家庭氛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