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其实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电力过剩,市场有过分恐慌之嫌。1998~2002年间短暂供大于求,原因是GDP和工业用电增长被东南亚金融危机所重创。“厂网分开”诱发煤炭大涨,目前要素价格扭曲得以纠正,标志着火电成本冲击结束。 “厂网分开”过程中发电失去电网对煤炭动辄以断电为要挟筹码的保护是诱发本轮煤价大幅上涨的主因。结合2006年初以来煤价持续平稳判断,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要素价格被长期扭曲所积聚的能量已基本释放。火电成本冲击结束并将重新进入业绩稳定期;而靠天吃饭的水电其业绩的波动性将长期存在,并保持阶段性博弈的投资特性。
“竞价上网”有“失”也有“得”。竞价会促进利润平均化,但“搁浅成本”存在将使得行业均衡盈利保持在一定水准之上;竞价将彻底改变电价的形成机制,从目前“成本定价”过渡到“效率定价”,促进发电资源优化配置;行业公用事业特性将被淡化,不再是没有成本转嫁能力的产业,一批具有成本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电力行业整体明显被低估,因此提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势”。上半年A股暴涨行情中电力股少有表现。全球前十大发电类上市公司2006~2007年的平均P/E水平基本在14~15倍左右,高于A股及H股平均估值约2~4倍,而其成长性反而大大逊色。结合电力板块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中的战略性筹码地位以及人民币升值受益明显,电力板块整体已经被明显低估,个别公司估值优势显现。为此提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势”,提高G华能、G长电、G华靖评级为“增持”,提高G漳电为“买入”评级。
(智多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