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0月2日电(记者海明威颜昊)黄金周首日,成都市两条仿古旅游街道“锦里”和“文殊坊”古街一大早就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人们来这里大多是为了看看老成都的缩影和这个城市的传统民间绝技。
在武候祠博物馆旁的“锦里”古街上,民间“面塑”艺人王龙和他的同伴们忙得不亦乐乎。 普普通通的面团,经过王龙的拿捏揉转和雕刻、上色,不多会儿就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猪八戒、机器猫或是火红的中国结。游客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纷纷掏出钱来购买留念。在这条仿古街上,集中了面塑、蜀绣、竹编、漆器、剪纸、皮影戏等多种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因为生意好得不得了,王龙和同伴们都不给自己放假,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大“秀”一番。
在成都“漆器”——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商铺里,青岛来的游客唐莉说,真没想到漆器工艺这么精美,真是巧夺天工。她说,在旅游景点能够看到这么多民间艺人集中展示自己的绝技,让这趟旅行更增添了文化意味。
原成都武候祠博物馆馆长、“锦里”古街的策划者张丽君告诉记者,“锦里”预计黄金周期间的客流量能达到每天上万人次。
国务院今年6月2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受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大规模保护。
在陕西,“黄金周”期间,中国(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举办,宝鸡民间社火中的“背媳妇”、“吹火”等12种来自陕西各地的传统民间艺术将在会间上演。
河洛大鼓、少林功夫、海神社宫廷乐舞……“黄金周”期间,一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也在中国九朝古都——河南洛阳上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巡回展”来到了洛阳,除了现场表演外,这里还将集中展出介绍国务院公布的首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北京,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演出走进了首都博物馆,昆曲《牡丹亭》中《游园》一折的专业演出,将为观众提供欣赏昆曲的好机会。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受到社会的日益关注,但民俗专家也表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严峻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