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北京市的中学教师作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不少有孩子的教师正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说什么也不让孩子再当老师了。
笔者就是一名中学教师。原本以为只有像我们贫困地区的中学教师才有类似刻骨铭心的感受,想不到在首善之区的北京当老师,竟然也会如此,实在出人意料。
报道中记录了一名老师的工作时间表,说从早上6点半到下午六七点,大约十二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但在我们这个地方,这些工作时间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这里的班主任工作时间一般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45分,这还不包括晚上住校学生就寝之后查宿舍的时间。笔者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校内,正好也当班主任,连续半年时间连校门都没有出过,那时候电话还没普及,刚刚毕业的同学联系不到我,还以为我失踪了呢。
工作时间长还能承受,最难承受的恐怕就是巨大的教学压力了,这种压力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压力。每次考试(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和平时的月考)过后,就是一番“比”的狂潮:总模拟进线数与比例,班级模拟进线数与名次,单科高分个数、高分率及其分别的名次,有效高分个数、有效高分率及其分别的名次,单科名次的升降比,三主科的名次,平均分、平均率……在成绩比较上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比”不到的,电脑运算给“比”提供了非常快捷的手段。对身处其中的老师来说,一次考试比较就是一次炼狱。当然,我们这儿叫“成绩分析”,没有任何的讳饰,我们的口号就是“分数第一,成绩第一”。曾经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早就变成了赤裸裸的“全面追求升学率”。事实上,各级政府及其教育局更是开口闭口谈升学任务和目标,你想不“比”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比较就有压力,尤其是当比较的名次直接关系到职称评定和奖金发放的时候,这种压力更是大得令人难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不得职业病的,颈椎病、抑郁症最为普遍。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笔者刚到35岁,竟然是已经有5年服药经历的高血压患者(甚至还得过抑郁症)。可曾几何时,我是一个多么健壮的人啊。
想想吧,有了我这样的当老师的经历和体验,我还会让自己的儿子再当老师吗?其实我的要求并不高,我只想让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至少,他应该健健康康地活着——不体面不要紧,总不能像我这样,早早地成为“药罐子”吧。
新闻链接
中学老师为何不愿让自己孩子当老师?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