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邹建华请一些电脑公司的人吃饭的时候,让我和他们见面,其中有IBM公司的,还有NCR公司的,还有思科的。”这是2006年7月3日,张恩照在接受讯问时的一段口供。
随着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受贿案一审宣判,其牵扯的跨国IT企业也浮出水面。司法材料显示,在邹建华周旋下,IBM、NCR、日立集团、思科等跨国公司IT企业曾与张恩照有过接触。
建行采购日立曾败给IBM
张恩照为上述企业提供帮助的情况,检方《起诉书》中并未一一列举,但描述了张恩照曾向建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推荐购买日立存贮设备一事。司法机关资料显示,2004年底时,建行数据中心需要购入存储设备,当时IBM、EMC、HDS(日立子公司)均向建行争取这项业务。
9月28日,张恩照案首次开庭时,检方的《起诉书》中就曾指控描述,2003年至2004年底,张恩照曾受邹建华之约,会见一些IT行业的公司,包括国际商业机器全球服务(中国)有限公司(IBM子公司)和安迅(北京)金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NCR子公司)的相关人员。
“2004年底,邹建华找我说我行要采购存贮设备,他推荐日立公司的产品,说日立的产品质量好,比IBM的价格便宜,希望我给打个招呼,和技术部门说一下。”张恩照供述。四跨国IT巨头涉嫌亲近张恩照
张恩照随后在办公室给建行技术部副总经理王某打电话:“我行运行中心电脑部门要购买存贮设备。听说日立公司不错,能否采用?”但后技术部的总经理张某向张恩照表示,建行原来的设备采用了IBM产品,在同设备中,采用两个公司的产品有风险。张恩照遂未勉强为之。
法院认定,张恩照在邹的安排下出面和一些香港商人吃饭,另外还答应在建行信息系统采购存储设备一事上对香港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给予关照。
IT公关谋求经济利益
张恩照与IT企业牵连,源于邹建华。
检方在起诉书中表述张恩照在邹建华介绍下与企业人员接触是“为了提升邹建华在信息技术行业的知名度和谋求相关经济利益。”据媒体报道,邹建华是张恩照早年的邻居,现年47岁,技校毕业后当过电视机厂的工人,后来下海做生意,曾在国外闯荡。邹建华后在香港成立香港衡创科技有限公司。
“如果能够引荐企业与行长级人物进行私下接触,这种‘中介费’绝对不菲,这种人物很难找到。”北京一公关公司人士认为。
2004年12月9日,台商投资、注册于北京的公司G&D在美国提起诉讼。G&D在起诉状中陈述,G&D于2000年12月起,帮助FIS的前身、美国AIS公司在中国销售其软件系统。在其协助下,AIS完成了同中国建设银行之间总计为1.76亿美元的交易,并应获得5000多万美元的佣金收入。但在协议履行期间,AIS又雇佣邹建华等人与张恩照联系业务,因此拒绝向G&D支付费用。此案目前仍在审理中。
“邹建华的角色是他和建行之间有一些比较密切的联系,他作为公司的销售代表帮助FIS跟银行进行沟通。”今年3月,本报报道此案时,FIS方面曾向本报记者介绍,邹建华从事销售代理的工作从三种不同方式来取得他的收入。
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是协议中规定的每个月固定的费用。第一种包括他在北京的住宿费用和差旅费用。第二种是他在北京的吃饭等招待费用。在29个月时间里总计是12万美元。第三部分商务的花费包括在北京之外的住宿费用,还有北京之外的招待费用,以及陪客户打高尔夫球的费用,“其中约八成左右是打高尔夫球费用。”本报记者高泽阳
案情回顾
张恩照与邹建华三宗经济交易
11月3日,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受贿案一审宣判,法院认定张恩照在2000年至2004年在建行任职期间,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人民币419万元,因此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
法院认定,张恩照收受香港商人邹建华的贿赂。
1.2003年12月,张恩照通过其子张纪纲收受邹建华给予的“缇法旎”(TIFFANY)牌手表一对,价值人民币1.9万元;2.2004年7月,张恩照在北京住所收受邹建华给予的E-587型按摩椅一台,价值人民币4.36万元;3.2004年7月,张恩照通过张纪纲收受邹建华给予的价值人民币264.4万元的上海住房一套。案发前,为掩盖上述犯罪事实,张恩照于2005年3月指使其子张纪纲向邹建华支付了150万港元。
相关企业回应
日立:与张恩照无关系
11月9日,日立集团全资子公司日立数据系统公司(HDS)就“建行前行长张恩照受贿”一案给本报记者发来回复,称“经内部审计核实,日立数据系统公司与张恩照先生并无任何关联。”据司法材料,在建行前行长张恩照受贿一案中,日立公司也参与了部分过程。但日立数据系统公司亚太区市场营销高级总监萧燕屏对此不予回应,也不予回答记者的其他问题。第[1][2]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