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我的中国梦”网络征文 > 征文选登
家族梦、民族梦
时间:2006年11月30日10:53 我来说两句  

 
有奖评新闻

  家族梦、民族梦

  作者:李晓亮

  引言:

  “鸾翮有时铩 龙性谁能驯”这是我的QQ个性签名;“吞声不敢长嗟叹,恐动高堂替我愁!”这是我的QQ个人说明。性情迥异貌似难以调和的两句,却又真实统一于我一身。

  我产自鄂西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中年(时年42岁)得子,自是珍爱有加,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溺爱中度过的——当然对这种溺爱推波助澜的,应是那时还健在的我最亲爱的爷爷、奶奶。

  爷爷,据说是地主,但现在听老人们说其实那时论资产我们村没一家够得上地主标准,也许我家点背,被划入此列,但乡亲们也是走走形式过场,根本也没怎么真斗过“地主”。可父亲却也因此背上了一个“成分不好”的恶名,保送中学也因之流产。但父亲年轻时(42岁以后)常给说他小时候(十几二十岁时)多么的天资过人,多才多艺。那时让我羡慕的就有比如成绩优异、会踢毽子(一个人踢他们一个班、会织毛衣(隔壁村很多姑娘出嫁都是他给织的嫁妆)、砌匠、木匠活都能干、会嫁接果树……在我长大后,也常听村里的大爷们讲,小亮现在虽然长得好,但还没他爹年轻时后漂亮!所以我也可以推断父亲年轻时一定是英俊潇洒、才艺出众、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

  只可惜“成分不好”,保送搁浅,高小毕业就回家挣工分了。也因成分问题,帅小伙四十多岁才娶了个外省过来的老婆。但这个外地媳妇天性心气儿高,和公婆关系处理的一直不能说是和睦融洽。甚至公公因为和儿媳妇赌气,甘归黄泉,也拒绝医治。父亲是大孝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觉得对不起爷爷。

  爷爷走的时候,我还很小,只记得当天晚上院子里围着很多人,他们不让我起来,我便蒙头又睡了。甚至下葬那天,我都不记得自己是否真的哭了,我也因此耿耿于怀,心里咒骂着自己的不孝。

  少了爷爷的宠爱,我照样过着穷人家的皇帝少爷生活,中学时才学会划火柴,当我亲手划燃第一根火柴时,我兴奋地跳起来大嚷大叫!这是因为此前,我奶奶一直教育我,不要学烧火做饭,不然你要学会了,你妈就更懒了,就再也不会给我们做饭了。想起小时候听的奶奶讲的更恐怖的关于母亲的传说——据说我才几个月大时,一次母亲和父亲吵架,我哭得很凶,母亲也不理,奶奶抱去一看,是一根带子系得太紧,勒得我不舒服,奶奶据此甚至不止一次得向我灌输过谋杀论思想,幼时的我不明事理自是深信不疑,现在想来真是可笑。当然,母亲和奶奶我一个也不怪,只是我夹在婆媳过招之间,成了无辜的试剑石,呵呵。

  关于爷爷,现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骑在爷爷腿上,捋着他的山羊胡,听爷爷讲故事。那是我有生以来对书的第一直观感受,因为爷爷告诉我那些故事都是他在书上看来的,或许从那时起,读书已经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并天然带有任何东西都不能将其摧毁的神秘力量。

  现在我上了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我想爷爷的遗愿、父亲的夙愿和我的梦想,三梦终于合一了。

  我知道,爷爷一直盼我能好好读书,跳出农门;而这更是父亲的夙愿,他的读书之梦,只能圆于我身。而我的梦想则是饱览群书,使自己能像爷爷一样博学(在我心中爷爷的故事永远是讲不完的),能像父亲一样多才多艺。

  读书是我们家族的唯一梦想!

  “耕田莫嫌三伏热,读书须耐五更寒!”这是高悬于我家正中的一幅中堂画的楹联。耕读传家,上学后的我一直以为这是古代饱学之士,所神往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之类的境界。没想到并未上过多少学、家中更无藏书可言的父亲,竟选中这一幅对联垂训于堂,我不禁对父亲又增几分敬意。

  从小父亲对我的学业就丝毫未有松懈,而小时候我也一直是不做完作业,绝不出去玩的乖孩子。我自小就是在师长亲友、街坊四邻的夸赞声中长大,父亲也一直以我为荣,除了一件事——看闲(课外)书。

  不知为何,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但父亲对此态度一向坚硬。绝对不允许我看课本以外的书,是以我每得闲书都要躲于蚊帐之内“偷窥”,久而久之,竟练出听声辨人之奇功,就是听脚步声分辨来人,若听出是父亲,则马上隐蔽。

  但父亲在我稍长之后,并未对我采取我想象中的“乱点鸳鸯谱”,而是十分尊重我的意愿,虽然我看出在我选择文科之时,父亲显得有些遗憾和无奈,但并未过多干涉,而是默许了。也因此,我更加珍视自己的选择,高中三年尽量刻苦努力学好文科专业,虽然数学我已经想放弃,但想到父亲的眼神,我坚持了下来。高考时,数学竟是我发挥超长的一科,破天荒地第一次及格了!

  也因此我考上了现在的大学,虽然我又选择了学中文,但父亲还是没有阻拦。渐渐长大的我,也开始理解父亲的苦心了。自认为高中时写的那篇《老了与大了》(指父亲老了,我长大了),写出了父子现在的真实处境和心境,虽然还没给父亲看过。

  其实说来好笑,父亲之所以从小就极力反对我“从文”,只是因为自己受了文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那常浩劫,一个风华正茂的才子,被残暴地剥夺了上学进修的机会,沦为中国最苦的8亿农民群体中的一员。他一直想让我从医或从教,以为医生和教师不管哪个政党执政,都不会砸了饭碗。年幼的我,甚至嘲笑过他——一个愚昧的中国标本式农民。以为他的想法幼稚可笑,其实结果恰恰相反。对于一个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多的老人,对于一个本能地只会用有着切肤之痛的经验来验证生活的善良的人,对于一个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供我吃住上学的贫穷父亲,对于一个生活在“学好数理化,行遍天下都不怕”,而文史哲类的毕业生找个糊口的工作都万分艰难的,民生多艰的社会里的一员,我有什么资格对他的坚持讪笑?除非自己真是禽兽不如!

  当时我却赌着一口气,踌躇满志、而又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一定能用今后的成绩向父亲证明儿子的选择并非错误。

  可是现在已经大四的我,正的不敢向当初那么自信了。因为我所就读的是一所工科院校,才升为二本没几年,校名也是新换的。当年就是觉得它的名字如此恢弘大气,所以才毫不迟疑地填报此校。可进来后才发现,事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特别是临近毕业,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03年进校时我是在文学院,现在已经换成文学与艺术学院。而且我们是“黄浦一期”,是开山弟子。学院是新成立的学院,教师是新招收的教师,管理、教学都不是很成熟,现在临近毕业,问题更是凸显。好象我们已是被抛弃的一届,实验失败光荣牺牲的一批,反正至今毕业生就业这块,我们院做的那是相当不容乐观。

  而我在大学期间,又因种种原因(学院管理上的一些纰漏)而耽误了正规学习,考级证我是要啥没啥。理论不足,而实践有余,两年来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网络发表文章数百篇。

  即使如此,我却还是不敢保证,毕业时能找到一个让家人展颜的工作。更别说向父亲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多么英明神武了。

  当然,即使我个人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但我的梦是不会变的!

  我的中国梦,就是我华夏民族,不仅是以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强国姿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更是文明古国,文化名国,关乎人文,以化治天下!

  要实现这个中国梦,仅靠我一人肯定不行,我希望有志于此的中华之子,都积极行动,众志成城,我就不信中华文明、华夏文化之复兴还能远吗?

  每念及此,虽然内心激荡,热血澎湃,但最现实的困扰却来自于工作!于是对家人总怀愧疚,即使找不到工作,我想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以笔抒情达意,略诉衷情却是最基本的为人子孙的本分,家族梦、民族梦,蕴涵其中:

  “亲情三忆”之父子

  (一)

  这列特快列车叫都没叫,就哼哼着爬出车站。他背着装有录取通知书的包,夹在车厢里的人堆里,觉得被挤得比奶奶包粽子时捏得还紧。他紧挨着老表——他们那里管表亲都叫老表——站着。老表时不时提醒他注意把包抱紧。

  他望着本来就有些驼,现在正蜷坐在偶然空出的一个位子的边角上的父亲。父亲头发花白,身子干瘦。身上穿着数十年前流行过的天蓝色棉布褂子,蹬一双半新的解放鞋。这副行头只有出门时才穿,虽然不亚于穿着“农民”两个字,但比平时做活穿的那副鹑衣百结的丐帮装束,又不知要强多少倍。父亲两腿紧夹着一个大挎包——临走时没有装衣服的包,姑父把钓鱼用的包给了他——一只手紧紧攥着腿间挎包的提手。

  这次他要去的省,正是他母亲来的省。他第一次出远门,父亲也是第一次回“老娘家”。他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县,出市,出省;第一次坐电梯,坐火车,等等。父亲沾光,也是第一次出省。他本是托外甥送儿子,自己不打算来的。外甥是他们镇上某站站长,最近又调到县里了。只有他常出门,到处跑过。但又听邻村有娃子上大学的人说,大学大的很,报到时自己领被窝,从这头抱到那头要走好几里。父亲怕累着外甥,最终还是决定来一趟。当然,这来回百十块的车票,还要耽误几天的活,父亲是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想了不下几十遍的。

  列车在光山秃岭中蚁趋蜗行,已经累得哼都懒得哼了。行过几路小站,车上空出的地方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本来挤到的是“站票”,现在也坐下歇会儿了。在这之前,父亲几次问外甥吃不吃点啥,外甥都推说不饿。这时才拿出姑妈煮的几个鸡蛋,一人吃了一个。

  他第一次坐火车兴致很高,眼睛一直盯着窗外。连阴雨下了近半个月,现在仍不紧不慢地下着,稍高一点儿的山顶上都围着一圈乳白色的雾带,颇有点仙境意味。群山相环,山上泻下的股股溪流也在山脚下合成一条怒潮澎湃的的黄龙,忽左忽右,不时地出现在窗外。山间轨道不平,他明显感到车身的倾斜,列车在乱山间匍匐蛇行。隧洞一个连着一个,他数着数着,已没耐心数下去了。

  (二)

  车有气无力地边哼边走。他不禁想了很多很多。

  想到小时候,父亲“逼”着他学数学——因为父亲一直认为他数学不行。父亲要把自己的梦圆在儿子身上。他听父亲说过,父亲小时侯学习成绩突出,多才多艺。只因为成分不好,小学毕业就下学,学医当兵都不成。十六、七岁就已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天要挣12个工分——满分。所以从那时背就压得有点儿驼了。结婚很晚,四十多岁才有了他。晚来得子,呵护备至,一心只望他能脱离农门。

  这次,儿子考上大学,成为村里第二个大学生。至亲近邻都来祝贺。两个姑妈、十几个老表齐至,场面之热烈,仅次于为他的九旬老奶奶祝寿。老表们喝尽兴后烂醉的样子,他至今记忆犹新。想着想着,他眼圈也不禁红了红。

  而他的学费,有老表们凑的,有村里叔子婶子帮的,和老父几十年攒下的,一共也只有可怜的一小沓儿。因为没有经验,不敢申请贷款。

  这次,父亲心里出了口气。村里一个女娃儿,和他同级。小学,他成绩远胜过她;而中学,她的成绩又超过他。特别是中考后,她考上县一中,而他则是“县三中”——镇上的**高中。她大爹(他们那里也称父亲为大爹)几次经过他家门口,都要一个“哈哈”打上天,说:“两个娃子都上**高中,人家不说啊?哈哈…….”(她哥哥和他都在**高中)这次他考上了,而她还在一中复读。从此她大爹在他父亲面前一声不吭了。

  (三)

  车上列车员从不报站,害得他夜里也不敢睡,车到一站,他问一下,终于在凌晨四点到了终点站。父亲忙又请外甥下馆子,外甥说就在这小摊上随便吃点儿算了。结果一人吃了一碗饺子,加上在车上一人吃的一碗方便面,就打发了这几十个小时。父亲嘴里一直在埋怨外甥替他省钱,外甥则一直在为自己只拿了通知书复印件没买到半票而埋怨着。

  等着问着,终于坐上第一趟车到了学校。结果像进了大观园,东摸西问,到了新生报到处。父亲抱着挎包,木讷又有些惶恐地坐在校园里的一个冷饮棚下。他的一身正宗“土”家族打扮与莘莘学子时尚前卫的着装,顿时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他和老表去缴费,他开始为自己的衣着和地道的土话而有点儿自惭形秽。

  过了月余,他已成了一名学生干部,还是原来的那副行头,昂首阔步于大学校园。这期间他给舅母写过一封信。但自从舅舅前几年车祸死后,舅母就没回过信。这次结果一样,半个月后信被打回来,上面贴着“此人外出”。

  又过了月余,他接到一个电话,是父亲打来的。父亲说他们也装电话了。但每次他打电话回去,父亲在听完他一句话后,就说:“还有啥子事么,没有就搁到了。”每次通话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亲情三忆”之想给母亲写封信

  母亲是四川人。才来时,因为口音的差异,村里人都叫她“蛮二嫂”,连父亲有时都叫她“蛮子”。当然,这里的“蛮”字仅仅是指口音上的不同。现在,虽然母亲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我们当地土话,但大家叫了一二十年,都习惯了,早改和不了嘴了。见面一句“蛮二嫂”,听着倒还格外亲切。母亲也习惯了。

  我家应改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中国北方过渡中的封建家庭的标本,特别是爷爷奶奶都还健在的时候。家里奉行的是“父父子子”的教条。父母都是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长在毛主席时代的人。而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当然,已能记事了),我记得当时全国一心,众志成城——连我们小学生学习用“早日”造句,都是清一色的“希望我们祖国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地喊着要早日实现“四化”。可是,我在那时已经能模糊地感受到我们那一家子人望“我”成材的心,和全国人民奔“四化”的迫切感比起来,丝毫不逊色。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那乡下私塾生活般的童年。但我知道全家所付出地远远大于他们对我所期望的。母亲更不用说了。小时侯,我最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母亲每次起来那么早。除了生病,她基本上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了。

  大部分关于母亲的事,我都是从奶奶那儿听说的。奶奶是裹“小脚”的。或许是由于地域风俗文化的差异给她们带来过一些不适应,我不排除从奶奶口中得知的那些琐事,带有一定程度的她自己的主观好恶。她所讲的大多是一些日常琐碎之事。同一屋檐下,婆媳之间,居家过日,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大部分乡下女人,闲来无事,都爱搬是弄非。为了点儿蜗角小利,斗得村头村尾,鸡飞狗叫是常有的事。她们也未能免俗,鸡毛蒜皮,常常挂在彼此嘴边。见面时,你瞪眼睛,我撅嘴,短则三两天,长则十天半月。当然,那时她们都还年轻,一个甲子刚满,一个四十出头。

  母亲生性好强,从不轻易服人。据说她刚来我家那会儿,“什么都不会(奶奶语)”。可现在我看见的是一位持家有道、待客有方,不说“相夫教子”也算贤妻良母型的家庭主妇。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大概是因为母亲那时心气儿太高吧,家庭的气氛并不算很和谐。现在想起来,(加上自己到四川两年来的感受)觉得这大概还和母亲“川妹子”的个性(“辣”)有一定的关系。难怪有时我在惹恼父亲时,他会说“跟你妈性子一样”,也许是我当局而迷的缘故,我一直每觉得有哪点儿不好。

  其实,提到母亲,我一直有一种负罪感。这也是我很少在外谈论母亲的缘故,或许我潜意识里一直在逃避某些东西。可能是从小受奶奶思想强制灌输的影响,可能是受幼年家庭氛围的影响,也可能是……总之,不知何故,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对母亲产生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愫,直接导致我很少当面叫她“妈”。虽然,我从心里到行动上对母亲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绝不拂意。可仅仅这一点儿已经使我犯下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令母亲伤心欲绝。尽管她不对我当面表露,我也能感受到。像祥林嫂念叨“阿毛”一样,父亲和左邻右里不知多少次听到她黯然神伤地叨念。

  有一件小事,名副其实的小事,小得我都忘了事情的由头。但对我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记得那时,我大概八九岁的样子。是个周末的早上,家里只有母亲和我。她在院子里洗衣裳,我关着门在看电视。不知为什么事叫我,我哼了哼,却坐着没动。母亲突然大为光火(可能早上和家里人吵过架),沉着脸把我叫出屋,叫我跪下,叫一声“妈”。当时我吓呆了,哭着跪下,颤抖着叫了声“妈”。话刚出口,母亲也哭了,跪下抱紧我。母子相拥痛哭。

  这件事我没告诉过任何人,包括父亲。从小到大,在家我从没受过罚挨过打(这在我们村,可算是奇事了)。但那次,我跪下了,为了母亲。现在长大了,我才渐渐懂得父母的艰辛,才明白屈屈一跪和他们如山似海的恩情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况且,他们真正需要的也不是那个简单的屈膝动作。作儿女的一定得理解父母的苦心。

  上大学时,我报了四川的院校。当时好像什么都没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母亲是我选四川的最大原因。我一定要来四川看看。

  放假回家,突然觉得父母又沧桑了很多。因为年迈,父母近年身体越来越差。母亲以前总会趁农闲抽空出去打猪菜,为了省下一点儿糠;扯夏枯球、野菊花(可入药)——一斤只有几毛钱——拿到镇上卖,以贴补家用。每次回校前,母亲会将积攒了半年的大约十几二十块钱塞在我手里,说,现在身体不好了,就只有这么点儿,路上卖点儿水……而我竟狠心地硬咽下已到嘴边的那个“妈”字!眨了眨已经潮湿模糊的眼睛。

  从不曾专门为母亲写下点儿什么,因为母恩如山,母爱似海,只言片语,岂能备述?从没给母亲写过信,即使写了,她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因为她不识字。但在这里,我还是想给母亲写封信,因为只用一个字就可以完全代表我的心声:“妈!”

  “亲情三忆”之奶奶,我想对您说……

  ——致天堂的一封信

  奶奶:

  您在天堂还好吗?

  都说“高处不胜寒”,那天上应该比老家冷吧,您今年该九十二了,不要冻着哦。不知天堂有没有您到秋末就离不了手的“烘炉”(老家的一种带手柄的便携式手提小暖炉,冬春季节,家乡的老年人都离不开它)。

  去年的冬天特别的冷,放假回家,发现老家下的雪,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您也别担心,我已经长大了,学会照顾自己了。倒是都说“老小老小”,您老了以后(大概八十以后,我们背地都说您老糊涂了,像个小孩一样),不会照顾自己,冷了不愿意加衣,冻着怎么办?您又不是不知道,爸妈都老了,还要供我读书,负担多重啊。您有时还发小孩脾气,现在想起都好笑。

  不过您都走一年多了,您走以后,我才发现,原来孙子不能没有您!回家后,发现少了一个缠着小脚,拄着拐杖,依门守望,等孙子放学、放假的满头银丝的老太太,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总觉少点儿什么,尽管,您在的时候,有时我还嫌您烦。现在看来,那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是多么幸福又多么愚蠢啊!

  还记得您摔伤后,卧病一个月,直到等到我放假回家,见到您日日夜夜念叨的宝贝孙子,说了句话后,您才离去。村邻亲友都说,您是在等孙子!可是不肖儿孙,竟没见到您最后一面!没能送到终,我怎么对得起您二十年来,对我的溺爱啊。奶奶,我知道您不会怪我的,不是吗?可我能不怪自己吗?

  您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我已经上了大学吧——大一时,听爸妈说每到周末,一看见村里那些中小学生回家,您都会问我们孙娃子怎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而且还是在您一直都对其颇有微词的母亲的家乡。在您给我的比较深刻的记忆中,关于您和母亲间的故事大概占得有一半。母亲是外地人。大部分关于母亲的事,我都是从您那儿听说的。或许是由于地域风俗文化的差异给你们带来过一些不适应,现在想起来,我不排除从您口中得知的那些琐事,带有一定程度的您自己的主观好恶。您所讲的大多是一些日常琐碎之事。同一屋檐下,婆媳之间,居家过日,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大部分乡下女人,闲来无事,都爱搬是弄非。为了点儿蜗角小利,斗得村头村尾,鸡飞狗叫是常有的事。你们当然也未能免俗,鸡毛蒜皮,常常挂在彼此嘴边。见面时,不是你瞪眼睛,就是我撅嘴,短则三两天,长则十天半月。当然,那时你们都还年轻,一个甲子刚满,一个四十出头。

  奶奶,您听我说,在我还小的时候,大概是因为母亲那时心气儿太高吧,家庭的气氛并不算很和谐。这也许是您对她有些看法的主要原因吧。听您说母亲刚来我家那会儿,“什么都不会”,可现在我看见的是一位持家有道、待客有方,不说“相夫教子”也算贤妻良母型的家庭主妇。您现在在天堂,家里的事也不用事必躬亲了。有妈在,您老也可以放心了。

  祝您在天堂天天开心,“老小”一下也无妨!

  不肖孙儿:亮

  [附言: 文章删改,悉听尊便。若采用,请赐告]

(责任编辑:王玲玲)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唯一能打出【范特西】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图片新闻

网吧惊现美女作陪上网
网吧惊现美女作陪上网
现代人的婚纱照
现代人的婚纱照
马季葬礼上最无耻的一幕
马季葬礼上最无耻一幕
揭密日本的情人旅馆
揭密日本的情人旅馆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日本地震 美国中期选举
·河北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
·朝鲜重返六方会谈
·拼音输入法 焦点图新闻
·nba直播 姚明 王治郅
·体操世锦赛 刘翔 篮球
·欧洲冠军联赛 体育彩票
·CIVIC 乐风 凯美瑞
·标致206 骏捷 雅绅特
·医改 入世五周年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