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日,九龙坡杨家坪,沈浩带着自己发明的寻子扑克来到重庆
向市民散发印有走失儿童的寻子扑克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姚波 毛仁东 摄
本报讯(记者 刘占良)“一副扑克牌上印制了27个失踪的孩子,承载了27个家庭寻子的希望。”昨日,中国寻人启事网站长沈浩,带着他的第一副寻子扑克牌来到重庆,收集其中失踪儿童的线索。与此同时,他准备在重庆征集有孩子失踪的家庭,筹备他的第二副“寻子扑克”。
扑克印有失踪儿童照片
昨日,在杨家坪某酒店内,记者见到了刚从成都过来的沈浩,他显得有些疲惫。
沈浩拿出了他的第一副寻子扑克,每一张扑克牌背面都印着一个大大的“寻”字,正面则印着失踪儿童的照片,体貌特征、家庭寻子短语以及联系方式。
沈浩告诉记者,他的第一副扑克首批印制了1万份,已经分别在全国14个城市发放完毕。
征集家庭印第二副扑克
沈浩介绍,现在他正筹备印制第二副扑克牌,这副牌将由52个家庭组成。他在成都停留了3天,征集到了7个失踪娃娃家庭加入,这次来重庆的目的就是征集有此类情况的家庭加入他的扑克牌。
沈浩希望征集到100个家庭或者是单位,每个家庭印制10000副,这样失踪娃娃就得到5400万次宣传机会。“有一双眼睛看到了这些失踪孩子的扑克,找到孩子的几率就会增大一分。”
灵感来源
受美军扑克通缉令启发
2001年,沈浩创办了寻人启事网站,至今已有5000多个家庭在他的网站登了寻人启事,5年的时间里,他为约300个家庭提供了服务。然而网站的覆盖面积毕竟有限,失踪孩子的去向主要是在边远的山区或者郊县,而这些地方正是网络的盲区。他一直琢磨着采用什么新的信息载体,能找到更多的孩子。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给了他灵感。在电视新闻中,他看到美军用扑克牌通缉他们要抓捕的战犯,就想到了扑克牌寻人的方式。
重庆娃常德失踪
在第一副扑克当中,黑桃7上印有一个重庆娃娃,是石柱县的,父母在江苏常德打工时,不慎将孩子丢失,至今已经6年了,要是孩子还活着的话,现在已经10岁了。他的爸爸至今还在常德,不敢离开。
他永远是个孩子
红桃A是一个香港的孩子,沈浩告诉记者,这个孩子本来不在收录范围内的,但是孩子妈妈的一句话感动了他,她说:他永远是个孩子。因为他有智力缺陷,智商仅相当于2岁的儿童。
到死就是寻孙子
方片A是一个河南的孩子,失踪多年,他的爷爷为了寻找孩子,走遍了全国18个省,印发了500多万份寻人资料,原本富足的家庭为了寻找孩子变得一贫如洗。他爷爷说,现在什么事都不做了,到死就是寻找孙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