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半埋怨半感慨:就业咋就一届不如一届,难道“精英”真的与大学无关了?
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6个国家,包括清华和上海交大在内的8所世界知名大学教授,在国际汽车系统供应商大陆集团的倡导下,对此展开了专项研究,并“诊断”:传统教育,特别是传统的工程学教育无法适应全球化挑战,而全球化能力亟需成为毕业生的关键能力之一。未来“精英”不再由大学独家生产,而是由将教育和职业实践相结合的合作伙伴联合“制造”。中国工程类职位的求职者存在两大软肋
近日,瑞士联邦苏黎世技术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乔治亚理工学院、日本的东京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巴西的圣保罗大学理工学院和德国达姆斯塔特技术大学的科学家和教育专家,发表共同声明以及针对未来教育的建议,其中包括:全球化能力需要成为毕业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学生、研究人员和教授的跨国流动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世界顶尖高等学府的联合声明源自一项名为“全球工程卓越化”的全新研究。6国科学家和教育学家发现:按部就班地灌输全球化能力的教育无法适应全球化的进程,高校的研究项目不能充分实现跨学科领域的交流,学位或者课程模块的全球资格认定系统还没有建立。另外,许多人为施加的障碍也阻碍了国际化的研究项目。如此种种“逆全球化”因素,最终不仅影响了科学的发展,也使得教育质量大打折扣,教育的产品──毕业生的技术能力,与技术全球化潮流裹挟之中的跨国公司的要求相去甚远,而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这项看上去关乎未来的思考,离现实却近在咫尺。参与项目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念才认为,虽然8所大学的“共同发现”是基于对工程学研究的,但其实适合于众多应用学科,譬如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等,存在于教学领域、毕业生能力塑造等环节的问题是相似的。
据麦肯锡分析,中国大学生中工程类学生占33%,而工业大国德国只有20%,印度只有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程类职位的求职者存在的软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育体系偏重理论,二是中国大学毕业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这些差异导致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中国年轻工程师,仅占供给的1/10。同样符合这一比例的,还包括财务人员、会计师、定量分析师、通用类人才、生命科学研究员、医生等岗位。
工业界与高等学府应成为专注而长期的合作伙伴
如今,高校学生究竟该具备哪些素养、能力,才能成为“走俏”的人才?专家们以未来工程师为例,回答了这一问题。
“在全球化世界中,一名工程师所需要的技能远远超出传统观念中其所需要的基本水平。这些素养不仅包括技术和方法能力,还有一些个人能力,例如愿意承担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还有领导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比如跨文化技能。”负责欧盟教育的欧盟委员会委员简·菲戈说。
未来高校教育究竟该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
“我们认为,建立由高等学府、工业企业以及政府三方组成联合机构,齐心协力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这是至关重要的。”领导“全球工程卓越化”项目研究的德国达姆斯塔特技术大学教授恩德尔说。
在高校方面,“大学课程结构应该包括在国外学习的时间”。恩德尔教授说:“合作高等学府之间的学分必须要得到相互认可,外语学习应该成为必修课程,在线学习和视频会议系统之类的新技术也必须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业余研究课程应该推广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因此,高校应该在基础设施上投资,从而可以实现国际沟通和合作。
在企业层面,“工业界需要与高等学府建立专注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恩德尔教授认为,高校应该着力拓展与企业界的合作,例如通过研究合作、培训项目以及技术实习等方式。高等学府还应该对自身的架构进行调整,从而鼓励业界高素质研究人员和创新型经理人到大学校园。
这些看似“空谈”的建议已得到企业的呼应。大陆集团表示,对于高校的革新实践,“不仅要开放大陆集团的全球网络,还希望赢得其他同行合作伙伴的鼎立相助。”
政府方面应促进全球化教育和研究,扫除障碍。恩德尔认为,大学之间进行学历互认,是跨国教育合作的先决条件;还可以通过消除障碍来改善跨国人才的流动,“这些障碍包括:限制性签证政策、外国学生在学习期间以及在获得学位之后的就业许可之类的障碍。”他指出,可能性之一是为技术实习和兼职工作提供一项特殊的学生签证。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
谁将是全球化教育浪潮中的受益者?专家们认为,高校和学生、企业、政府既是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革新的付出者、参与者,也将是受益者。
大学从中获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恩德尔以“全球工程卓越化”校企联合研究项目为例说,这一革新是“大学层面工程教育持续发展之路上的里程碑,为培养在国际化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中取得成功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石。”
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是学生。“未来,对于受过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经理而言,全球工程硕士学位将成为一个精英头衔。”大陆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托马斯·萨特伯格说,正因为此,“我们鼓励8家高等学府在项目框架内,针对全球工程硕士开发并设置他们自己的研究课程以及联合研究课程。”
教育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企业。大陆集团董事局主席维诺摩坦言:“这个研究项目的发现成果提供了一些基本信息,让我们知道如何作为一个全球化运营公司,通过建立和扩大在国家水平和国际水平上公司和高等学府之间的网络,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而且与此同时培育高等学府的教育能力。”
(记者徐寿松)新华社专稿山西高校校园招聘热 12月2日,在山西大学2007年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上,一名大学生在查看招聘信息。当日,山西大学举办2007年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近百家招聘单位共提供45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来自山西各高校的6000多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前来寻找工作。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