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栋,字国桢,清光绪初年出生于修文县今洒坪乡属的信顺里以母村。朝栋天资聪颖,胸怀大志,少时就学于宿儒罗时俊门下学诗及书法,喜读文史。进入青年时代,羡慕石达开的政治军事才能,擅论古今治乱得失,每当议到清军入关,李自成迎战失利和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时,竟唏嘘泣下,痛哭失声。 闲暇时练习骑马、技击,借以强健身体,图来日报效国家。
科举废除,各地举办陆军小学堂培养军事人才,朝栋得知后,欣喜若狂,扯掉头上儒巾掷于地说:“我有归宿了!”当天赶赴省城贵阳报考陆军小学堂。在学堂里,朝栋广结有识之士,共谋反清兴汉大业,不料事泄,与同谋者几十人被革除,遂潜回乡。时当修文广智学堂兴办,县内人才多荟萃于其间,朝栋往来于广智师生之间,常与教师张弼熙和学生阎崇阶等人谈论时事,每每谈及清廷腐败,民不聊生,总是慷慨激昂。他经常深入民间,于茶楼酒肆中与贫苦群众谈心,了解其疾苦。还与哥老会结交,发展会党,欲将其势力作为革命力量。
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节,朝栋有感于民族大业,革命末竟,愤书“社稷留还我,头颅掷与君”的对联贴于居家大门上,室内悬挂石达开檄文警句:“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一日,邀会党同仁在家筵饮,商谈暴动事宜,不料被人告密,知县震惊,派员至以母捉拿朝栋,幸得县衙中会党报信,才潜进县城藏于张弼熙家中。月后,得知孙中山、黄兴倡导革命,遂令其弟王国清卖掉家中田产,筹资与张弼熙一道赴河北保定投考陆军师范学堂,并对张说:“大丈夫不懂军事,怎能执干戈驰骋疆场,和鞑虏战斗呢!”临行前,又对送行的阎崇阶等人嘱咐道:“陆军小学堂实为黔中人才荟萃之地,希望你等能入其学,他日孙、黄举事,即可以此作黔中革命之策源地。”后来阎崇阶果从其教考入陆军小学堂,并参与组织历史研究会和兴汉社等革命社团,聚集力量,为辛亥之役光复贵州奠下基础。
王朝栋与张弼熙结伴到保定后,在试期将近时,不幸腹疾暴作客死他乡,未展其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光复中华的宏愿,而人们对朝栋评价甚高,说:“辛亥革命贵州光复朝栋导其先河”。
作者:陈新国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