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本报记者 杨兴文

  黑土地稻浪滚滚,庄稼人笑逐颜开。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采取多种方式使农民增收成为近年来哈尔滨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翻开3年来的统计公报,哈市农民收入增长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来全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3.2%,比全省高出3.4个百分点。

2005年哈尔滨市农民收入达到4006.4元,比全省高出785.4元。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牧业收入稳居半壁江山、劳动力转移异军突起,已构成哈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三大因素。据相关部门测算,仅上述三项收入相加,哈尔滨市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就可以超过上年人均收入总额。

  粮食生产:农民收入的“稳压器”

  用占全国1.6%的耕地面积,完成全国粮食产量的2%,这就是哈市农业为全国作出的贡献。

  连续3年刷新粮食总产纪录。2006年,哈市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98.7亿公斤。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粮食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丰产增收让农民露出欣慰的笑容。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粮食价格为历史之最,哈市水稻收购价为每公斤2.04元、玉米为每公斤1.04元、大豆为每公斤2.5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0.1元、0.2元和0.5元。

  2002年以来,“五常大米”、“方正大米”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哈市大米名扬华夏,成为质量、产量、价格最稳定的哈市农产品,农民每公顷水稻生产纯收入连续两年超万元。

  据统计,在哈市农民人均收入中,粮食生产收入的比重一直高居50%以上。在产量和价格上涨的双重作用下,粮食生产已成为哈市农民收入的“稳压器”。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粮食收入2592.5元,比上年增加162.3元,增长6.6%。

  政策的扶持是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原因。2004年,国家率先在黑龙江省实行“一免三补”试点工作,当年哈市免除农业税等税费9.62亿元。也是在这一年,哈市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88.2亿公斤,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23.1%,双双创历史之最。

  劳务经济:农民移动的“小金库”

  告别单一的“土里刨食”的传统生存模式,闯出更广阔的致富天地,劳务经济使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熟悉的黑土地,融入陌生而充满希望的打工之路。

  在天津外环一带,来自哈市的农民几乎垄断了这里的物流市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地产蔬菜的90%由来自哈市的农民种植。如今,伴随“龙哥龙妹”品牌,哈市农民的足迹已遍及东北亚地区,劳务经济在哈尔滨市农民收入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据统计,哈尔滨市2006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17.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8.6%,实现劳务总收入58.5亿元,农业人口人均劳务创收1150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移动的“小金库”。

  政府参与使哈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加规范合理。免费培训、部门对接、劳动保障,政府周到的服务,使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发生了质的转变。经过“阳光工程”的培训,哈市农民工已由过去的单纯体力型,开始向现在的技能型、管理型转变。去年哈市农民工从事管理与技术性工作的有22.8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20%,这个比例比2003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近两年,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由自发盲目转移向有组织转移转变。去年哈市有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38万人,占转移总量的33%,比2003年提升15个百分点。

  实践开拓了农民工的视野,过去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畜牧业、乡镇企业、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等少数行业,而现在几乎遍及二、三产业,而且随着就业的稳定性增强,常年转移的数量日益增多。2006年,有23.6万哈市农民把户口迁移到城镇,有11.9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举家转移,至少有4.6万哈市农民在国外闯荡。

  牧业生产:农民庭院中的“铁杆庄稼”

  这是历史性的转折。2004年,哈市畜牧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种植业生产总值,在全省率先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的“主辅换位”。牧业由辅到主,是哈市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折,是农民收入结构的极大改善。

  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也在增大,全市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从2004年的312.3元,增加到去年的400多元。

  2006年,哈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实现74万吨、31万吨、117万吨,其中肉奶总产量同比增长3.5%和11%。在这些巨大的产能背后,是一系列耀眼的“光环”。双城市名列全国牛奶生产第一县,巴彦、宾县分别名列全省生猪、肉牛生产第一县,呼兰区名列全省肉鸡生产第一县(区),双城新胜蛋禽批发市场成为东北最大的鸡蛋集散地。

  牧业产品加工业成为畜牧收入稳定增长的“龙头”。从2002年开始,哈市牧业增加值一直占全省牧业增加值的1/3以上。在以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中,“双城雀巢”曾是哈市纳税状元,“呼兰正大”稳居全省出口第一的地位。

  2002年以来,哈市先后建立起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使“原字号”产品变成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据省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省肉类协会组织评选,2006年黑龙江省肉类食品行业十强企业及肉类知名品牌企业中,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天手食品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秋林糖果(肉灌制品)厂等4家哈市企业入围十强企业,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等14家哈市企业入围肉类知名品牌企业。

  “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使牧业生产已成为农民离土不离乡的“铁杆庄稼”。

  编辑点评

  没有农民的小康,不会有全市的小康;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在税费改革等政策的支撑下,在粮食增产、劳务增收、牧业增长“三驾马车”的强力拉动下,哈市农民收入连续3年大幅增长,让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哈尔滨“大农业”战略的实施,让广袤的黑土地成为希望的田野,也让我们看到了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新闻链接

  粮食生产三上台阶。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88.2亿公斤,2005年为92.54亿公斤,2006年为98.7亿公斤。

  劳务收入连续提高。2004年全市农民劳务总收入33亿元、人均660元,2005年总收入为43.4亿元、人均868元,2006年为58.5亿元、人均1150元。

  牧业生产持续增长。2003年全市牧业总产值142亿元;2004年牧业总产值188.4亿元,首超农业生产总值;2005年牧业总产值20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7%。

  农民收入步步攀高。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2943.2元,2004年为3623元,2005年为4006.4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农民 | 哈尔滨 | 收入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