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贫困生回家过年续:26万助442名贫困生回家
爱心见面会现场捐款近7万,活动共募集33万元,多余款项将资助更多学生
首批捐款助442名贫困生回家
昨日下午2时30分左右,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报告厅,数百人因爱心而相聚。
约200名本次活动受助特困大学生、近百位捐赠人代表和12所高校的有关人员济济一堂,本报持续一周多的“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活动”掀起高潮。
自1月10日本报报道至前日下午6时,短短8天时间,共募集捐款262868元。这作为首批资助款,将资助12所高校的442名贫困大学生回家过年。
此后先后将这些爱心款项发给各高校的代表。
200学生宣读自强宣言受助学生代表陈凤仙发言感人肺腑。此后,约200名受助学生全体起立宣读自强宣言。
昨日下午近4时,现场捐赠开始,10多名爱心人士走上台去,排队将爱心款塞进了捐款箱内,有百元大钞,也有小额零钞。其中一市民还抱来了全由1元、5角凑成的2000多元。甚至一位市民,给贫寒学生送来了保暖内衣。
而那些小捐助人的故事也让人感动:9岁的贾家昱家住通州,昨日为了能参加下午的见面会,她拉着妈妈在上午9时就出门了,“我们倒了好几趟车,坐了3个多小时才来的呢。我就是想见见那些大哥哥和大姐姐。”
现场捐款近7万元
昨天现场收到的最大数额的捐款是北京新东方学校的45000元。截至见面会结束,基金会工作人员统计,现场共捐助款额67806.1元。
下午4时许,见面会结束了,数百名学生陆续退出会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默默注视着捐助人的身影,眼噙泪水。
昨晚,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办公室人员王先生称,又有两人将捐款送到了基金会,昨日新收到捐款已近7万元,这些共计33万元左右的款项,将可资助600余名贫困生回家。其中,还有两个捐助者令他难忘,一是直接将5万元钱汇到基金会账户上的企业“华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还有一企业捐了两万多元的资助款,只留名为北京某科技发展公司,“他们都非常低调”,王先生说。
将有更多学生受助回家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月20日前,由本报报道带动的捐款也会陆续到位,所有这些新增款额,都将用于贫困生的回家路费资助,同时也会酌情给部分家在新疆、西藏等遥远地方的学生增加路费资助。1月25日前,基金会将重新请学校推荐贫困生名单,将第二批捐助款发放给贫困生。本报将于近期刊登捐款人和受捐助学生名单。
“明年还送他们回家”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王郁昭表示,援助贫困大学生的工作会一直做下去
王郁昭表示,中国需要人才,家境贫困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生活的强者。“他们经济条件那样差,还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相比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生活富足家庭的学生而言,贫困的大学生确实是同龄人中的强者。”“我们会将这项工作一直做下去,每年都会送他们回家。”王郁昭说,除了送贫困学子回家,贫困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扶贫基金会都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来帮助他们,扶贫工作会一直延伸下去,“我们明年还会送他们回家,今后会一直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此外,中国农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秦世成说,“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的心愿,本次捐助贫困生回家过年活动,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贫困生精神上的支持,是一个暖心工程。”
■现场花絮
“回家能暖孩子的心” 退休老教师叶世荣为捡剩饭吃的贫寒学生落泪
“我看到有的学生长期吃最便宜的菜,而且还只能打半份吃……还有的,连菜也买不起啊!”56岁的退休老教师叶世荣说着说着,喉咙哽咽了。
叶世荣的老家,在北京郊区的农村。也是在贫困中长大的叶世荣说,自己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知道贫穷的孩子上学有多难。”她在北京大学学术研究中心做临时工,她捐出了500元,这相当于她一个月工资。“能让孩子们回家过个年,至少能暖暖孩子的心。”她的老伴侯晓喜,在现场又捐出了500元钱。“都是多懂事的好孩子啊,我们该多帮帮她们。”两位老人说,他们都是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的老教师,看到新京报上写了一个女大学生在别人吃剩扔下的餐盒里吃了两口剩饭时,都忍不住哭了。“我平时就看到过有孩子那样吃饭,心里真难受。”她说,“不帮助这些孩子,我的心里过意不去。”
打工少年捐出一周工资 对自己初中文化不满意,希望大学生也帮帮他
昨天上午,中国扶贫基金会收到了100元钱和一封信,19岁的任建锋捐了他一周的工资。
任建锋在信中写到,他是农村的男孩,前年没有考上高中,原想复读,但家里没钱。他看了报道后非常感动,也很羡慕他们能上大学。他捐出的100元钱是自己一周的工资。
任建锋说,他非常了解农村的生活,捐款就是因为他非常理解那些哥哥姐姐的压力。他相信,努力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出路,也相信这些受助的大学生将来也会去帮助别人。
任建锋对自己的初中文化很不满意,“对现在来说几乎是个文盲”。他决心努力改变自己,平常他很爱看书,只是不知道从何学起,希望可以有大学生也帮帮他。
“不想来是怕自己哭” 邹子昊捐款上报纸后,高年级同学都说他很棒
昨日下午2时,8岁的邹子昊和妈妈来到现场,显得很高兴:“高年级同学都说我很棒,因为我上报纸了。”邹子昊的妈妈段女士悄悄地对记者说:“头一天接到见面会的通知,他不想过来,说让我代表就行了。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又改变主意了。”子昊称自己是“被逼来的”,他收起笑容,低头说:“还是怕自己哭。”邹子昊见到让他流泪的陈凤仙时却不敢作声。妈妈不得不代表子昊同陈凤仙打了招呼。听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李利主任表扬自己,邹子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还会继续卖废品,攒钱帮助更多的人。
保暖内衣温暖贫寒学子 好心导购员户晓斌先生希望给学生实际帮助
见面会开始前5分钟,一个年轻人抱着一个大箱子来到了会场,“这里面有20件保暖内衣,如果学生们穿着不合适还能换!”中友百货的导购员户晓斌先生将他上月薪水换成了20件保暖内衣,昨天中午打车从西单把内衣送到了会场。
“我觉得把钱换成保暖内衣捐给贫困大学生们,对他们更有实际帮助。”户晓斌表示,因为自己是商场的导购员,购买内衣可以打折,所以每件200元的内衣他只花1000多元就买了20件。
新东方将设爱心岗位 该校为本次活动捐款5万元
在爱心见面会上,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周成刚代表学校现场捐款45000元后,又个人捐款5000元。加上此前的捐助,新东方学校共捐助了5万元。
周成刚说,他小时侯家里比较贫困,自己下过乡,也吃了很多苦。
对于有的贫困学生一天只用几元钱,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周成刚认为,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教导贫困大学生如何自谋生计,通过打工和勤工俭学来脱离贫困。同时,贫困大学生也应有主动出击的意识和头脑。新东方学校将在3月份开学后,为贫困大学生开设一些爱心岗位,并给予一定报酬。
一公司20余员工1年“积蓄”几沓零钞 2606.1元捐款数了一小时
在见面会结束后,市民田秀敏抱着厚厚几沓零钞来到会场,工作人员经过一小时的清点,总计2606.1元,这是他们公司20多名员工1年来的“积蓄”。
田秀敏在大家陆续离开时才到达现场。她掏出包裹,拿出几沓1元、5角,甚至1角、5分的零钞给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经过近一小时的清点,总计2606.1元。
“募捐箱放在公司大厅,谁身上有零钱,放在身上又不方便,就会主动塞在里面。”田秀敏说,她是御爱国娱乐有限公司经理,看了贫困大学生的报道后,她立即个人捐了1000元钱。
田秀敏说,贫困大学生韦艳秀每月仅靠学校60元补助和家教挣到的60元生活,还把余下的100多元寄回老家供弟弟妹妹读书,让她非常感动。她的儿子在读高一,希望聘请韦艳秀做她儿子的家庭教师。
■受助学生
贫困大学生代表陈凤仙说:“生活造就苦难,可我们今天是最幸福的”
“生活给我们造就太多苦难,可我们今天是最幸福的!”昨天的爱心见面会上,贫困大学生代表陈凤仙哽咽的声音在大厅在回荡,6次掌声将其淹没。
陈凤仙是北方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她的发言让在场的很多人流下了眼泪:“春节,回家,过年……有谁不想回家,不想看看爸爸妈妈?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每当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心中为家人祈祷,默默地坐在天桥上眺望万家灯火,希望通过蒙眬的泪眼看到自家的灯光!今年我们回家的梦圆了,我真想向全世界大声宣布:我可以回家了!”陈凤仙说,她还记得在扶贫基金会见到的一对来捐款的慈祥的老人,“我真想上去叫一声爷爷奶奶啊!”她说,忘不了许许多多的弟弟妹妹天真无邪的爱,为了哥哥姐姐能回家把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塞进了捐款箱,也忘不了电话那头无数关切的声音,嘶哑的声音———“生活给我们造就了太多的不幸,可是今天我们是最幸福的,叔叔阿姨,感谢你们!”“我也可以和所有人一样吃妈妈包的饺子,向她撒娇讨压岁钱了。叔叔阿姨,再次向你们表示感谢!”陈凤仙大声说,声音有些发颤。
当她提议受助学生全体起立向捐助人表示感谢时,全场响起了持久的掌声。很多同学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在领到北方工业大学的捐助款后,陈凤仙轻声地说:“其实我觉得还有很多同学比我还要困难,他们比我还想回家。我能回家看看,已经感到很幸福了。”尽管家里的房子已经快塌了,没有办法住人,她寄住在亲戚家里,“而且几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坐的凳子也没有”。但她说,能回家看一眼亲人,吃一碗家乡的糊涂面条,“就是过年了。要是能吃上饺子,就更好了。”说起妈妈,这个爱说爱笑的女孩眼里闪动着泪光。6岁时,她的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艰难地生活。陈凤仙在大学里一个人打了三份工,才19岁的她已经生了不少白发。她说,不管再难,也要上完大学,“上了大学才能靠自己生活,也才能在毕业后保护妈妈不受欺负”。
民大女生泪如雨下 去年至今没吃过一个菜,每天只吃两个馒头
中央民族大学一年级的高巍巍看着台上发言的同学,眼睛眨也不眨,鼻翼微微颤动,泪水沿着脸颊缓缓流下:“我特别感动……特别感动……”当捐赠人代表、退休老教师叶世荣发言时,不少学生都流下了泪水,而高巍巍则从见面会一开始,直至结束一直都在流泪。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有那么多好心人来帮我们。”高巍巍说,自去年上大学以来,她每天只吃两个馒头,没有菜。对于稍微丰盛一点的一菜一饭,她不仅没有吃过,也从来没有想过。“我以为,我会一直吃馒头。”高巍巍说,她一看到报上有关于我们的故事,有贫寒学子的照片,眼泪就会止不住地流下来。因为她一直以为,媒体只会去关注社会上的大事。而《新京报》每天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报道,她都会从头看到尾。
“自己不能选择出身,但我相信我们能选择未来。”高巍巍的父亲11年前去世了,一直生活贫寒的高巍巍坚信,自己的未来也会幸福。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