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独家特稿)潘懋元展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前景

       作者简介:潘懋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姚加惠,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

潘懋元,厦门大学原副校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我国高等教育学新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1978年创办并主持了全国第一家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1981年开始招收中国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198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1986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获得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潘懋元教授被评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并开始招收第一批高等教育学博士生,1988年该所还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重点学科,1997年为“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潘懋元先生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潘懋元先生被大会一致推荐为终身名誉理事长。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前瞻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供千龙教育独家特稿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未来十五年中,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如何,不仅是民办高等教育界所关心的自身前途,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界以及全社会所关注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此处分别从宏观环境和国际经验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做粗线条的预测。

一 从宏观环境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及广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持续高涨,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增长。尽管公办高校连年大幅扩招,绝大多数已达到办学的饱和状态甚至超负荷运转,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得不放缓但不会停止。“十一五”期间,全国在校生规模将扩大到3000万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以上。即使如此,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还应朝着高水平的大众化方向发展,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因此,扩充高等教育资源,首先是增加教育资金总量是必然的趋势。

高等教育资金总量的增加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二是来源于社会资金。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状况看,以国家财政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对中国财政来说,困难更大。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承诺于2000年以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实现4%的目标,但一直在2.4%—2.8%之间徘徊。2002年,曾一度达到3.32%,到2003年,由于停收农村教育附加费等原因,又回落到3.28%,2004年下降得更低。这不是由于财政部门不重视教育而失信于民,乃是由于中国财政体制不同于国外,实在是挤不出更多资金用于教育投入。即使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今后每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绝对数上有所增加,但增长量的70%将用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拨款难望增加。因此,在高等教育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在绝对数上虽增加不少,但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却连年下降(见表5),个别省份如江西、辽宁、陕西等,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仅为2000多元,极大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捉襟见肘的高等教育财政还使得许多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贷款,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也给国家、银行和高校自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只依靠国家财政来扩充高等教育资金总量的道路行不通,必须依靠社会资金来支持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表1 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全国普通高校生均

预算内事业费支出

7201.24

7309.58

6816.23

6177.96

5772.58

全国普通高校生均

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

2962.37

2921.23

2613.56

2453.47

2352.36

资料来源:历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吸收社会资金发展高等教育也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增收学费,二是通过民间投资。1994年以来,我国高校学费不断上涨,尤其近几年来,高校学费水平已经达到了“天花板”,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教育部已明确表态,今后我国高校教育的收费不能再提高了。因此,通过增收学费来发展高等教育的空间非常有限,而通过民间投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至今并不通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速达20%以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己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超过三分之一。特别是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有的已经超过70%,上交的税收已经占全部税收的43%,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即使在一些过去非公有制经济难以进入的公共福利领域,民营资本也已经大量进入。例如医疗卫生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速度和力度都非常引人注目,为我国高等教育吸收民营资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对而言,各级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还有较严格的控制,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和回报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的民营资本进入民办高等教育。值得高兴的是,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使这一些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如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等,如今都获得了国家的准入。针对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受到过多限制的现象,《若干意见》提出,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资本投入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和营利性领域。这无疑为那些正在寻找各种机会进入民办高等教育的大量民营资本开放绿灯。相信随着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的工作的展开,有可能促使民营资本加速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 从中外比较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

国际上,尽管私立高等教育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今天的许多国家里仍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私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亚洲、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拉丁美洲。

亚洲是目前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数占全国高等教育机构总数的比例都在80%以上;泰国以及台湾地区的比例稍低些,但也达到了65%左右。从在校生数来看,亚洲大部分国家私立高校在校生数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数的比例都在60%以上,韩国和菲律宾的这一比例接近了80%。在亚洲的这些国家中,日本、韩国和菲律宾是人们所熟知的三个私学历史较长的国家;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是以公立大学为主私立大学为辅;马来西亚传统上高等教育就一直是公立事业,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不存在私立高等教育。但是,从8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均放手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形成上面所述的公私立高等教育结构比例,私立高等教育在今天都处于本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地位,反映了亚洲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表2 部分国家和地区公、私立高等教育

国家

年份

全国高校数(所)

私立高校数(所)

私立高校占全国高校百分比

全国高校在校生数(万人)

私立高校在校生数(万人)

私立高校在校生数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数百分比

巴西

1998

973

764

78.5%

212.59

132.11

62.1%

智利

1994

270

245

90.74%

32.71

17.55

53.65%

俄罗斯

2002

1039

384

37%

718.8

195.93

27.26%

泰国

1998

65

41

63.08%

42.2211

19.5562

46.32%

韩国

1998

1013

819

80.8%

260.5732

203.9264

78.2%

日本

2002

1227

987

80.44%

305.3118

229.0292

75.01%

马来西亚

2002

728

712

97.8%

57.6889

(2001)

28(2001)

48.5%

菲律宾

1995

1185

950

80.2%

170(入学新生数)

130(入学新生数)

78%

印度尼西亚

2000

1932

1808

93.58%

62.8268

44.6324

71.04%

中国台湾

2001

154

101

65.58%

90.6443

58.8129

64.88%

中国大陆

2005

3350

1624

48.48%

2287.30

341.29

14.92%

资料来源:(1)巴西数据来自王留栓.巴西的私立高等教育,教育科学,2004(2);智力数据来自王晓辉.国际高等教育私有改革及其借鉴意义,现代大学教育,2001(1);俄罗斯数据来自杨广云.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初探,现代大学教育,2004(1);泰国数据来自赵守辉。泰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外国教育资料,2000(5);韩国数据来自刘昌明.论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办学主体,当代韩国2003年冬季号;日本数据来自王留栓.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贡献,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5);马来西亚数据来自李毅.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法规探析,厦门大学高教所2000级硕士论文;菲律宾数据来自张随刚.东南亚国家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2);印度呢西亚数据来自袁本涛.亚洲三国高等教育新政策述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2);中国台湾数据来自台湾“教育部”《统计年鉴》(2002);中国数据来自有关统计材料的计算。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由于这些国家教育经费不足和经济领域进行私有化改革,近年来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国家财政经费有限、经济领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照系。

相比较而言,在亚洲,中国尚属于私立高等教育较不发达的国家。民办高校及其在校生数占全国高校及在校生数的比例分别为40%和15%左右,远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在校生数比例甚至低于俄罗斯。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见表7),尤其是民办普通高校,在2000年至2005年的6年间,经批准有学历授予权的普通高校数由42所增长到250所,6年间增长了约6倍,在校生数由6.83万人增长到209.85万人,增长了约31倍。全国各级各类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数由1282所增加到1624所,增长了26.68%,在校生数从105.03万人增长到341.29万人,增长了224.94%。同时,教育部门也明确指出:“为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在基本办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计划增量部分尽可能向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倾斜”[7]。以这样的发展速度并根据国际上尤其是亚洲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15年也就是2020年,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40%,全国高校在校生数达到4000万左右时,民办高等教育占全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很有可能达到二分之一以上。

表3 2000-2004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年份

全国民办高校

其中:有学历授予权的

学校数(所)

比上年增长

学生数(万)

比上年增长

学校数(所)*

比上年增长

学生数(万)

比上年增长

2000

1282

-

105.03

-

42

-

6.83

-

2001

1291

0.70%

128.11

21.97%

89

111.90%

14.04

105.12%

2002

1202

-6.89%

140.35

9.55%

133

49.44%

31.98

127.78%

2003

1277

6.24%

181.40

29.25%

173

30.08%

81.00

153.28%

2004

1415

10.81%

245.08

35.10%

228

31.80%

139.75

72.53%

2005

1624

14.77%

341.29

39.26%

250

9.6%

209.85

50.01%

注:* 表示未计算独立学院。

资料来源:2000年民办高校数据来自邬大光《中国私立大学经费运转状况分析——兼论私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2000年民办高校学生数来自《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绿皮书》。2001年数据来自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中宣部第五部委联合举办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系列报告会上做报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2002年数据来自中国人口信息网《2002年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及分析》;2003年数据来自《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数据来自教育部规划司司长韩进在2005年第三次教育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005年数据根据有关材料计算。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还应体现在质量的提高上。综观国际,许多国家私立高校的教育质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公立高校,有的私立高校是世界一流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大学;日本的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无论在其本国还是在国际上,都处于前列。

三 从民办高校自身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未来前景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艰苦历程,不仅数量上快速发展,总体质量也逐渐提高,表现为办学思想不断端正、内部管理逐步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等等。从办学思想来看,办学思想的端正与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前提。当然,由于民办高校历史较短,除少数有一定基金外,大多是个人或企业拉投资或银行贷款创办的。投资要求回报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无可厚非。问题是把营利摆在首位,急于赢利,还是把公益摆在首位,甘于奉献办教育。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勤俭节约,从而取得合理回报。越来越多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已意识到,教育不同于其他产业,不能按企业的方式来运作,唯有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以学生为本,提高质量才是办学的长远之计。例如,声誉重于盈利,有的民办学院明确提出“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做奸商学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切为了学生”等办学思想;有的民办学院以“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作为自己的办学思想;等等。

就内部管理而言,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政策背景下,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取决于内部的经营管理。目前,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来看,内部管理正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民办高校不仅积极借鉴古今中外的私立(民办)高校的管理经验,包括领导体制、机构设置、权力配置、协调方式等管理模式,以及教职工的聘任、资金管理等各项具体内容,而且不断吸取办学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教训,逐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率。例如,在管理体制上,许多民办高校采取董事会决策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决策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具体管理上,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管理队伍的建设等等。

从教学质量来说,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民办高校只有坚持以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强弱。近年来,不少民办高校除了聘兼职教师外,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也有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前来任教,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强了师资队伍稳定性。办学条件的改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不管是自建校舍,还是长期稳定的租用校舍,为改善教学环境,各校都千方百计建设和美化校园,增加设备投入,例如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有自己微机房和语音室等等。

事实上,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较佳、资金雄厚、质量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秀民办高校相继涌现出来就是个明证。经过严格的评审,全国已有25所民办进入本科院校行列,它们已基本上完成了以规模扩张和校园建设为主的第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向提高质量和注重内涵发展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转变。由于它们具有较多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办学模式的创新上,在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上,在对外合作办学的道路上,可能走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前头。一方面,它们将以民办高校特有的体制和机制优势,给公办高校带来实实在在的冲击,促使公办高校打破僵化体制,加快改革步伐;另一方面,它们之中的某些高校也完全有可能超越部分公办高校,跻身于中国名牌大学的行列。

今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民办高校自身质量的提高、内外部环境及政策的成熟,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必将以活力与稳健兼具的姿态,拥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特型广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