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陕西新闻 > 三秦都市报

6大古遗址千年之后重见天日

  1月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举行了考古业务汇报会,对外公布了2006年度的重大考古发现和考古成果。一年来,考古工作者累计对全省范围内131个项目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勘探总面积约735万平方米,发掘遗址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发掘各个时期古墓葬1172座、其他类遗迹1157处,出土各类文物3万余件。

  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占奎告诉记者,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分别就宜川龙王遗址、陕北大理河流域遗址等课题性项目,秦直道遗址、秦都咸阳遗址等考古调查项目,以及凤翔豆腐村遗址、澄城段家河墓地等抢救性考古项目进行了发掘清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调查

  中国最早的长城防御工程——魏长城

  去年以来,省考古研究所与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全面启动魏长城保护工程,其中包括开展魏长城的资源考古调查。专家称,此举旨在保护中国最早的长城魏长城遗迹,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可靠的资料。

  据了解,魏长城是战国时期魏国为阻止和防御秦国的进攻而修筑的军事防御性建筑,主要分布于我省渭南市境内。史书记载,魏长城先后于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2年两次修筑而成,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长城防御工程,比现在人们常说的万里长城还要早140多年。

  调查发现,魏长城南起华山朝元洞西,依地势蜿蜒北上,经渭南市的大荔、澄城、合阳等县,止于韩城市以北黄河西岸,全长150公里,现存墙体4500余米。魏长城残迹在华阴市境内共有8处,总长6公里。华山朝元洞西现存有城墩遗址,红岩、城南、河湾、西关等村附近都有长城残垣。其中城南村东一段长365米、残高7米、底层最宽处9.2米,并留有堡寨和烽火台遗迹。城体全部用细土夯筑,非常坚固,且保护较为完好。

  稀奇 丹江两岸发现“船”形墓

  在商州沙河子镇党塬村南一侧的高速公路路基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唐代墓葬。从去年5月份开始,省考古研究所“商界高速公路考古队”工作人员对这些唐代墓葬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28座。在这些墓葬中,发现的“船”形墓葬是一种独特的墓葬形式,与唐朝历代所流行的墓葬形制有着实质的差异。

  这批唐墓按砌筑形式的不同分为长方形并列卷棚式(1座)、方形穹窿顶式(4座)和“船”形式(船形墓)。总体看,形制最具特色的“船”形墓均呈南北方向有序排列,多数为单人单室,双人合葬亦占一定比例,墓主普遍以头北脚南的方式放置,墓口均在墓主头向一端。

  参与考古的商洛市博物馆馆长王昌富说,“船”形砖室墓之间的砌筑形式基本相似,差异不大。第一种南端窄小,腰部向外鼓出,北端稍宽,墓口封砖砌出三角形“船”头状;第二种南北两端宽窄略等,腰部两侧微向外弧,几近顺直,墓口封砖砌出三角形;第三种是第一种的放大,只不过在北端的东边一侧砌有卷棚式短墓道,墓道口的封砖依然砌作三角形。共同的特征是自墓底的2层—3层砖高时便开始向内敛收,上收至两侧墓壁相距约10厘米快要合龙时,于宽缝中用半截砖头斜插其间镶实,加之墓口三角形的封砖,使这类墓葬犹如一只倒扣在地的小“船”。

  这种酷似小“船”的墓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商州城区附近多有发现,而党塬村“船”形墓群则是近年最大的一次发现。根据初步调查,这种“船”形墓葬目前仅在商州城区附近5公里——8公里范围内不均分布,而商州城所临丹江两岸是其主要分布区。这类颇具特色的“船”形墓葬,与唐朝历代所流行的墓葬形制有着实质的差异,在商洛周边省区也未见有同类墓葬的发现。该“船”形墓葬的发现,对丹江上游地区唐代的历史与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奇迹 “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

  关于秦直道,现有史料记载寥寥,被学者常引用的不足百字。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达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司马迁走过秦直道后,在《史记蒙恬传》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据考证,公元前212年至210年,为快速反击和抵御北方匈奴侵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师督军,役使百万军工,一面镇守边关,一面修筑军事要道。仅仅用了两年,一条宽30到60米、全长700多公里的“古代高速公路”诞生了。

  作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省考古所秦直道考古队集中展开了秦直道遗址调查、测绘、保护等工作。省考古所的张在明告诉记者,在富县境内的坡根底段考古人员发现,该处路面上分布着直径约为7-8厘米的侵蚀小坑,并有若干层较为坚硬的黑色踩踏路土及部分汉代陶片,据此推断,这些侵蚀小坑应是马蹄踩踏之后形成的遗迹。这条被陕北农民称为“圣人条”(条:胡语“道路”意)的宽阔大道,南起秦都咸阳军事要地林光宫(今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自海拔1600米的子午岭东侧,由南向北,途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安塞、志丹、子长、靖边、横山等县,逢山劈山、遇谷填谷,纵穿陕北黄土高原直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孟家湾),全长700余公里,如同盘桓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条巨龙。

  惊讶 “龙山巨人”身高1.9米

  为配合商(陕西商州)界(河南界牌)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省考古研究所对商南过风楼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商南县过风楼镇过风楼村一工地发现一处距今4000-4500年的龙山时期房址、窖穴及墓葬等遗迹,墓葬中有一具高大的男子骸骨,还发现一处保存较好的西周小型村落。

  据省考古研究所杨亚长研究员介绍,过风楼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此次发掘的龙山文化时期房址距今4000—4500年,坐落在丹江北岸,房址为红烧土居住地面,由于受到晚期扰动而损毁严重,形状与大小尺寸多已不明。房址附近有许多储藏用的窖穴,其形状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竖坑。

  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1号墓葬的发掘。墓葬中发现一25岁左右的男性骸骨,头北足南,俯身直肢而葬,没有葬具和随葬物品。让人吃惊的是,这座墓葬的人骨显得异常粗壮,其复原身高约在190厘米以上。杨亚长说,虽然丹江是长江流域的支流,但这位墓主与古代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南亚蒙古人种明显不同,倒是与我国华北地区的古代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比较接近。让人不解的是,古代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平均身高只有170厘米左右,像这位墓主这样的彪形大汉十分少见。

  探索 秦雍城制陶作坊露真容

  经考古人员发掘,一处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战国秦雍城制陶作坊在凤翔显露真容,2000多件精美的早期秦瓦当等一批罕见文物再现了秦都雍城的辉煌建造历程。专家初步确认:凤翔豆腐村遗址为战国早期向秦都雍城各类建筑专门提供瓦类陶质建材的作坊所在。

  该遗址范围较大,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而且遗迹丰富,堆积较厚。在遗址范围的东侧和南侧又发现断续的夯墙遗迹,初步判断它可能分别与雍城西城墙和北城墙连接,以此形成“雍城内城作坊区”。

  本次发掘清理的区间属于雍城时期的早期秦文化层,已在秦文化层中发掘并能确认出的遗迹有陶窑、纯净土采集坑、泥条存储袋状坑、给作坊输水的地下陶水管道、水井和用于其他拌和材料存放的长方形竖穴坑等。在发掘出的2000多件遗物中,还发现尚未焙烧的泥坯。出土文物中最具特征的是一批动物纹瓦当,还有一批云纹和素面瓦当。各类动物纹瓦当中,有些图案内容还是首次见到。这次发掘出的大多数种类在以往雍城城内及其郊外行宫建筑遗址上都曾发现过,说明这些建筑上的材料可能就来自这里。

  壮观

  细石器“工厂”现身宜川

  去年,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陕北宜川县壶口瀑布景区内的龙王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21处,并发掘部分遗址40余平方米,出土2万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动物骨骼,发现用火遗迹20余处。

  龙王遗址至今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石制品,除去精致的细石核、细石叶与各类工具外,大量存在的是石块、断块、废片和碎屑。细石核有锥状石核、柱状石核、半锥状石核、楔形石核等几种。细石器主要以各种类型的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为主。从其加工技法、形制特征等方面观察,龙王遗址文化内涵具有典型的中国华北“细石器工业”传统的特征,其原料以燧石和石英为主,在制作技术上直接法和间接法并用,具有十分成熟的间接打制和压制修整技术。还发现石磨盘,其平面形状呈长方形或不规则的圆形,周边琢打成形,中部有因研磨使用而形成的凹痕。磨制石铲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收获,它长12.7厘米、宽9.2厘米、厚0.8厘米,以页岩为材料,利用页岩的层状节理剥片后琢打成舌形,顶端刃部两面磨制呈弧形刃,这应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文/本报记者赵争耀 本报记者 郑重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魏长城 | 雍城 | 唐朝 | 秦都 | 杨亚长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