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评·综述

策划:谁是“西湖第一楼”短命的罪魁祸首?

  事件:“西湖第一楼”炸出争议

  1月6日7时17分许,随着一声闷响,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第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成功爆破。这一高67米、22层的大楼轰然倒下。这座设计寿命100多年的“西湖第一高楼”,无力自我拯救过早“夭折”的厄运,它在倒下的刹那也绝不会思考:自己倒下了,是在为谁买单,是在为谁倒掉?>>>详细
设计寿命100多年,如今13年即“寿终正寝”?

  被炸3号楼原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主教学楼,共22层,其中地下两层,高67米。此楼开始筹划于1985年,1993年正式交付使用,建筑面积211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该大楼为国内第一高度“框筒楼”,楼结构为中间框架、两边为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楼较普通楼体更结实。”据该楼设计人员介绍,一般普通住宅楼允许荷载为每平方米150公斤,教室每平方米荷载200公斤,而该楼每平方米荷载可达400公斤,其荷载量可与很大的图书馆相当,“非常牢固”。
该楼的被炸是因大楼所在地块已被出让,其出让价高达24.6亿元。而根据协议,出让方需在2007年1月底前把土地平整交付。

  “按照设计使用寿命,该楼至少可以使用100年。”到被爆破拆除时,才仅仅使用了13年,与建造时投入的资金和大楼的应有使用寿命相比,其遭遇让许多人感到惋惜。>>>详细

  浙大校报在新闻中喜称,“竞拍的成功,将极大地推动我校新校区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部分缓解新校区建设的资金困难,对学校新一轮发展有重大意义。”好一个“重大意义”!“西湖第一高楼”的倒掉,原来肩负着“缓解资金困难”的重任,对于规模庞大的新校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校方更快更好地建设新区新楼,“西湖第一高楼”就必须接受“西湖第一爆”,这是一座教学楼所能遭遇的最为可悲的命运。>>>详细

  探源:“成功”爆破

  背后折射出什么?

  有关专家透露,我国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仅为设计寿命的一半。而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明确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到100年。建筑的“短命”,可谓劳民伤财,是对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为什么在建筑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一些城市建筑却变得如此“短命”?说到底,这根源于地方政府城市发展理念的偏颇。一些地方领导盲目追求政绩,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形象,而在规划建设一些大型建筑时,缺乏专业的论证,全凭少数决策者“拍脑袋”,待下届领导上任,看着不顺眼就一声令下拆除。如此说建就建、想拆就拆,使城市建设陷入反复拆建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造成的浪费,埋单的往往是公共财政,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

  “别以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80年来洋专家做的规划无一成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两院院士周干峙痛陈国内城市规划的十大难题,还指出国内不少城市规划和开发关系颠倒。

  周院士指出,随着政府对规划工作的重视,市长对规划方案的决策决定权越来越大,不仅城市规模、城市标准,连房屋建筑布局以至色彩都要由市长说了算,不少规划部门都感觉到规划起作用的方面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收益已成为市财政以及区财政的主要来源,不少城市开发的立项、标准、技术方案都以开发为主体,碰到规划有不同意见,就通过城市领导来贯彻实施,规划与开发的关系就这样颠倒过来了。周院士表示,“市长越位是中国特有的过渡时期的现象,而开发商可以决定性影响规划,意味着城市规划倾向企业和部门利益,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能允许的。”

  在国内建筑业,一股“比学赶超”的潮流正在众人心里热烈流淌。我国人均收入刚过1千美元,比起人均收入过万美元甚至数万美元的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但中国普通住宅的标准比发达国家还要高许多。同时,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一些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特别是建筑的短命现象,大量处于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被拆除。价值灭失,是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更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详细

  辨析:如何看待城市建筑“短命”现象

  一栋高楼大厦寿命的提前终结,可能会让后来的房地产商赚个盆满钵流,但对社会整体来讲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由此带来的建筑垃圾也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这些都被城市日益膨胀的发展欲望淹没了

  首先,通观建筑专家们对建筑物短命原因所做的分析,建筑质量和规划设计是两个重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中,都贯穿着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决策失误、盲目追求政绩等思想的影响。

  比如现在已被当作建筑质量负面典型的中国体育博物馆,这座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时兴建的纪念建筑,到2005年就已有85%以上的地板和墙体出现贯通性开裂,承重钢梁断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体育博物馆当年还曾获得过政府颁发的“特别鲁班奖”,有关部门对建筑质量的监管不严可见一斑。

  规划设计则更是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某阶段的产业政策“短视”,在城市规划中不能充分考虑将来和长期发展,导致一边建一边拆的现象普遍,常常现在急于解决某问题盖的楼,没过几年就又成了解决下一个问题的拆除对象。浮躁、浪费、不科学的规划风格更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观的直接体现,总希望在短期内就改变城市面貌,只求速度和表面形象,不注重建筑能耗和功效。>>>详细#####5-center#####“西湖第一楼”爆破后产生5000立方米渣土

  其次,与我国建筑实际寿命超短的现状相比,一些外国建筑则非常长寿。比如建筑平均寿命居世界首位的英国,建筑平均寿命可达132年,“百年老屋”随处可见。而英国的经验恰恰是不仅高度重视建筑质量,规划、设计也必须经过详细论证。同时英国还注意对建筑物的维护、加固和病害处理,以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从城市本身的演化与兴衰来看,城市本就是一个因市场化而形成的公共聚居区,虽然城市演化的路径各不相同,城市形态都是公共选择的结果。专门处理公共事务的政府官员,其所作所为都直接涉及到每个市民的权利。

  但某种程度上,我们目前不少城市建筑的演化却还不是通过市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博弈来决定的,作为市民代理人的政府拥有着实质的权力。在把GDP作为政绩考核惟一标准的思路指引下,一些地方政府难免会以经营城市为借口,大兴房地产开发,对建筑规划缺乏科学设计、对建筑质量控制不力,而置节能、环保等公共利益于不顾。眼前经济利益的考虑淹没了我们应有的科学节约的城市经营理念。

  延长建筑寿命是一种最大的节约。如果更多的建筑能够完整地走完生命周期,而不是迅速进入生死轮回,如果我们的城市决策者能够更多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公共利益和长期效益,而非仅仅自己在任时经济数据的增长,我们会因此而拥有更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财富。>>>详细

  网友心声:拆,百姓苦;建,百姓苦

  这两天围绕第一高楼拆建的新闻始终刺激着我们。先是1月6日清晨,有西子湖畔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此为拆。1月9日又有新闻传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将建设一栋300米的东北第一高楼———此为建。>>>详细

  拆是因为商人,建还是因为商人;拆是为了赚取更大利润,建是为了吸引更大客商,理由似乎都够充分。可我想问,第一高楼的拆建是经过详细调研还只是领导一时头脑发热?如果只是头脑一时发热,那么无论拆建,其理由都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西湖第一高楼”到底该不该拆?据称,这幢高楼按照设计使用寿命,至少可以使用100年。现在呢,拆时一拍脑袋,多少财富被白白浪费!难怪有专家发出感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筑最浪费国。#####7-center#####

  郑州开建280米中原第一高楼

  荒唐的做法,往往源于头脑一时发热。“西湖第一高楼”拆建源于领导头脑发热,“东北第一高楼”决定建时,领导脑袋难道就清醒吗?若是清醒,试问咨询过多少专家,征询过多少民意?元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建第一高楼何尝不是如此:建,百姓苦;拆,百姓苦。

  一座楼倒掉了也许不算什么,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掉。可是,在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转型社会,瞬息万变、风起云涌的“拍脑袋”决策,不知让多少高楼一夜成为平地,不知让多少物质财富被白白浪费,更不知让多少人文景观消失殆尽?

  以后还是少花这些冤枉钱。当初建的时候就应该谨慎点,如今要拆也要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我们这些老百姓们已经够辛苦的了,怎经受得了这些折腾?从城市建设规划上的心中无数,可以看出城市建设规划人对国家与人民的三心二意。今日建说不定明日拆,反正不花他家自己的钱!这样的败家子我们还能用他来管事?事前说话没人理,现在说啥都是马后炮。只有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止短命建筑现象的发生。把钱用到社会服务上就好了。>>>详细

  事件:“西湖第一楼”炸出争议

  1月6日7时17分许,随着一声闷响,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第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成功爆破。这一高67米、22层的大楼轰然倒下。这座设计寿命100多年的“西湖第一高楼”,无力自我拯救过早“夭折”的厄运,它在倒下的刹那也绝不会思考:自己倒下了,是在为谁买单,是在为谁倒掉?>>>详细
设计寿命100多年,如今13年即“寿终正寝”?

  被炸3号楼原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主教学楼,共22层,其中地下两层,高67米。此楼开始筹划于1985年,1993年正式交付使用,建筑面积211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该大楼为国内第一高度“框筒楼”,楼结构为中间框架、两边为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楼较普通楼体更结实。”据该楼设计人员介绍,一般普通住宅楼允许荷载为每平方米150公斤,教室每平方米荷载200公斤,而该楼每平方米荷载可达400公斤,其荷载量可与很大的图书馆相当,“非常牢固”。该楼的被炸是因大楼所在地块已被出让,其出让价高达24.6亿元。而根据协议,出让方需在2007年1月底前把土地平整交付。

  “按照设计使用寿命,该楼至少可以使用100年。”到被爆破拆除时,才仅仅使用了13年,与建造时投入的资金和大楼的应有使用寿命相比,其遭遇让许多人感到惋惜。>>>详细

  浙大校报在新闻中喜称,“竞拍的成功,将极大地推动我校新校区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部分缓解新校区建设的资金困难,对学校新一轮发展有重大意义。”好一个“重大意义”!“西湖第一高楼”的倒掉,原来肩负着“缓解资金困难”的重任,对于规模庞大的新校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校方更快更好地建设新区新楼,“西湖第一高楼”就必须接受“西湖第一爆”,这是一座教学楼所能遭遇的最为可悲的命运。>>>详细

  探源:“成功”爆破

  背后折射出什么?

  有关专家透露,我国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仅为设计寿命的一半。而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明确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到100年。建筑的“短命”,可谓劳民伤财,是对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为什么在建筑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一些城市建筑却变得如此“短命”?说到底,这根源于地方政府城市发展理念的偏颇。一些地方领导盲目追求政绩,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形象,而在规划建设一些大型建筑时,缺乏专业的论证,全凭少数决策者“拍脑袋”,待下届领导上任,看着不顺眼就一声令下拆除。如此说建就建、想拆就拆,使城市建设陷入反复拆建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造成的浪费,埋单的往往是公共财政,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

  “别以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80年来洋专家做的规划无一成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两院院士周干峙痛陈国内城市规划的十大难题,还指出国内不少城市规划和开发关系颠倒。

  周院士指出,随着政府对规划工作的重视,市长对规划方案的决策决定权越来越大,不仅城市规模、城市标准,连房屋建筑布局以至色彩都要由市长说了算,不少规划部门都感觉到规划起作用的方面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收益已成为市财政以及区财政的主要来源,不少城市开发的立项、标准、技术方案都以开发为主体,碰到规划有不同意见,就通过城市领导来贯彻实施,规划与开发的关系就这样颠倒过来了。周院士表示,“市长越位是中国特有的过渡时期的现象,而开发商可以决定性影响规划,意味着城市规划倾向企业和部门利益,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能允许的。”

  在国内建筑业,一股“比学赶超”的潮流正在众人心里热烈流淌。我国人均收入刚过1千美元,比起人均收入过万美元甚至数万美元的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但中国普通住宅的标准比发达国家还要高许多。同时,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一些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特别是建筑的短命现象,大量处于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被拆除。价值灭失,是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更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详细

  辨析:如何看待城市建筑“短命”现象

  一栋高楼大厦寿命的提前终结,可能会让后来的房地产商赚个盆满钵流,但对社会整体来讲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由此带来的建筑垃圾也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这些都被城市日益膨胀的发展欲望淹没了

  首先,通观建筑专家们对建筑物短命原因所做的分析,建筑质量和规划设计是两个重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中,都贯穿着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决策失误、盲目追求政绩等思想的影响。

  比如现在已被当作建筑质量负面典型的中国体育博物馆,这座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时兴建的纪念建筑,到2005年就已有85%以上的地板和墙体出现贯通性开裂,承重钢梁断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体育博物馆当年还曾获得过政府颁发的“特别鲁班奖”,有关部门对建筑质量的监管不严可见一斑。

  规划设计则更是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某阶段的产业政策“短视”,在城市规划中不能充分考虑将来和长期发展,导致一边建一边拆的现象普遍,常常现在急于解决某问题盖的楼,没过几年就又成了解决下一个问题的拆除对象。浮躁、浪费、不科学的规划风格更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观的直接体现,总希望在短期内就改变城市面貌,只求速度和表面形象,不注重建筑能耗和功效。>>>详细
“西湖第一楼”爆破后产生5000立方米渣土

  其次,与我国建筑实际寿命超短的现状相比,一些外国建筑则非常长寿。比如建筑平均寿命居世界首位的英国,建筑平均寿命可达132年,“百年老屋”随处可见。而英国的经验恰恰是不仅高度重视建筑质量,规划、设计也必须经过详细论证。同时英国还注意对建筑物的维护、加固和病害处理,以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从城市本身的演化与兴衰来看,城市本就是一个因市场化而形成的公共聚居区,虽然城市演化的路径各不相同,城市形态都是公共选择的结果。专门处理公共事务的政府官员,其所作所为都直接涉及到每个市民的权利。

  但某种程度上,我们目前不少城市建筑的演化却还不是通过市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博弈来决定的,作为市民代理人的政府拥有着实质的权力。在把GDP作为政绩考核惟一标准的思路指引下,一些地方政府难免会以经营城市为借口,大兴房地产开发,对建筑规划缺乏科学设计、对建筑质量控制不力,而置节能、环保等公共利益于不顾。眼前经济利益的考虑淹没了我们应有的科学节约的城市经营理念。

  延长建筑寿命是一种最大的节约。如果更多的建筑能够完整地走完生命周期,而不是迅速进入生死轮回,如果我们的城市决策者能够更多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公共利益和长期效益,而非仅仅自己在任时经济数据的增长,我们会因此而拥有更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财富。>>>详细

  网友心声:拆,百姓苦;建,百姓苦

  这两天围绕第一高楼拆建的新闻始终刺激着我们。先是1月6日清晨,有西子湖畔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此为拆。1月9日又有新闻传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将建设一栋300米的东北第一高楼———此为建。>>>详细

  拆是因为商人,建还是因为商人;拆是为了赚取更大利润,建是为了吸引更大客商,理由似乎都够充分。可我想问,第一高楼的拆建是经过详细调研还只是领导一时头脑发热?如果只是头脑一时发热,那么无论拆建,其理由都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西湖第一高楼”到底该不该拆?据称,这幢高楼按照设计使用寿命,至少可以使用100年。现在呢,拆时一拍脑袋,多少财富被白白浪费!难怪有专家发出感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筑最浪费国。#####7-center#####

  郑州开建280米中原第一高楼

  荒唐的做法,往往源于头脑一时发热。“西湖第一高楼”拆建源于领导头脑发热,“东北第一高楼”决定建时,领导脑袋难道就清醒吗?若是清醒,试问咨询过多少专家,征询过多少民意?元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建第一高楼何尝不是如此:建,百姓苦;拆,百姓苦。

  一座楼倒掉了也许不算什么,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掉。可是,在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转型社会,瞬息万变、风起云涌的“拍脑袋”决策,不知让多少高楼一夜成为平地,不知让多少物质财富被白白浪费,更不知让多少人文景观消失殆尽?

  以后还是少花这些冤枉钱。当初建的时候就应该谨慎点,如今要拆也要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我们这些老百姓们已经够辛苦的了,怎经受得了这些折腾?从城市建设规划上的心中无数,可以看出城市建设规划人对国家与人民的三心二意。今日建说不定明日拆,反正不花他家自己的钱!这样的败家子我们还能用他来管事?事前说话没人理,现在说啥都是马后炮。只有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止短命建筑现象的发生。把钱用到社会服务上就好了。>>>详细

  事件:“西湖第一楼”炸出争议

  1月6日7时17分许,随着一声闷响,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第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成功爆破。这一高67米、22层的大楼轰然倒下。这座设计寿命100多年的“西湖第一高楼”,无力自我拯救过早“夭折”的厄运,它在倒下的刹那也绝不会思考:自己倒下了,是在为谁买单,是在为谁倒掉?>>>详细
设计寿命100多年,如今13年即“寿终正寝”?

  被炸3号楼原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主教学楼,共22层,其中地下两层,高67米。此楼开始筹划于1985年,1993年正式交付使用,建筑面积211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该大楼为国内第一高度“框筒楼”,楼结构为中间框架、两边为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楼较普通楼体更结实。”据该楼设计人员介绍,一般普通住宅楼允许荷载为每平方米150公斤,教室每平方米荷载200公斤,而该楼每平方米荷载可达400公斤,其荷载量可与很大的图书馆相当,“非常牢固”。该楼的被炸是因大楼所在地块已被出让,其出让价高达24.6亿元。而根据协议,出让方需在2007年1月底前把土地平整交付。

  “按照设计使用寿命,该楼至少可以使用100年。”到被爆破拆除时,才仅仅使用了13年,与建造时投入的资金和大楼的应有使用寿命相比,其遭遇让许多人感到惋惜。>>>详细

  浙大校报在新闻中喜称,“竞拍的成功,将极大地推动我校新校区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部分缓解新校区建设的资金困难,对学校新一轮发展有重大意义。”好一个“重大意义”!“西湖第一高楼”的倒掉,原来肩负着“缓解资金困难”的重任,对于规模庞大的新校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校方更快更好地建设新区新楼,“西湖第一高楼”就必须接受“西湖第一爆”,这是一座教学楼所能遭遇的最为可悲的命运。>>>详细

  探源:“成功”爆破

  背后折射出什么?

  有关专家透露,我国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仅为设计寿命的一半。而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明确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到100年。建筑的“短命”,可谓劳民伤财,是对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为什么在建筑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一些城市建筑却变得如此“短命”?说到底,这根源于地方政府城市发展理念的偏颇。一些地方领导盲目追求政绩,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形象,而在规划建设一些大型建筑时,缺乏专业的论证,全凭少数决策者“拍脑袋”,待下届领导上任,看着不顺眼就一声令下拆除。如此说建就建、想拆就拆,使城市建设陷入反复拆建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造成的浪费,埋单的往往是公共财政,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

  “别以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80年来洋专家做的规划无一成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两院院士周干峙痛陈国内城市规划的十大难题,还指出国内不少城市规划和开发关系颠倒。

  周院士指出,随着政府对规划工作的重视,市长对规划方案的决策决定权越来越大,不仅城市规模、城市标准,连房屋建筑布局以至色彩都要由市长说了算,不少规划部门都感觉到规划起作用的方面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收益已成为市财政以及区财政的主要来源,不少城市开发的立项、标准、技术方案都以开发为主体,碰到规划有不同意见,就通过城市领导来贯彻实施,规划与开发的关系就这样颠倒过来了。周院士表示,“市长越位是中国特有的过渡时期的现象,而开发商可以决定性影响规划,意味着城市规划倾向企业和部门利益,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能允许的。”

  在国内建筑业,一股“比学赶超”的潮流正在众人心里热烈流淌。我国人均收入刚过1千美元,比起人均收入过万美元甚至数万美元的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但中国普通住宅的标准比发达国家还要高许多。同时,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一些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特别是建筑的短命现象,大量处于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被拆除。价值灭失,是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更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详细

  辨析:如何看待城市建筑“短命”现象

  一栋高楼大厦寿命的提前终结,可能会让后来的房地产商赚个盆满钵流,但对社会整体来讲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由此带来的建筑垃圾也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这些都被城市日益膨胀的发展欲望淹没了

  首先,通观建筑专家们对建筑物短命原因所做的分析,建筑质量和规划设计是两个重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中,都贯穿着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决策失误、盲目追求政绩等思想的影响。

  比如现在已被当作建筑质量负面典型的中国体育博物馆,这座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时兴建的纪念建筑,到2005年就已有85%以上的地板和墙体出现贯通性开裂,承重钢梁断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体育博物馆当年还曾获得过政府颁发的“特别鲁班奖”,有关部门对建筑质量的监管不严可见一斑。

  规划设计则更是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某阶段的产业政策“短视”,在城市规划中不能充分考虑将来和长期发展,导致一边建一边拆的现象普遍,常常现在急于解决某问题盖的楼,没过几年就又成了解决下一个问题的拆除对象。浮躁、浪费、不科学的规划风格更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观的直接体现,总希望在短期内就改变城市面貌,只求速度和表面形象,不注重建筑能耗和功效。>>>详细
“西湖第一楼”爆破后产生5000立方米渣土

  其次,与我国建筑实际寿命超短的现状相比,一些外国建筑则非常长寿。比如建筑平均寿命居世界首位的英国,建筑平均寿命可达132年,“百年老屋”随处可见。而英国的经验恰恰是不仅高度重视建筑质量,规划、设计也必须经过详细论证。同时英国还注意对建筑物的维护、加固和病害处理,以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从城市本身的演化与兴衰来看,城市本就是一个因市场化而形成的公共聚居区,虽然城市演化的路径各不相同,城市形态都是公共选择的结果。专门处理公共事务的政府官员,其所作所为都直接涉及到每个市民的权利。

  但某种程度上,我们目前不少城市建筑的演化却还不是通过市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博弈来决定的,作为市民代理人的政府拥有着实质的权力。在把GDP作为政绩考核惟一标准的思路指引下,一些地方政府难免会以经营城市为借口,大兴房地产开发,对建筑规划缺乏科学设计、对建筑质量控制不力,而置节能、环保等公共利益于不顾。眼前经济利益的考虑淹没了我们应有的科学节约的城市经营理念。

  延长建筑寿命是一种最大的节约。如果更多的建筑能够完整地走完生命周期,而不是迅速进入生死轮回,如果我们的城市决策者能够更多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公共利益和长期效益,而非仅仅自己在任时经济数据的增长,我们会因此而拥有更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财富。>>>详细

  网友心声:拆,百姓苦;建,百姓苦

  这两天围绕第一高楼拆建的新闻始终刺激着我们。先是1月6日清晨,有西子湖畔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此为拆。1月9日又有新闻传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将建设一栋300米的东北第一高楼———此为建。>>>详细

  拆是因为商人,建还是因为商人;拆是为了赚取更大利润,建是为了吸引更大客商,理由似乎都够充分。可我想问,第一高楼的拆建是经过详细调研还只是领导一时头脑发热?如果只是头脑一时发热,那么无论拆建,其理由都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西湖第一高楼”到底该不该拆?据称,这幢高楼按照设计使用寿命,至少可以使用100年。现在呢,拆时一拍脑袋,多少财富被白白浪费!难怪有专家发出感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筑最浪费国。
郑州开建280米中原第一高楼

  荒唐的做法,往往源于头脑一时发热。“西湖第一高楼”拆建源于领导头脑发热,“东北第一高楼”决定建时,领导脑袋难道就清醒吗?若是清醒,试问咨询过多少专家,征询过多少民意?元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建第一高楼何尝不是如此:建,百姓苦;拆,百姓苦。

  一座楼倒掉了也许不算什么,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掉。可是,在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转型社会,瞬息万变、风起云涌的“拍脑袋”决策,不知让多少高楼一夜成为平地,不知让多少物质财富被白白浪费,更不知让多少人文景观消失殆尽?

  以后还是少花这些冤枉钱。当初建的时候就应该谨慎点,如今要拆也要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我们这些老百姓们已经够辛苦的了,怎经受得了这些折腾?从城市建设规划上的心中无数,可以看出城市建设规划人对国家与人民的三心二意。今日建说不定明日拆,反正不花他家自己的钱!这样的败家子我们还能用他来管事?事前说话没人理,现在说啥都是马后炮。只有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止短命建筑现象的发生。把钱用到社会服务上就好了。>>>详细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建筑 | 13年 | 1月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