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黑龙江日报

王福宝:大学生村医“赤脚”14载(组图)

走村串户的王福宝。
  王福宝和妻子一起为村民办理登记新型合作医疗险。
王福宝去农民家诊病。

  核心提示

  王福宝,一个从偏僻山村考上医学院的大学毕业生,看到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还要颠簸十多公里去镇上,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良心和责任感,最终促使他踏上了返乡之路。14年过去了,他不仅没有离开,反而把诊所开办得红红火火,拥有口腔牙钻机、洗胃机、氧气瓶、B超机、X光机、129急救车等一些镇卫生院都不具备的设施。他创造的“植树苗,抵药费”方式,让500多户因没钱看病而欠下了药费的乡亲偿还了6万余元医药款。
他说:“虽然我选择了农村,与留在城里的同学比没有高工资,但我是‘富有’的。因为我更拥有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赖。”

  2006年10月29日,宁安市沙兰镇和盛村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大学生村医王福宝的新卫生所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站在这座上下两层、500平方米的新卫生所门前,看着前来就诊的众多乡亲们,王福宝指着化验室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等新设备,兴奋地告诉记者:“有了这些仪器,细菌培养、生化检查等原来需要在城里大医院做的化验,在我这儿也都可以做了。”他告诉记者,新卫生所的建成只是一个起点。

  让村里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医疗

  1993年,当王福宝拿到牡丹江医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回家乡当村医时,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在学校,他门门功课拔尖;毕业时,牡丹江市一家医院已经相中了他。可就在最后的那一刻,在其他同学都要到城里大医院报到的时候,他却犹豫了,并且最终背着当初从家带来的铺盖卷和大学里积攒的医学书,悄然回到了村里。

  王福宝也曾经渴望远离山村。然而,几年的大学生涯,尤其是选择了从医之路后,王福宝的思想渐渐改变了。每次放假回乡,当看到900多户、4000余人的村子没一个像样的卫生所,没一个能看明白病的大夫,看到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还要颠簸十多公里去镇上看时,他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良心和责任感,最终促使他踏上了返乡之路。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村。”这是王福宝回村开诊所时定下的目标。14年来,为实现这一目标,王福宝每年都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用来添置医疗设施。到如今,他在这方面的投入已近10万元,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必不可少的“家当”开始,到拥有口腔牙钻机、洗胃机、氧气瓶、B超机、X光机、129急救车这些镇卫生院都未必具备的设施,可见他花在村卫生所上的心血。

  医疗设备更新后,王福宝又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上动起了脑筋。他“强制性”要求包括妻子在内的卫生所3名成员,每年都轮流出去学习,长则3个月、短则1周。“为了给乡亲们看好病,为了让村里人也能享受同城里一样的医疗,这点儿钱花得值。”王福宝说。

  王福宝的行医范围从和盛村辐射到周边12个村屯。2006年1月,王福宝被评上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并作为我省惟一的代表到北京受奖。获此殊荣的乡村医生全国仅有200名,我省5名。

  无论有钱没钱都要先给看病

  在王福宝的诊所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各种医疗设备,而是桌上那一尺多厚的“白纸”,那是没钱看病的村民们给他打的“白条”。

  王福宝始终坚守一个信念:无论村民有钱没钱,都要先给看病。十多年来,和盛村901户人家,有600多户先后在他的诊所赊账看病,其中常年挂账的有200多户。村民们看病的“白条”总额最高时有10余万元,少的时候也有五六万元。

  很多人都有一份担忧:农村卫生所利润本来就低,如果都拖欠,要不了多久是不是就会被拖垮?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王福宝找到了解决这个“瓶颈”的良方。

  2000年,村里退耕还林,号召村民承包植树,村委会找到王福宝。“栽树就是建绿色银行,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王福宝当即决定承包290亩土地退耕还林。然而让王福宝没想到的是,上山栽树第一天,他家门前来了一二百人,都争着要去栽树。王福宝惊呆了,妻子更上火:“如果按一人一天20元算,得给多少钱啊?”但乡亲们却笑着说:“俺们都欠你治病钱,你家有活伸把手,哪能要钱呢?”

  这极大地启发了王福宝。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栽树苗,抵药款。很快,一条消息在和盛村传开了:到王福宝承包的荒山上栽树一天给20元,可顶诊所的欠条;没有欠条的,也可以趁着手里没活上山赚点儿零花钱,为自己和家里人的健康做“储蓄”。

  2004年,拥有了10万株树的王福宝又和朋友合伙承包了2000亩荒山,动员村民植树60万株。通过“植树苗,抵药费”的方式,500多户村民偿还了欠卫生所的6万余元医药款。王福宝不仅为自己做了一项收益长远的投资,还给乡亲们开辟了增收渠道,同时也绿化了荒山,治理了水土。

  如今,和盛村的西山上早已被一大片树林覆盖,树木从高到低排列得整整齐齐,最高的已经长到4米多高了。王福宝告诉记者,他最近正忙着收集信息找市场,打算再包些地领着乡亲种中草药。

  村里的事怎能和我没关系呢

  在和盛村,谁家生孩子,谁家老人去世,只要王福宝知道了,他都要到场。村里谁有了难事,他更像自己家里的事儿一样上心。

  如今已过世的程占余老人是村里的五保户,双腿截肢且身患多种疾病,而村里积累不多,无力承担老人的医药费。王福宝主动承担起为老人治疗保健的工作,从1993年起到1999年老人去世,每年提供上千元药品,并为老人定期进行体检。

  2000年,王福宝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党支部组织委员,对村里的事就更上心了。2001年,猪场屯着了一把火,30多户村民受灾。听到消息后,王福宝叫妻子收拾了一大包衣服,又拿出自家的米面送到了受灾乡亲手中。

  2003年,“非典”的肆虐让和盛村村民恐慌。王福宝留下妻子在诊所值班,自己挨家挨户地做宣传,发放消毒物品。同时主动请缨在村口设卡,对外来人员进行普查、登记、消毒、隔离。

  2005年6月10日,得知沙兰镇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王福宝马上携带急救药品,开着救护车直奔灾区,义务抢救溺水儿童,为群众诊病,免费发放药品、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半个月的时间,他饿了吃面包,困了睡在车上,直到救灾工作基本结束才撤回来。其实,这场洪水也把他承包的1万多棵杨树冲倒了,但他只是给亲戚朋友交代了一下,就义无返顾地赶到了救灾前沿。事后,妻子嗔怪他扔下自己的事去管别人的事,王福宝却说:“村里的事怎能和我没关系呢?”

  王福宝为村里操的心、尽的力,乡亲们一笔一笔都记在心上,牡丹江、宁安各大医院,很多大夫也和王福宝成了好朋友。有不懂的问题,王福宝总爱跟这些朋友议一议;治哪种病有特效药和治疗新招,大家也都要跟王福宝说一说。村民们有了急病要去大医院,只要王福宝打个电话,急救车还没到,医院里的诊室就早已准备就绪。

  王福宝用诚心、爱心和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谁家做了好吃的,首先想着他;谁家有了难事,总乐意和他商量;谁家里人有病,有他到场心里就踏实了。粘团子、冻饺子、秋木耳、山蘑菇……在王福宝诊所外的窗台上,常常堆着大家送来的这些土特产。

  实现了人生价值的王福宝,觉得自己格外幸福。“虽然我选择了农村,与留在城里的同学比没有高工资,但我是‘富有’的。因为我更拥有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赖。走在村里,他们虽然给我的只是一个招呼、一个手势,但对我而言却是莫大的肯定和信任。”

  王福宝,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受敬重的人。

  采访感言

  这个人实在是太与众不同了:怀揣医学院的本科文凭,十多年如一日守护着十里八村乡亲的健康;虽然是学医出身,他却颇具经济头脑,建起了“健康储蓄林”,给没钱看病的农民找到了出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事例经常见诸报端的社会背景下,他却一边把诊所开得红红火火,一边跟村民们相处得亲如一家。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越来越感到王福宝身上的这些“新”:既有创业的激情又很睿智,同时不乏踏实的作风和回报社会的仁爱之心;把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融入时代发展中,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也使自我价值得到升华。

  采访归来,偶尔还会感慨:那些至今仍徘徊在就业十字路口的当代大学生知道了王福宝的故事,也许就不会那么迷失方向了吧?如果时代多几个王福宝这样的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是不是会更快实现?

  (黑龙江日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福宝 | 沙兰镇 | 村民们 | 亲们 | 村里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