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评·综述

人民日报:“绿色人物”还会这样“黑色”吗?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不久前揭晓。评选组委会收到网上投票60余万张,网上评论也有近8万条,这都说明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关注。

  然而,在本届评选活动中,著名导演陈凯歌和张纪中,因为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曾被提名为候选人,不仅让人“大跌眼镜”,也引发了沸沸扬扬的公众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在给全社会敲响环境警钟;也有人认为,这是网友出于宣泄目的的“反讽”;还有人认为,这是组织者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在故意“误导”。然而,无论讨论结果如何,这种提名效果却令人担忧:有不少人并不清楚“绿色人物”评选是怎么回事,也不想了解其感人事迹,却在笑谈两位名导的“花边新闻”。

  破坏环境者应该上“黑名单”,而不是“英雄榜”。这种“黑色幽默”,不仅削弱了环保主题的严肃性,同时也使当选的“绿色人物”显得有几分尴尬。如果说两位名导破坏环境是出于无意识,那么网友对其玩世不恭的恶搞,是否反映了网友对环境问题的淡漠?

  笔者认为,目前公众的环保意识大多源于自发而非自觉。这种自发意识,又源于环境污染造成的不安全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需求。用“黑色幽默”来宣泄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人们的责任意识、环境观念等都与环保要求有较大差距。

  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存在两面性。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人们较为容易接受“无公害蔬菜”、“无磷洗衣粉”、“无辐射装饰材料”等与自身安全密切相关的“绿色产品”,却不太在意酸雨从天而降,也不关注地球臭氧层“空洞”有多大。这说明,近年来公众的“近环保”和“小环保”意识有所增强,而对“远环保”和“大环保”的认识依然不足。

  近年来,我国虽然开展了普遍的环保教育,公众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教育仍然是落后的,而且社会教育机制尚未形成。例如,我们没有系统的环保教育规划,绿色知识并没有占领学生课堂等等。在促进环保的过程中,还需加强社会文化引导,培育“绿色”舆论环境,大力培养和激发公众健康的环境意识,否则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其督促作用,甚至还使其成为旁观者,看热闹、喝倒彩。

  “绿色年度人物”评选也许来年还有,但愿像今年这样的“黑色幽默”不再重演。

  《人民日报》 ( 2007-01-11 第16版 )

(责任编辑:黄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环保 | 环境 | 公众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