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政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路线图日趋清晰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韩洁)“1998年我们向人大提交的财政预算草案仅仅是两页说明加上四张表,启动公共预算改革后,1999年我们送给人大审议的2000年预算草案就变成了108个部门的108本厚厚的预算,当时是用手推车推过去的。

”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高志立至今对当年改革前后的变化记忆犹新。

  在11日北京举行的公共预算国际研讨会上,高志立回顾了河北省过去8年来在公共预算改革方面的探索历程。作为中国公共预算管理改革的发起之地,1998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进行了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预算改革,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改变了过去代编预算的盲目性,改革模式得到了中央的强力支持。

  “老一套的预算草案由于部门没有统一预算,导致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采用部门预算后,就能清楚政府这一年究竟有多少钱,这些钱都花在哪些领域,部门的资金配置结构是什么样。”高志立说。

  地方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成功经验,推动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预算改革风暴”。2000年,中央政府开始实行编制部门预算制度。作为预算制度改革的试验平台,推行部门预算是近年来我国公共预算制度改革最重要、最见成效的“亮点”。

  目前,我国所有中央部门都编制了部门预算,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中央部门也由2000年的4个增加到35个。地方部门预算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全国36个省级(含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财政都已经实行部门预算,部分地市级财政也正在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研讨会上说,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明显的,有助于在公共财政导向下,对公共资源尽可能地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从而为公众谋取最大利益。

  贾康说,1998年我国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拉开了全国公共预算改革的大幕,目前改革路线日益清晰。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启动和推进了各项有关改革,如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单一账户)制度、以集中采购为特征的政府采购制度、消除公权扭曲利益动因的“收支两条线”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及财政绩效评估等。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推行一系列与预算管理改革相配套、呼应的重大改革,包括1994年之后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1996年之后实行的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的改革、1999年之后陆续展开的包括停征农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在内的多项税费改革。

  高志立表示,我国推行预算改革至今已走过八年艰苦历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预算管理体制框架,但仍存在很大局限性,比如公共预算的公众参与程度不高,预算过程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等,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据悉,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在少数地方试点让公众参与财政预算,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江苏省无锡市都在借鉴国际经验推行“参与式预算”试验,通过广泛宣传、信息发布和邀请社区群众参与预算决策等多种方式使财政预算更加民主、公开和透明。

  这一试点得到了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的肯定。他同时也认为,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增加透明度和协调配合,更好地接受公众的监督。

  贾康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共预算管理改革将在公共财政导向下,沿着已经确定的框架进一步巩固和深入,同时要加强重点配套改革的推进,进一步打造阳光型公共财政。但他同时指出,近年来这一改革越来越明显地遇到了“既得利益”的阻碍,“十一五”期间如何有效打破这种阻碍,形成利益多元化格局下能够顺应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协调机制,将是具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2007年中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迈出重要一步,财政部门将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预算。此举标志着中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财政部长金人庆在日前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7年财政部将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预算。在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等的基础上,在农业部等14个中央部门(企业)开展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试点,地方财政也要组织试点。同时,深入研究改进政府预算报表,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步伐,使政府预算真正做到反映全面、公开透明、便于监督。

  财政部长金人庆20日在北京说,明年财政各项工作将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财政部长金人庆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俄公共财政管理研讨会上明确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将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事实证明,这种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中国经济得到世界公认的长足发展。保障中国经济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石正是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符合中国的国情。西方所谓的“民主政体”不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纵观全球,不少实行西方“民主政体”的国家经济依然落后,腐败问题成堆。当然,中国的政治体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日前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题为“共财政制度和中国政治改革”的文章,提出用加强透明的财政制度改革的方法来完善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文章摘要如下。点击全文

(责任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