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另类还是常态 成长还是退行

  提到“叛逆”这个词,你脑子里会冒出什么?

  也许是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街头穿肥裤腿染黄头发的少男少女,教室里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摇滚音乐会上疯狂的青年……

  “叛逆”好像是青年的专利。

  走过了童年,还没有进入成年,谓之青年。

  青年要从孩子变为成人,就会不愿意再对父母、老师这些成年人俯首听命。他们讨厌父母的唠唠叨叨,对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以为然,嘲笑年长者的自以为是,甚至反抗成人社会的规则和控制。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去做,成为一些青年的行为模式,就像孟飞所说的“叛逆让我们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存在”。

  原来,在这“叛逆”的行为背后,有着他们确认自我的心理需要!

  社会学家说,青年在生理上14岁左右就成熟起来,渴望投身社会,但社会却要求他延迟进入社会的时间,留在社会之外。这种生理性的“前倾”与社会性的“推延”之间所造成的大约10年的对峙,往往使青年与社会处于一种“蓄意”对立的境地。

  心理学家们说,青少年时期人会面临一个自我认同的危机,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人的混乱感。青少年要渡过这个危机,获得对自我的认同,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就需要成年人放松控制,从要求孩子服从,到给予孩子一些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让孩子去探索、试错,这样才能发展出独立性和自主性。

  然而,孩子对独立的要求往往让父母感到担心和失落,特别是在现在这么个变动不已的社会中,似乎到处都藏着危险。许多成人不敢、不甘放弃对孩子的权威地位,但是抓得越紧,孩子就越反抗、越叛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反抗和叛逆起来当然会有危险,比如误入歧途,比如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可是不叛逆就一定好吗?从个体发展的角度,两代人之间完全没有矛盾冲突,可能意味着孩子不敢寻求独立,或者已经学会了口是心非。这样的“好孩子”、“乖孩子”走上社会后,要么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敢承担人生的责任;要么是人格分裂,内心冲突,活不出自己。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青少年的反抗和叛逆可能带来破坏,但也给成人社会带来反思和变革的契机。叛逆的青少年不接受“存在即合理”,喜欢对现有体制和文化进行质疑,他们对新事物的敏锐和大胆创造,也成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

  大多数人进入青春后期和成年阶段后,不再需要通过叛逆来表现自己的存在,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亲密关系的建立,成为他们确认自我的新途径,而且是更可靠的途径。不过,也有些人,会把叛逆的行为一直延续到成年时期。他们已经长大,但尚未成人。

  叛逆对这批永远处在青春后期的人来说,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他们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和父母较劲儿,和社会较劲儿,有时用显性的方式,有时用隐蔽的方式,有时用柔软的方式,有时用强硬的方式。他们自以为很“另类”,很有个性,其实是不愿承担生活的责任,也害怕和常人一样的生活而失去了自我——他们对于丧失自我的极端恐惧,和从来不叛逆的人一样,都是因为没有自我!

  也许,即使是我们成年人也需要叛逆,积极的叛逆:对现存的东西敢于问为什么,不盲目,不盲从。积极的叛逆不是单纯地否定或反着来,而是与建设和创造联系在一起;消极的叛逆则是为叛逆而叛逆,叛逆只是一种外在的姿态,它来自对控制的本能反抗,而不是来自内在的理性思考。

  到了一定年龄,“叛逆”就需要资格了。这个资格就是,你首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包括公民的责任和家庭的责任,然后再对世界说NO。一个连自己的责任都不愿承担的人,所谓的“叛逆”不过是对自己的放纵,是成人向儿童的退行。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叛逆 | 社会 | 孩子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