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奇瑞汽车以超过30万辆的总销售量,稳居中国乘用车四强行列。数据同时显示,奇瑞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位列十大乘用车企业第一,与第二名的企业拉开了0.4%的差距。
| |
奇瑞市场份额的增加,意味着其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缩水。那么,奇瑞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谁?是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日本丰田、韩国现代等主流的合资企业。有数据显示,曾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某合资品牌,自03年高达35%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到05年的21%,而06年的市场份额更是仅有17%。
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份额的“缩水”,与其所采取的营销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品牌方面,合资品牌优势以明显不如当年,诸如某品牌“降价门”等事件的影响,合资品牌的公众认同度也大打折扣。消费者越加理性的消费环境,产品品质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首选。性价比高的产品才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拥护,但作为合资企业,在硬件设施,人力资源,以及引进或开发一款新车型的相关成本均很高,所以在产品的价格上,对消费者自然也丧失了吸引力。
如果价格贵,但品质确实过硬,这样也未尝不可。但又偏偏出了“漏油”等事件,这让消费者如何释怀?再则,合资品牌的车型,虽说是出“新车”,但大多则是换汤不换药,与奇瑞等自主品牌频频推陈出新相比,产品竞争力自然又逊一筹。
除了性价比,企业往往要通过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欢欣。合资品牌的零部件,采取的是全球同步供应,这样高昂的配件费用维修费用,使得购车“隐形成本”非常高。
与合资品牌采取不同做法的是自主品牌。奇瑞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欲望。在“激昂05”之后,推出“奔腾06”的战略实施。消费者得益于奇瑞产品的“低价格,高品质”,得益于以“品牌飞跃、品质飞跃、服务飞跃”为核心内容的“奔腾06”。目前,奇瑞已经形成了以旗云、东方之子、瑞虎、QQ3、QQ6、A5和V5七大品牌系列为支撑的丰富品牌架构,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优质和富有个性的时尚产品。
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大大小小的轿车企业超过了40家,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极少有的情况。产业的井喷,会加剧行业的整合重组。与销量增长相比,市场份额的变化更能看出企业之间的此消彼长,这也是判断未来市场格局的重要依据。面对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肩负着在中国市场尽快做大做强的压力。
07年,新的市场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尽管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市场格局依旧扑朔迷离,但与06年一样,最终的胜出者显然仍让会是那些在品牌、品质和服务等各方面用心付出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