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农民日记呈现60年变迁 农民侯永禄《农民日记》出版(图)

  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坚持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和乡亲们半个多世纪的生存经历,用平凡琐事昭示了过去60年的人间烟火。本周,这本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该书责任编辑谢慈仪认为,《农民日记》毫不避讳地讲出了农民掏心窝子的大实话,凸显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眼里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宝贵价值。

作者侯永禄已离开人世。

  60年日记写了200万字

  该书作者叫侯永禄,他1931年出生在陕西省合阳县的后新庄村(现在叫路一村五组)。他的父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铁匠。但在他9岁那年,父亲去世。一字不识的母亲,却知道识字的重要,节衣缩食,送他上学读书。

  侯永禄在学堂和后来的师范学校里,知道了《三字经》、《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四书五经,知道了孔子、孟子及“仁、义、礼、智、信”,也知道了陕北延安……

  后来侯永禄也曾经有机会做南下干部,但由于他家情况孤儿寡母的,母亲坚持不让他离开。
因此在他19岁时开始了务农生活。他的第一篇日记开始于1940年的腊月十三,他写道:“自父亲撒手去世之后,我们一家孤儿寡母,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从那时起,他便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直到2000年1月,从无间断,至今已有200余万字。

  该书责任编辑谢慈仪告诉记者,侯永禄的孩子们后来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意识到父亲这60年写出的日记的价值,因此找到她希望出版。遗憾的是,该书由于经历了较长的编辑过程,作者去世前未能看到该书的出版。

  见证60年来农村生活

  在日记中,侯永禄记录了自己琐碎的日常生活,用居家度日的油盐柴米,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

  比如在1960年11月2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陈书记在公社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又传达了上级精神,要自力更生,不向上要,用‘核压挖清节’来解决困难……今后要安排好群众的生活。安排后8个月的粮食标准的思路是‘三低、二平、三提高。最低15斤,最高18斤。”

  同时,日记中还写了他的个人生活,记录了那些秦腔秦味儿的村言土语,令人忍俊不禁的乡规民俗,既朴实敦厚,又不失小民情趣,“日记中写他自己说亲的那段非常精彩,比如如何在财礼上讨价还价。”其中还写到他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困难时期,他被乡亲称为“钢公鸡”,一分钱都要算计着花,但得知孩子看了一场1毛钱的电影没交钱时,他却坚决要孩子马上把钱交回去。

  具备珍贵原始资料价值

  谢慈仪特别强调说,这本书的出版十分耗时间,“作者原来的日记有200多万字,需要一点点梳理。而且其中有错别字,有不少口语,甚至有的文字勉强才能读懂。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既要让读者读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和风格,还要让日记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因此最后挑选原稿中最能反映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实情的20多万字,并把日记大致分成‘记事’和‘叙事’两类文体选编,以便加快日记叙事的节奏和增强可读性。”

  谢慈仪认为,这本书的出版价值在于内容的稀缺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有几个农民像侯永禄一样记录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跨度如此之大?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急速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真正的农民文化已从日益发达的传媒视野中淡出。很多关于农民的作品是城里人写出来的,我们很少有机会真正从农村人口中了解到他们的喜、怒、气、哀、乐。《农民日记》毫不避讳地讲出了农民掏心窝子的大实话,凸显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眼里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宝贵价值。”

  信报记者 赵明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侯永禄 | 谢慈仪 | 日记 | 农民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