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新快报

校企掀改制风暴 广东校企与省情不相称(组图)

  新快报记者 陈晶晶 实习生 梁志强

  广东省高校校办企业曾经名列全国第十,但也受政企不分产权不明和责任不清等因素限制

  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日前正式成立,共有45家企业划拨到公司名下,涉及资产11亿多,净资产3个多亿。


  此举实际上标志着广东高校校办企业改制进入了“实战”阶段。与此同时,广东其他高校校办企业改制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按照教育部要求,校办企业改制工作必须在2007年上半年以前完成。一场涉及各高校校办企业的改制“风暴”已经掀起。

  校办企业前行受阻

  高校创办科技企业,其科研、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比拟的。高校好比是企业的“虚拟研究院”,其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经验;学校承担不了企业投资经营的无限责任和风险等劣势。

  随着高校校办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外在环境的变化,校办企业的发展陆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产权关系不明晰;管理体制不规范,多头管理;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学校直接承担企业经营风险;没有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撤出机制,学校对企业不断投入,但很难实现合理的收益等等。

  广东校企紧张改制

  为此,国务院体改办和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对北大、清华的校办企业开始改制重组和规范化管理的试点工作。2005年开始在全国高校铺开,所有高校的产业改制和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目前,广东高校的校办企业改制也在紧张进行中。

  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明确提出,高校校办产业改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善投入撤出机制,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由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从事对外投资和经营活动,学校以投入到资产经营公司的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在企业与学校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还有就是要对高校全资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发展壮大校办产业规模,争创更好的经济效益。

  中大曾排全国第十二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2004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分析报告》(见附表)显示,2004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总额969.30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收入总额806.78亿元。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排在前五位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市450.00亿元、上海市83.60亿元、江苏省61.19亿元、浙江省53.72亿元和辽宁省47.73亿元。

  其中进入校办产业收入过10亿元的14所学校以及高校科技型企业收入过十亿元的12所学校名单中,广东地区高校只有中山大学入围。在高校校办产业实现的利润突破亿元的10个省、市中,北京市19.64亿元、上海市7.05亿元、辽宁省5.85亿元、江苏省3.13亿元……广东省1.12亿元仅仅名列第十。

  广东高校校办产业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运作的校有高科技企业,因政企不分、产权不明、责任不清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因素。
  图:中山大学校办企业上市,是广东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新快报记者 夏世炎/摄

  广东校企与省情不相称

  不但缺乏类似“北大方正”和“清华同方”等响当当的品牌,总量也只名列全国第十

  新快报讯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创办科技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涌现了不少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这些响当当的高校校办企业品牌。有关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广东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与广东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比较不相称的。

  广东高校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1952年戛然而止。当时国家经费紧张,高校组织成立“生产委员会”,保障高校运转,这是中国校办产业的雏形。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大跃进”时期,这时的校办产业成为执行国家政治任务的附属品;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这一阶段商业化的创收占据主导地位。

  据了解,广东高校校办企业办得比较好的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暨南大学等高校。目前除了中山大学已经完成了校办企业改制外,华南理工大学的改制也进入了尾声,其他高校也正在或者准备开展校办企业的改制工作。

  中国高校校办企业,具有明显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对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有很大的需求,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弱,又不能有效转化高校的技术成果,这就迫使高校自己办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2004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04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对学校回报17.53亿元。在企业对学校的回报中,其中上交学校利润9.43亿元,返还学校工资费用等8.10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对学校回报共计8.25亿元,占全国高校校办产业对学校回报的47.06%,比2003年度科技型企业对学校回报7.74亿元增长了0.51亿元,增长率为6.59%。

  中山大学

  改制前有的企业不知谁管

  广东高校当中,中山大学最早完成了校办企业改制的工作。

  中山大学

  副校长、中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喻世友介绍,以前校办企业的发展在规范管理当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产权不清析,各种各样的担保、贷款很严重。“我们建立控股公司,就是要把学校培养人才的行为和企业发展经济的行为,用法律区分开来,设立高校和企业之间的防火墙。”

  有的企业不知谁管

  据了解,改制前,中大具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中,管理模式分为学校直接管理、产业集团管理、院所管理、后勤管理等几个方面,甚至有部分企业尚不清楚其管理部门,股权结构也比较复杂。

  中大所属企业仅从名称上看,就涉及生物、医学、保健品、电子、环境、人力资源、出版等七个大类十几个小类的经营范围,但注册资本达到千万元以上的企业除产业集团外就只有5家企业(不含非控股),仅有一家实现了上市,缺乏经营业务上的有效整合。

  据了解,改制后,中山大学是中大控股公司的唯一股东,享有对公司重大决策、经营者选择、收益回报等出资人的权利;中大控股公司以其投入的资产控股、参股下属企业,并对这些企业行使投资股东的权利。现在,中山大学已将原投资的校办企业资产(含股权)的净资产无偿划转到中大控股公司,作为控股公司注册资本金来源。

  对于中大控股公司的董事会,中大明确中大控股公司设立由5-7人组成的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及董事由产业领导小组委派,任期三年,可连任。除按干部管理权限经主管部门批准以外,校级党、政领导干部一律不在中大控股公司的下属企业兼职。

  关了十九家小企业

  喻世友介绍,改制过程中对一些比较弱小的企业,学校采取“关、停、并”来处理。对发展得比较差、业务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合并,而对一些没有发展前景的,三年不盈利的就关闭,一共关了19家。现在剩下直接控股的公司有45家,间接控股的公司还有几十家,目前正在进行操作。

  喻世友还介绍,中大在校办企业发展当中学校不投入一分钱,都是无形资产投入。据了解,中大校办产业中,生物医疗方面是主流,医疗方面有基因试剂,生物方面有鱼、虾等深海养殖业。生命科学院通过提供技术,在湛江的养殖业每年都有将近60亿的产值。此外,IT的软、硬件等是中大的第二大产业。

  据了解,对于校办企业的利润,中大采取二八政策,在企业上缴的利润当中,八成留给控股公司,去发展和研究开发技术,二成留给学校补充学校的教学和学术发展。因此企业发展的经费很充足,每年留给学校科研教学的并不多。

  据了解,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广东省高校第一家上市企业,成功实现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标志着广东高校产业向做大做强跨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中山大学,第二大股东为广州生物工程中心,分别持有达安基因22.4%、16.8%的股份。同时,现为中山大学教授的公司董事长何蕴韶与其他五名管理层人员作为公司发起人,持有18.65%的股份。
图:南方医科大学校办企业车间的景象。新快报记者 夏世炎摄

  南方医大军校背景有利有弊

  南方医大校长助理叶深溪介绍,南方医科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其创办校办企业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校和广州软管厂合作生产的中药牙膏———“洁银牙膏”曾经风靡全国,成为知名品牌,该校也由此创办了第一家校办工厂———牙膏药粉厂(即现在的白云洁灵日用化工厂)。1985年学校又投资500万元并抽调本校工作人员在深圳创办了学校全资的南方制药厂(即三九集团前身),学校自行研制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壮骨关节丸、皮炎平等新药得以投入生产并实现产业化。南方制药厂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至1991年底收归总后勤部时年销售收入达人民币7亿元。这在当时的全国高校校办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1992年,该校与香港李锦记(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办了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学校占45%的股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南方李锦记公司如今年销售总额达20多亿元。1992年南方医大还与香港一投资公司合资创办广州康臣制药厂,学校以专有技术和无形资产等投入,占49%股份。

  由于当时南方医大属于军队院校,受军队不准经商政策的影响,这些企业在1998年年底前全部与学校脱钩,学校只保留洁灵日化厂作为家属工厂。因此,南方医大的校办科技产业又基本成为空白。

  2004年8月南方医大退出军队系列,集体转制移交地方办学,这又给该校校办产业的创建和发展带来了契机。转制两年多来,该校又先后创办了7家企业。如以“益身元口服液”等科研成果和项目作价入股,与广东侨鑫集团合作创办了东方药林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已完成生产厂房的GMP改造,产品即将投入市场。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喻世友 | 夏世炎 | 广东 | 企业 | 校办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