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组图)

冷 溶

刘国光

汝 信

张海鹏

李京文

郝时远

王家福

陆学艺

周 弘

李崇富

  编者的话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在京召开“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研讨会,与会的学部委员从不同学科角度交流了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现摘要刊登与会学部委员的发言。

  学术研究要更好地服务于大局

  冷 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应更好地发挥学术指导、学术咨询和科研协调的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应在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上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新观点和新论断。要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判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等等。各学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从不同角度围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精干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应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使科研工作更加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使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思想舆论氛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思想理论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各项工作,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开展研究,使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用辩证法观点研究和谐社会问题

  汝 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重要论断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论是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并努力解决和化解矛盾为理论前提的。因此,应当学会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具体矛盾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灵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之后,还必须探讨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的特殊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按性质来说是非对抗性的,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得到妥善化解,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可能。《决定》从我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当前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化解这些矛盾作出了具体部署,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抓主要矛盾,是用辩证法解决问题的钥匙。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是解决我国社会中一系列矛盾、达到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当然,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发展,而需要依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运用辩证法观点研究和谐社会问题,还应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持续过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长期奋斗,不可能一蹴而就。化解社会矛盾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原有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需要用新办法去解决。对于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的矛盾,如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需要本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及时加以缓解和疏导,尽量不使其扩大或激化,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学研究

  张海鹏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它不同于中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某种相对和谐的社会状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与实现共产主义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正确的历史观反映在对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它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思想保障。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历史研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努力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与演变,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时,还要注意研究阶级社会的阶级关系以至阶级斗争的状况,研究社会生活的演变,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活动,研究社会精英的思想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研究统治阶级的活动,研究革命、改革和改良与历史前进的关系,等等。总之,影响历史前进的人类活动都是历史研究的内容。就我国来说,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研究近代中国及其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走向,认识近代历史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择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刘国光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28年了。年头不少,成就多多,积累的矛盾问题也不少。改革初期,人们普遍受到改革之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格局起了变化。大多数人富裕起来,许多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一部分人则改善不多,极少数人暴富,也有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利益格局的这种变化,不能不反映到人们对待改革问题的态度上来。同时,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思潮,也在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渗透。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必须采取切实的应对措施,有效引导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市场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对市场在激励企业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必须予以重视,要坚定不移地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但市场在宏观经济综合平衡上、在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上、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在社会分配公平上,以及在其他一些方面,也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对市场不能不通过国家的干预、管理和宏观调控来加以纠正、约束和补充,即所谓用“看得见的手”补充“看不见的手”。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地位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等等,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政府调节。我们要尊重市场,但不可迷信市场;我们不能迷信计划,但也不能把计划这个同样是人类发明的调节手段弃而不用。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管理和计划调节,并不是要回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计划调节,主要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指导性、战略性、预测性计划,但它同时必须具有导向的作用,具有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切实纠正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做法。我们的改革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的立场。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使广大社会成员能够普遍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抓好经济建设这个基础

  李京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丝毫不能放松经济建设,而且要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地抓好经济建设,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是非常低的。因此,我国经济必须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只有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有形投入,特别是有形资本(如厂房、材料、设备及基础设施等)投入的增加。经测算,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依赖有形资本增长的部分占总量的90%,而剩下的10%则是来自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这不仅加剧了我国资源能源短缺的矛盾和压力,而且造成了我国加工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不利局面。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有形资本投入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变。

  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如果能够以更少的资本投入获得相同的经济增长,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储蓄、促进消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果通过节约等手段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并获得相同的经济增长,那么产品的成本就会降低,经济增长就会更加持久。如果通过恰当的定价、税收及严格的执法等手段,将外部效应内部化,比如对污染空气、水及土壤等问题进行监控、调节及征税,那么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就会显著降低。做到上述几点,一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严格而统一的规章制度以及税收和补贴政策,以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树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观念

  郝时远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论述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时提出的重要观念。这一重要观念的树立和落实,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创新型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尊重差异”并不是倡导文化相对主义或多元文化主义,“包容多样”也不意味着容忍、放纵任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应以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意味着具有不同文明的国家和民族,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尊重差异”是实现和谐共处的前提,“包容多样”是实现互补创新的保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调动一切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的因素的基本保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仅是一个世界观、方法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实践问题,其目的是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这一观念,对于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国两制”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就是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中华民族统一的前提下,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观念的生动体现。同样,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方针,并在《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不仅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信仰体系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科学把握,也是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对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的科学认识。

  积极推进依法治国

  王家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依法治国紧密相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法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设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按照宪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职能,充分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切实保障人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拓宽传达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强化经济法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投资、财政、税收、竞争、农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民商法,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扩大市场主体的自治空间,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进一步完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法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有序转移。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护民族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加强社会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公平的教育、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制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改革发展中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地域差距,使社会整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革投资机制,建设公共财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逐步建设一个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公平社会。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当务之要

  陆学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提法十分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与经济发展并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结构没有相应调整。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结构之一,而社会阶层结构是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社会总体结构的集中表现。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要有一个社会中间阶层占相当比重的阶层结构。而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结构,社会结构则是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结构,两者很不协调。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人民群众要求改革医疗体制、改善医疗条件的呼声很高。三是收入分配不够合理。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目前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四是社会管理相对滞后,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五是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未有根本性进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同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不相称。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应切实改变忽视社会事业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并通过制定和使用相应的综合指标考核干部的工作业绩,促使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把这一任务落到实处。其次应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再次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政府要把人力、财力、物力主要投入到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从欧洲经验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周 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人总结导致战争的制度原因,在二战的废墟上重建了奉行凯恩斯主义,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相对平衡、相互制约为特征的福利国家。西欧福利国家的相互制约机制是人类寻求“和谐”的一次制度创造,但它在平稳运行了30年左右之后却出现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福利国家的机制虽然在一段时间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后又由于其刚性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人开始认识到,欧洲的问题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受到了约束。解决的方法是改变政府和公司的关系,让公司到更大的市场中去发展,欧洲统一大市场因此而建立起来。大市场的建立,改变了政府和社会、政府和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市场的规模超出了民族国家,但是社会和政治却仍然是民族国家的。欧洲人很快就发现,这种失衡的状态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不断扩大,更多的社会需求乃至对大市场进行规范的需求也就相应地出现了。于是,民族国家层面上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也就必然开始向欧盟层面发展。可以说,生产力的发展在欧洲已经带来了对于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需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有益经验,欧洲发展的经验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要建立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制度,而且这种制度从根本上讲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去发展生产力,同时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当前,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机制不适应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须坚持辩证思维

  李崇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辩证思维。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解决好社会矛盾。一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断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为广大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共享劳动成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只有积极主动地正视和不断化解这些矛盾,才能形成稳定、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过去,我们总以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以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实践特别是大工业的力量可以人化自然、改造一切,进而总是过分地向大自然索取。然而,由此却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引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资源枯竭等问题,损害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并以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保障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既唯物又辩证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既全面、深入地考察它们的现在,又动态、发展地预见它们的未来,以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全局。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