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青年报

今春,让困难学子更知感恩

  活动亮点

  “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活动已迈入第三年60名困难大学生“新年心愿”期待您的积极认领受助大学生将与本报签订《受助公益志愿承诺书》

  调查数据

  99%的市民愿意帮助困难学子91%的市民不确定困难学子有无感恩意识45%的市民赞成以签订协议来帮助困难学子强化感恩意识

  捐钱赠物,提供岗位,精神鼓励,一片暖情暖意中本报“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活动将迈进活动开始以来的第三个春节。

记者在近日的回访中发现,活动中受益的大学生如今正将爱心延续,用自己的善行向社会各界致谢。由此,本报将今年活动的主题锁定为“感恩”,活动结束时还将和受助大学生签订《受助公益志愿承诺书》,让他们在受助的同时更加懂得感恩。

  “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活动开始于2005年初,两年来,漂亮的西藏女孩仓珍、古道热肠的宁夏男生陈进量、打工王子陈恩桃、复旦孝子张顺……一个个典型人物的温暖故事感动着无数市民。每年的报道过程中,我们的热线电话都几乎被打爆,前来捐助的市民久久不愿离去,更有肯德基、麦当劳等众多企业提供宝贵的实践岗位。

  两年过去了,当我们的记者回访这些曾经困难的学子时,欣慰地发现他们正在将爱心延续,有的捐助了比自己更加困难的小学生;有的创业吸纳了多名困难生,爱的接力棒在他们手上传递。

  我们为他们所感动,因此从今天开始的“2007助困难学子回家”活动的主题被锁定为“感恩”。包括团市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市民信箱等多家参与单位都希望在今年受助的大学生中进一步强化回报社会的意识,希望这些大学生们在得到物质帮助的同时,也成为精神富裕的人。

  接下去的几天,读者可以在版面上认识5个与众不同的困难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月人均收入都在200元左右甚至更低,但是他们却在闲暇时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活动。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却也在无私地帮助别人。活动的最后,本报还将和受助的大学生签订《受助公益志愿承诺书》,要求受助学生每季度参加一次由本报牵头的志愿服务或者公益活动。

  今年本报还将推出“新年心愿”认领活动,60名困难大学生的新年心愿将被一一展示。本报期待您的积极认领,相信一定可以得到学生们一句最为真诚的“谢谢”。

  (本版撰文戴劲)

  仅

  9

  %的市民认为学子知感恩

  本报联合市民信箱就“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这一话题展开调查,截至昨晚

  7

  点

  30

  分,

  3

  天内

  6000

  位市民参与,发帖发表评论超过

  5

  万字。从调查结果看,表示愿意帮助困难大学生的参与调查者达到

  99

  %,其中超过

  7

  成的人认为受助学生应具备并表达自己的感恩意识。

  几乎所有市民都愿资助

  去年曾捐助过一位困难学子回家的市民李阿姨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知道,虽然身在异乡,但还是有很多好心人在默默给予关心,“只有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才能培养其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这也是一种教育的途径。”在调查中,99%的市民都愿意对困难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希望自己的捐助能落到实处。”其中七成市民表示会在给予帮助前先了解真实情况。

  9%市民认为学子知感恩

  曾请过几名大学生做家教的小伍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知道他们家庭条件比较差,父母总是会多给他们点钱,并为他们准备食物和饮料,但他们很少言谢,做事潦草态度敷衍。”调查显示,仅有9%的市民认为其所接触到的困难大学生具有感恩之心,超过80%的人对此并不确定,而只能通过媒体的报道来判断。“之所以帮助困难大学生就是因为社会有同情心。现在都市人群的心灵被越来越多事情占据,帮助别人不图回报,但也希望对方可以和自己一样,通过帮助别人的方式去回报社会的帮助。”

  赞成协议感恩者占多数

  “感恩之心真的很重要!”参与调查的6000名市民中,77%的人认为有必要帮助困难大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对于每一个被资助大学生来说,今后他们能回报社会,为祖国强盛贡献自己的才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有具备感恩意识,才能既帮助个人成长,又促进社会和谐。”为此,参与调查的市民中有45%的人建议困难大学生通过签订定期参加公益活动为内容的协议为前提来获得帮助,理由是有利于强化其感恩意识;同时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占到44%,他们认为捐助或回报都是自愿行为,不应予以约束。

  81

  %的学子愿签“感恩协议”

  在“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报道推出前夕,本报对上海各大高校在校困难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

  50

  位同学中,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的贫困出身保持了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其中更有超过

  6

  成的人愿以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的形式来回报社会。

  六成困难学子曾做公益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同学在谈及自己贫困的家庭出身时都显得轻松自然。来自云南蒙自县的小王笑言:“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心态,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改变现状。”在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的同时,这些接受调查的同学普遍都成功申请了学校的助学奖学金,并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解决生活费的问题。

  “除了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还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复旦大学的小葛通过学校组织或网络自发,参加了捐助安徽地区贫困儿童和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等活动,“虽然自身的经济条件也不好,但社会和学校给我帮助太多,我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恩情。”在接受调查的50位困难大学生中,表示和小葛一样希望回报社会的占到57%,而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来证明自己的则有40%。

  困难学子首选勤工俭学

  “尽己之力回报社会无可厚非,但采取何种形式还要因人而异。”交通大学2006级新生小朱认为,学生就应以学业为重,“勤工俭学靠劳动获得回报,这样可以减少学校和捐助者的负担,是在学习阶段比较合适的回报方式。”在调查中,75%的同学都对此予以认同,同时选择利用课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和义务献血等活动也分别占到了44%和23%。

  八成困难学子愿签协议

  在接受他人的捐助前,如果需要签订一份以定期参加公益活动为前提的协议,你会愿意吗?在针对这个问题的调查中,81%的同学都表示愿意。来自山东济南的小周认为采取哪种形式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借此表现自己的态度,“回报社会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只有逐渐形成了信仰,感恩才会变得有意义。”

  市民热议

  1、关于是否应该帮助困难生

  网友jenny:能热爱自己的亲人,才可能对社会怀有感恩之情,让困难大学生能回家过个温馨的节日,是很有意义的事。

  网友小艾:过年回家看望亲人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对于那些困难大学生而言同样如此。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如果有能力的话,应该资助他们。这样也可以让他们知道社会时刻在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将来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公务员蒋女士:我想了解困难大学生实际情况,让我们能放心地去帮助,同时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子女。

  2、关于捐助困难学子的方式

  事业单位职员吴先生:资助困难大学生回家过年不应该是唯一的方法,我认为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机会,比如打工、兼职等,当然过年亲人团聚是必要的,但可以选择节前或节后回家,在社会上锻炼也许是对困难学子更好的帮助方式。

  大学生小马:可以不单单局限于资助困难大学生回家过年的形式,也可通过资助困难大学生的家长到学生校园参观,感受孩子的学习环境,以家长的切身感受督促学生珍惜校园生活,认真学习,回报社会。

  3、关于困难学生受助后的感恩意识

  网友江上明月: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后的愚昧。我希望困难大学生远离愚昧,做文明人,做有爱心的人,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网友咪咪:困难生在外界的资助下还必须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如果把这作为不劳而获取得钱财的捷径,供自己享受,就会出现更多的明星和被援助者之间所谓的“援助门”事件。

  (戴劲采访、整理)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戴劲 | 困难 | 感恩 | 学子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