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淡出岁月的古宅(京华名人故居新探(23))(组图)

正门

回廊

前院

后院

朱启钤故居外景。

  李伦 绘
1930年3月,朱启钤为中国营造学社初立纪念所书写的对联。

  北京朝阳门南小街。

  当初这里缠绵如织的胡同,现在已被远近参差崛起的高楼大厦遮断了望眼。从小街中段向东拐入一小截残留的胡同,一处大型古宅院,尽入眼中。这便是赵堂子胡同3号:朱启钤故居。

  营造学社在这里诞生

  朱家宅院占地约3000平方米。传说,明隆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曾在此地居住。

  “朱记宅子是在20世纪30年代购置的。
当时还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后由他亲自设计督造。”一位倚门而立的花甲老人讲。

  老宅院以一条贯穿南北的走廊为中轴线,将整个宅院分成东西两部分。左侧有垂花门楼。南侧是一溜7间房。走过了垂花门楼,院中是3间器宇轩昂的正厅。

  “北平沦陷时期,这套豪宅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老人说:“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将此宅献给国家,现在是北京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老人讲述的那座心目中的古宅,眼前,两扇布满裂痕的朱漆大门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威仪。只有故居古老的砖雕,还在回味着近百年的岁月……

  以北洋政府政要之位,朱启钤先生对近代北京城的改造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他后来致力于中国建筑的考据学研究,自费成立了专门研究古建筑的机构——中国营造学社。据史料记载,南小街的朱家宅子,曾为中国营造学社办公地点。

  当时,朱启钤为学社请来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祯,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

  后人难以想象,这么多中国建筑界的泰斗,当年曾在这座宅子出入。

  营造学会的建立使中国有了专门研究古建筑的组织,从而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布局、用料、设置各个方面开展了理论研究。当时,朱启钤发掘、整理出版的历史文献主要有《营造法式》、《髹漆录》等10余部。一批古建筑人才也从这里走出去。

  朱启钤还以其深厚的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他与陶兰泉校印李明仲《营造法式》始于1921年,于1923年告成。随即又撰《丝绣录》、《女红传征略》。创立营造学会后,他还开始辑《哲匠录》,并大量搜集营造散失书史,其中包括了《贵阳甲秀楼建筑调查纪略》。朱启钤为中国建筑业所作出的贡献,至今为国内外学者称道。

  老京城规划之第一人

  模糊的历史片段,随着踏进门廊的脚步,从消逝的岁月中渐渐浮现。

  后面的两重院子和大厅为朱启钤先生眷属居住。朱先生之子朱海北曾回忆,院内建筑的做法及彩绘,完全按照《营造法式》进行。所用木工、彩画工都是为故宫施工的老工匠。故此,该宅院不仅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也颇具研究价值。

  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环顾四下,旧址屋宇间只剩下历经沧桑变故后的落寞。亭廊前,虽说时不时地有年轻人穿行于门道,却早已淡却了故人曾留下的足迹。只有透过门道通往院内的穿廊依旧。

  在那里,几位退了休的老人聚在一起各自感叹着——朱启钤,他可是老京城规划第一人!

  在中国上个世纪前半叶的政局动荡中,朱启钤曾留下过不少痕迹:北京巡警厅厅丞,北洋政府5任交通总长、3任内务总长,袁世凯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后曾因此被通缉),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约代表……

  朱启钤任职期间做过的许多事情中,究竟有多少筹划出自这座宅院之内?如今已经很难详考了。但这些事业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做实业,他在任时修筑了津浦铁路(至今仍是中国最繁忙的铁路大动脉之一)、黄河大桥、济南火车站,创建了中国首家民族资本的远洋轮船公司——中兴,还将濒临倒闭的山东中兴煤矿一手拉到全国第三的位置。

  但在朱启钤先生的诸多业绩当中,最值得称道的仍然是他对北京旧城的改造。他主持修缮了社稷坛,兴建的北京第一家公园——中山公园,今天仍是市民称道的休闲之所;他主持进行了正阳门的改造工程,今天,正阳门箭楼两侧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装饰仍然存在于城楼上面,并且成为了前门,以至北京的标志之一。他主持打通了府右街,南、北长街,南、北池子,开通了京城的南北交通要道。在南池子和南长街的路口,他设计的拱形街门,现在已经成为了长安街上的独特景致。朱启钤还把中南海南侧的宝月楼下层改建为了新华门,如今的新华门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景仰之地。

  当年西方的《邮报》也不得不称赞他“成绩斐然,在远东罕有其匹”。

  故宅回廊铭记的故事

  朱启钤给北京、给中国建筑留下的,犹如一本厚重的史书。这总让人联想到今天这些院落幽深的故宅回廊,每一页都记载着故事。

  但宦海沉浮,毁誉交织。朱启钤的身影,就在岁月的更替中变得日益模糊。依旧清晰的,仅仅是他所创下的累累实业。

  “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崔勇这样评价朱启钤:“没有朱启钤,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而当年诞生营造学社的老宅院,如今住上了数十户人家。杂乱中,修饰了近旁房舍峥嵘的轮廓。正午的阳光抚平了墙壁上不断补缀的疤痕,向路人展示着它依稀可辨的当年的气魄。

  “启钤老矣。纵有一知半解,不当世为贤达所鄙弃,亦岂能以桑槐之景,肩此重任。所以造端不惮宏大者,私愿以识途老马,作先驱之役,以待当世贤达之闻风兴起耳。”这一切都掩不去朱启钤在中国建筑史上的贡献。
朱启钤像

  人物小传

  朱启钤(1871年—1964年),著名古建筑学家、实业家。字桂辛,晚年号蠖公,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人。民国初先后出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在任内务总长期间,对北京城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改造。代理国务总理,开办中兴煤矿公司和中兴轮船公司。1915年底任袁世凯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1916年帝制失败后隐居在天津英租界。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北洋政府总统期间复出北京政坛。1919年初正式退出政坛,以社会名流的身份,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对古建筑、古文物的专心研究。于1930年创办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了许多学术水平很高的著作,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专家。著有《存素堂丝绣录》、《蠖园文存》、《芋香录诗》、《清内府刻丝书画考》、《清内府刺绣书画考》等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兼古建筑修整所顾问。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启钤 | 袁世凯 | 梁思成 | 中国灌.. | 欢乐中国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