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江苏新闻 > 扬子晚报

回望2006江苏经典

  NO.1 中共江苏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江苏省委,提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奋斗目标。

  新闻回放:《中共江苏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本报2006年11月9日A1版,本报当天推出8个版党代会特刊)

  新闻当事人,省第11次党代会代表袁金良:我是第一次参加党代会,心情很激动。

会上,听了李书记的报告,感觉很振奋。我分在了南京一组。当时大家都踊跃发言,我准备好的建议都没来得及提。今天你采访,我正好再说说。安居才能乐业,平安江苏要政府倡导,也要群众参与。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平安江苏靠大家。

  新闻记录人,沈峥嵘(新华日报政法部记者):一个事件的发生,如果能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选择方向紧密相连,它就会因为纵横驰骋的历史感而不可辩驳地闪耀出饱满而持久的光芒。在党代会采访中,我看到这样的光芒,我体会到这样的吻合。我庆幸以最近的距离,见证了这一重要事件的进程,也很高兴,它当之无愧成为江苏2006十大新闻之首。

  NO.2江苏省人大一致通过《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新闻回放:《告诉你一个未来五年的新江苏——江苏“十一五”规划亮点扫描》(本报2006年1月20日A3版)

  新闻当事人,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晓明:我从“七五计划”起,参加了四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历时2年零3个月完成,40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规划研究,3000多位社会各界成员贡献智慧。由过去的“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无疑是“十一五”规划最亮的关键词。现在,规划的任务已经分解下去,一些配套政策和专项规划业已陆续出台。

  新闻记录人,姜圣瑜(新华日报科教卫部主任):“十一五”规划是讲好“江苏的普通话”,诠释的是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我们在报道中概括了规划中的十个亮点。采访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计划”改为“规划”,一字之差,折射出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NO.3江苏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首次突破2万亿元;4个县市荣获国家生态市称号,占全国三分之二;环保城市、卫生城市数列全国第一;扬州市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江苏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环保城市群。

  新闻回放:《经济发展上来了,生态建设也上来了》、《产业升级,与环保同行》、《绿水青山抒写生态沿江》(本报2006年7月11—13日A1版)

  新闻当事人,江阴环保局副局长浦强:我们去年6月5日获得国家生态市称号。拿到了牌子,我们的环保工作没有停,紧接着就开了两个会,提出要巩固提高生态市建设。主要是两个提高:提高治污能力,提高环保水平。谈感受,我觉得,只要我们重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是可以实现的;环境保护必须要投入;环境保护要有规划。

  新闻记录人,杭春燕(新华日报城市生活部记者):作为跑环保条口的记者,在采访中我感觉到,环保优先的观念在我省正深入人心。江苏作为经济发展快、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地区,环境保护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容易。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江苏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

  NO.4江苏城乡统筹、和谐社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富民和惠民政策结出硕果;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连续三年以两位数增长,增幅预计达10%以上;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闻回放:《江苏百姓增收跨进“四金”时代》(本报2006年12月29日A2版)

  新闻当事人,江阴市民孔玉兰:去年我家有两个大事件——买了辆新车,我自己开始读在职研究生。最近,我正计划着春节和老公儿子去海南玩玩。这几年手里的钱多起来了,除了工资,其他房租、股票、基金、合伙投资,收入变得多元化,政府的确让我们尝到了富民政策的成果。相信明年更加值得期待。

  新闻记录人,吉强(新华日报经济一部记者):我们去年底深入基层调查采访时,发现江苏老百姓收入正显现出向“上班就业有薪金,投资股票有红利和许多农民以土地入股集体经济有股金,经营房产有租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后有养老金”等多元化结构演变的新趋势。因为多元化,所以,未来保持收入较快增长才会有保障。同时,对比江苏沿江八市和沪、浙城镇居民收入,2006年江苏老百姓来自个人创业、搞生产经营的收入增长最快。

  NO.5 江苏省提出并部署实施以新一轮五件实事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

  新闻回放:《江苏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解读系列》(本报2006年8月28日—9月6日A1版)

  新闻当事人,省农林厅厅长刘立仁:去年以来,高效农业规模化在全省强势推进,渐成燎原之势。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75万亩;农产品出口超过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出口总额、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将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总体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做大高效特色农业经济板块。

  新闻记录人,周静文(新华日报经济二部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合作社遍地开花,件件事关全局的三农大事都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凡此种种都需要农民组织起来应对现代市场制度,关键还是要有本土化的好的带头人,需要良好的舆论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希望有更多的农村题材当选双十大新闻。

  NO.6 苏北工业化进入加速期。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首次超过苏南。

  新闻回放:《苏北上来了》(本报2006年10月27日A1版头条)

  新闻当事人,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秦景安:我现在很忙,实在没时间接受你的采访。今天上午(1月18日)有20个项目在我们开发区集中开工。你非要我说说,我就告诉你一个亮点——这20个项目中,有苏南三家优秀民营企业携手境外资本共同来投资。苏北赶上来,这是省委省政府多年的夙愿。苏北的投资环境已经改善,苏北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这已经得到了苏南民营企业家们的认可。

  新闻记录人,李扬(新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2006年金秋九月,我们报道组走进苏北大地。从黄海之滨到运河之畔,从东陇海沿线到里下河腹地,不断加时加程的采访,让我们感悟到城市的生长,产业的崛起,直至每一脉公路的贲张。我们的眼、心以及手中的笔时时被苏北发展的跃迁引领着,震撼着,征服着。我们最难忘的是苏北人民的精气神,这是一种勇气,一种志气,一种势不可挡的锐气。

  NO.7江苏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落成了以南京图书馆新馆、苏州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涌现了以《1699——桃花扇》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精品,开展了以“送科普、送戏、送电影”为代表的一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惠民活动。

  新闻回放:《90岁的贝聿铭和他的“小女儿”》(本报2006年10月7日A3版)

  新闻当事人,苏州博物馆馆长张欣:苏州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已经成为苏州市的一张城市名片,这对于打造苏州城市文化形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贝聿铭先生的国际影响,苏州博物馆已成为海内外宾客到苏州旅游的必到景点。

  新闻记录人,王宏伟(新华日报文体部记者):苏博是贝聿铭的“封刀之作”,没有采访到大师贝聿铭,对记者是一种遗憾(这4年里,他也没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但是他的婉拒、他的认真、他的让作品说话又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苏博在忠王府及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边动土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但当苏博矗立在人们面前时,所有的人都被折服了,它的整体风格和每个细节都彰显着苏州独特的文化魅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师的风骨。

  NO.8昆山市成为江苏“全面达小康”的先行样板。以昆山为代表,包括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江阴在内的苏南6个市宣布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指标。

  新闻回放:《昆山系列报道》(本报2006年1月8日—1月17日)

  新闻当事人,昆山玉山镇经河村村民黄泉宝:我今年64岁,就在家养老了。对现在的日子,我觉得心满意足。我和老伴两个人住着上下两层300多平方的小楼房,每年能拿到三四万的养老金,我自己帮人做做生意,也还能赚六七万。我们钞票是有得用了。村里的环境也好多啦。以前下雨天出门得穿胶鞋,还得是高筒的。现在,全是水泥路面,可以天天穿皮鞋。村里重视绿化,配有保安,村上不仅环境好,还有安全感。

  新闻记录人,任松筠(新华日报科教卫部记者):采访昆山“全面达小康”的经验,我最大的感受是:昆山的小康是“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11万农户自报收入,是昆山的创新之举,也是昆山全面达小康的最好证明。第二个深刻感受是昆山对社会环境的友好。昆山是以高质量求高速度,是以开放为基础的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善待“新昆山人”,是记者的另一个感受。

  NO.9在大力提倡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的进程中,全省涌现出吴仁宝、丁晓兵、如皋“爱心邮路”先进集体、南瑞继保、施正荣、刘应启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其中吴仁宝、丁晓兵、昆山经验、如皋“爱心邮路”、刘应启被列为全国重大典型。

  新闻回放:《瞩目如皋“爱心邮路”》(本报2006年4月3日—4月6日A1版)

  新闻当事人,江苏省邮政局乔勇:这个故事讲了好几年,至今还在讲;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人而是100多人,这个故事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暗淡褪色,相反越来越能反映人们的情感需求,反映社会的进步。最近“爱心邮路”先进集体被中宣部列入“2006年度中华慈善奖”中“最具爱心行为楷模奖”候选名单。

  新闻记录人,郑焱(新华日报城市生活部副主任):我们采访了3天,写了近万字的稿子,“爱心邮路”先进集体被列为全国重大典型。其实这137个人都是最普通的人,做的都是最普通的事,但从1998年以来他们已经做了8年。他们构建起了一种“日常的道德表率”。事情很小,但精神财富博大而厚重,体现了我们时代的价值观。

  NO.10 南通市以创新模式成功承办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

  新闻回放:《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隆重开幕》(本报2006年10月16日A1版头条)

  新闻当事人,南通市政府副秘书长程晓强:十六运的成功举办证明了南通人有办大事的魄力和能力,更为南通在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腾飞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十六运的成功举办为南通人在“十一五”征途上创造新辉煌增添了自信,使全市人心大凝聚,形成了一股团结奋进的精神合力;十六运的成功举办使我市政府机关及相关部门单位经历了一次难得的历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十六运的成功举办为南通又打造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新闻记录人,孙庆(新华日报文体部副主任):从气势宏伟的我国第一个采取活动式屋顶的大型体育场“南鸟巢”到美不胜收的开、闭幕式,省运会给来采访的老记们留下很高的印象分。再看看这届省运会创造的若干个“第一”:江苏体育史上首次采用申办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主办城市,民营资本首次大规模投入场馆建设,再到省运会历史上首次将开幕式文艺表演委托给民营娱乐公司全程运作……省运会举办过程中这一系列的机制创新,细细琢磨起来更是耐人寻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贝聿铭 | 丁晓兵 | 吴仁宝 | 江苏 | 新闻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