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东南早报

全市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发展主线: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图

  早报讯(记者江海苹姚炳辉)岁末年初,万象更新。昨日,全市工作会议召开,对今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好中求快,支撑带动”的发展主线。

  市领导郑道溪、朱明、傅圆圆、林荣取、林文杰、何锦龙、吴汉民、宋长青、张东鸣、廖小军、林武、邹卫国、王亚君、杨益民等出席会议。


  市委书记郑道溪回顾总结了去年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他要求,今年要围绕“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发展主线,扎扎实实推进全年各项工作: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实效,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着力提升对台开放层次,着力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着力提升和谐泉州建设水平。郑道溪强调,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实现既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会上,市长朱明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重点,大力推进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切实强化政府服务,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抓好岁末年初工作,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市领导林文杰和吴汉民还就党的建设、农业农村等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小军主持会议。

  观察1

  泉州去年持续走前列发展壮大

  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对于既非省会、又非特区的泉州,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工作要求是:泉州应走在全省发展前列。

  回首2006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创造出一系列辉煌纪录:

  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0%、20.6%和22.2%,增幅超过“十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五大传统产业产值增长26.0%,五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2%,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初显成效。

  此外,“一二三四”城建项目、片区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都有重大进展;中远集团加盟泉州港建设,“亿吨大港”建设迈出关键的一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通过验收并对外招商,以及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落地,拓展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增幅创近几年来新高,泉州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泉州持续走在全省发展前列。

  这些是怎样发生的?全市工作会议解答:是以实现“走前列”新突破为切入点,创新发展理念,破解了发展难题。

  观察2

  “好”与“快”的辩证法发展理念变了———

  “好”字当头:重长远重潜力重后劲

  “走前列”只是切入点,立足“好”,坚持“好”字当头,才是发展理念的深层转变。

  会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好”字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重长远、重潜力、重后劲。

  为什么要强调“好”?当前的泉州,面临这样一种新形势:一是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泉州进入了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二是重化工业、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标志着泉州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三是城市化率超过了50%,达到51%,标志着泉州进入了城市化加速推进期;四是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标志着泉州进入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带动期。

  在这样的时期,生产领域、城市管理、对外开放、社会发展、民生需求等方面的矛盾,都会以不同以往的形式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

  新形势,带来新任务和新要求。会议提出,就泉州当前和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期来看,首先要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求好”;第二要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求好”;第三要在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求好”。

  比如经济结构方面,五大传统产业不能丢,这是我们的“看家宝”,要去整合它,去提升它,提高它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它的附加值。而对“5+1”新兴产业,则要加快培育和壮大,延伸产业链,加强中下游产品配套,推动产业跃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比如发展指标方面,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社会发展多了三个指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4.2%和1.1%。这三个指标,限制了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一味求快,不能牺牲环境而求快。这三项指标是“法定作业”,必须完成。

  比如招商选资方面,泉州提出,要将土地等有限资源向“三高”、“三少”、“三节约”产业项目倾斜。“三高”指的是技术含量高、信息化程度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三少”则是耗能少、排放少、污染少的产业,“三节约”就是要求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资源往这三种产业倾斜,意味着我们对资本、项目的往“好”方面的选择。
海峡体育中心场馆建设

  好中求“快”———

  能快则快:快生成快落地快投产

  在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要求,泉州要发挥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快是好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快就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

  成绩历历在目,形势时不我待。正如郑道溪书记半个月前在市政府常务(扩大)会上所说:泉州人不能当井底之蛙,要看世界,看全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强烈的发展意识。

  昨日会上,市领导对比了泉州与省外其他先进城市如苏州、无锡和佛山,省内厦门的差距。

  2000年与泉州市经济总量相当的苏州、无锡、佛山等地级市发展非常迅猛,2005年生产总值已分别达到4025亿元、2805亿元、2379亿元,分别增长了15.5%、15.3%和19.3%;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泉州的4.1倍、3倍和1.8倍。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市GDP总量虽然连续多年位居福建省前列,但仍处于沿海地区中等水平。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经济纵比虽快,但和先进地区横比还是滞后,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

  怎么好中求快?会议提出,在坚持“好”的前提下,要做到能快则快、快中见优,推动项目快速生成、快速落地、快速投产,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观察3

  新农村建设三个“最”入手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泉州80%的人口在农村,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尤为重大。

  “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实效。”全市工作会议要求,要从各地实际出发,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现实问题着手,加快新农村建设。

  回首2006年,泉州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这一年,泉州出台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新农村建设“五个一”措施,重点抓好191个省市县级示范村和20个市级帮扶村工作;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成农家店645家;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开展“四改四化”和“家园清洁活动”;完成“造福工程”搬迁5151人和150个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任务。

  2007年是实现“三农”工作走前列的关键一年。首先,要致力解决农业生产徘徊问题。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多在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上做文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经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扶持远洋捕捞、海水养殖。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健全农业减灾防灾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农业因灾导致的损失。

  其次,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和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一年。引导农民自愿筹资,规范农村荒坡地、林地等资源经营权出让,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多渠道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

  第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精心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客运广电“村村通”;从“清洁家园行动”入手,建立常态化卫生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切实搞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把更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技术工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既减少农村绝对人口,又加速城镇化进程。

  据了解,加快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这一方面,今年,将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标准化“农家店”632家,大力推进南安官桥粮食城三期和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配套项目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镇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流通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海峡两岸(泉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继续办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洽谈会,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观察4

  新老产业有不同追求
市区内环路改造
泉三高速公路南环路段

  产业发展,是建设“海西”经济强市的根本依托。全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

  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晋江的鞋、石狮的服装、德化的陶瓷……五大传统产业曾为泉州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五大传统产业是“看家宝”,不能丢。如何去整合、去提升,提高它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其集群化、信息化、品牌化进程,形成竞争优势,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所以,会议提出,要继续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不断提高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要完善品牌奖励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鼓励企业外向化、集团化、科技化、品牌化。

  如何突破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泉州提出“加重提轻”的发展思路,短短时间内,以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区、江南高新园区、船舶配套园区、特种汽车基地、永春生物医药园区为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中化重油加工、石狮PTA、微波通信、泉州船厂修造船、一汽新华旭、远东北方奔驰、冠科电子、海裕生物制药等项目相继落地发展,标志着“5+1”新兴产业开始形成规模。

  加速产业项目落地,是泉州各地的共同追求。新年刚到,就实现了“开门红”。1月17日,泉州船厂造船项目(一期)工程核准申请报告,经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这标志着泉州将可以开始动工建设造船厂,更重要的是,泉州将可引进一系列修造船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链。

  同一天,总投资23.2亿美元的泉州开发区和谐光电科技项目、晋江和谐光电科技项目、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在泉州签约。该项目落地,可能带动整个产业群的进驻。

  而在昨日的会上,又一个消息传来,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总合同将在春节前签订。项目总合同签订后,建设的进度将比去年大大加快,预计今年总投资将达74个亿,争取2008年试投产,2009年投产。

  五大传统产业的提升和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共同催生着泉州经济发展的源泉。除此之外,加强产业间协同配套也在随之进行。加快已落地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引导修造船、汽车制造与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与制革、化纤、纺织鞋服形成布局合理、交错互补的加工制造产业链。

  观察5

  泉台合作成为重头戏

  全市工作会提出,要着力提升对台对外开放层次。

  从对外来说,“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从对台来说,如何用好用足此前海关总署支持“海西”发展的22条措施,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增强参与全球化能力,则是又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1月17日,泉台经贸合作迎来大项目时代。当天,美旗控股集团牵头组成的台湾投资代表团与泉州签下了23.2亿美元的项目合同,泉州有望成为新的台商聚集地。

  泉州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作为闽台交流的前沿阵地,两地交流往来亮点频闪。2006年1月26日,泉州台商创业基地服务中心落成,泉州第一个专属台资企业的投资区正式启动;4月份,25家台湾(台资)企业参加晋江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合同交易额50.7亿元;10月10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台商投资的若干意见》,从用地、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对台商来泉投资给予优待……

  过去的一年,泉州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突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突出招商选资,突出平台建设,在引进大型台资项目、对台直航和入岛宣传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们将把泉州作为整个集团与台商投资的重要基地。”美旗控股集团主席谢秉臻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昨天的会议,做好泉台合作成为“好中求快”的共识之一。“抓好已签约、总投资23.2亿美元的光电半导体暨国际采购中心项目的落实,推动承接台湾石化、机械、现代农业等产业转移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五缘”优势,大力拓展“六求”。积极跟踪台商投资区申报,办好惠安台商创业基地、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中心”。会议认为,要加强泉台产业对接,加快在谈、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积极申建台商投资区,营造金融、物流、教育、居住等适宜台商生活的环境。

  会议还透露,泉州正筹划召开泉台产业对接投资研讨会,届时将广邀台湾石化、光电、机械制造等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以及全国各地的台商协会有关人士与会,深入研究台湾产业转移和骨干企业外移动态,增强利用台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海峡两岸(泉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引进推广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组织管理模式。按照“先行先试”原则,探索建立两岸共同市场试验区,积极引进台资金融、现代物流机构,力促泉州新港被列入两岸直航试点口岸,不断扩大与金、澎的货物直接往来。发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平台作用,推动闽南文化保护区建设,深化多领域、多层级的交流活动。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有理由相信,泉州将在对台交流工作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样的,春节,是团圆的喜庆日子,也是华侨回乡的好日子。不少爱国爱乡的华侨,长年在外却不忘家乡建设,难得回家,总会到家乡的四处走走看看。如何充分利用这期间许多华侨回乡的有利时机,开展联谊工作,抓好“回归工程”,鼓励他们参与家乡建设,也必将成为今年的工作亮点之一。

  观察6

  高标准规划现代化城市
晋江大桥建设

  “着力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泉州将极力拓展“一二三四”城建项目内涵,推进全局性、枢纽性的交通干线路网和城市快速通道建设,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大城市框架。

  2008年,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将在泉州举行。从桥南片区开始,紧接着是城东、东海,片区的改造使泉州开始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区。今年底,市民们可以看到,“一场一馆”主体基本完成,桥南立交桥和市区内环路也将竣工通车。会议还提出,加快推进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福厦铁路(泉州段)、泉州晋江大桥、内环路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一、二环路和泉州湾跨海大桥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片区带动,是城区拓展的主要方式。今年,城东、东海、桥南三大片区和老城区主次干道、支路系统的有机衔接,将带动城市建设跨越式连片开发和组团式扩张,城中村、城中厂和旧街立面改造也必将同步进行。

  眼下,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境保护需要的中心城市产业日益集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日趋发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泉州还将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泉州还着手规划城市商务集中区。会议提出,将抓紧江南新区商贸物流中心、城东片区购物中心及东海片区现代商贸区的规划建设,培育一批大型流通型企业,不断壮大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法律服务、信息咨询业。加快建设石狮服装城二期、南安官桥粮食城、南安水头石材物流中心、泉州电子汽车汽配城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福建湄洲湾海峡石化交易中心。

  “港城联动”将是未来泉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主题。围绕“亿吨大港”建设,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形成与港区对接的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与此同时,会议提出,要推进与中远集团合作,加快深水泊位码头建设,力促石湖中远石材物流园区早日动工,争取开辟更多的国际集装箱航线和国内航线。相关的项目还有:加快开发建设泉州新港和湄洲湾南岸主枢纽港,抓好秀涂码头引桥工程、石湖4#泊位、肖厝4#泊位、围头防波堤工程、泉州湾深水航道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0亿元,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6200万吨、集装箱突破100万标箱目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方式 | 朱明 | 林文 | 发展邓州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