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贵州日报

实施“强区工程创新工程惠民工程”打造“实力红花岗活力红花岗和谐红花岗”

  中共红花岗区委书记 王进江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区长舒存水辉煌成就:到2006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100.9亿元,比2002年末(下同)年均增长13.75%。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89亿元,年均增长5.7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7.15亿元,年均增长19.26%,其中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2.6亿元,年均增长29.5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8.87亿元,年均增长12.17%。

人均生产总值达18600元,年均增长10.45%。农业总产值达7.71亿元,年均增长6.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6亿元,年均增长19.5%。四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1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6.37亿元,年均增长2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52亿元,年均增长19.43%。2005年在省列经济强县考核中获第四名,实现了升位目标。今后五年,红花岗区将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强区为基础、创新为支撑、惠民为目的,遵循规律,依据规划,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围绕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继续坚持“五个拉动”,强力实施“三大工程”,着力加快“三新一强”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实施强区工程,打造实力红花岗

  按照“优势产业引导、骨干企业带动、工业园区承载、政府服务保障、全面创新发展”的要求,做强工业经济;按照“壮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布局、健全体系、提高效益”的要求,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完善南部新城功能、大力推进东部新区开发、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协调发展集镇村庄”的方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农增收。加快工业发展,做强工业经济。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培育和引进并举,壮大园区实力,力争2010年遵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坪桥基地和遵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依托遵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坪桥基地,巩固和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做大铁合金和电解锰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钛、镁等新材料产业,集约发展制造加工业,努力造就一批经济效益高、财政贡献大的新型产业和规模工业,培育再生资源开发产业集群和构建资源共享、废物交换利用的新型工业体系,推进坪桥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依托遵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做大通过GMP认证的药业企业,以现代中药、电子、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体,重点发展一批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项目,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以有机蔬菜、特色食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和以小商品加工为主的颜村轻工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支持辖区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坚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骨干企业为核心,鼓励和支持现有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和辖区内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在区域新建项目的发展,抓好镁及镁合金基地、钛工业园建设;积极对接市政府“六个百亿”行业(集团)项目,着力引进发展外向型工业项目,到2010年,力争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5.86亿元并形成5-10家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对区级工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重点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培育大市场,促进大流通。以建设黔北商贸流通中心为目标,优化商业布局,重点培育“一个中心、五个商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着力规范和发展外环路、东联线、内环路、海尔大道、大兴路等专业市场带,建设培育万里路中央商务区。培育南部新城金融、商贸、信息、餐饮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加快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超市步伐,推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城郊大型农资及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抓国家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和贵州建设旅游大省的机遇,着力挖掘长征革命遗迹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红色资源和区域文化特色,做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延伸旅游产业链。围绕“八个一”旅游项目,多渠道筹资推进旅游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完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开发工业、商贸、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体,城郊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为补充的特色旅游产业。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与合作,着力构建互助互惠的旅游网络,打造黔北旅游集散中心。切实加强旅游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旅游投融资新机制。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商务、科技、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等服务业,规范和推动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服务业的发展,引导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健康发展,努力形成宽领域、广覆盖、多层次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城镇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按照“优化功能布局、增强集聚能力、打造宜居环境、构建宜商城区”的要求和“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理念,推动北京路、中华路、延安路、丁字口、南门关、松桃路和官井片区旧城改造;配合市政府建设红花岗公园,实施万里路、老城片区改造以及城区污水截流、管网改造等市政工程和城市美化工程。完善南部新城功能。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促进繁荣”的思路,不断完善南部新城交通网络和教育、卫生、市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桃溪学校、南城体育馆、南城体育公园、南城医院、忠庄农贸市场,完成忠庄河、洛江河河道治理工程和忠庄水泥厂搬迁。全面推进南岭公园东片区、桃溪河畔、银河路、东欣大道、遵南大路、新联大道、蟠桃路、状元路两侧和忠庄水泥厂片区的开发建设。大力推进东部新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东城大道、龙礼路和黔北风情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完成石佛路片区、凉水井片区、沙坝片区开发和遵义动物园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平庄、礼仪坝片区商住区建设,配合市政府做好大中专院校搬迁新蒲工作和东部新区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实施环城公路和中桥水库建设,加快东部科教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集镇和新村建设步伐。加强集镇和新规划与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完善集镇交通、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金鼎山、新蒲、深溪集镇建设,打造特色旅游集镇。积极推进大窝、文武、勤乐等新村建设。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村组道路建设,着力解决水利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重点实施一批“三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和安全饮水工程。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治、生态能源等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按照“一镇一特色主导产业、一村一特色主要产品”的目标,大力发展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农业,重点发展畜牧、蔬菜等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畜禽、蔬菜、茶叶、中药材等深加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公司与农民的利益共享机制,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完善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构,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建立健全区统筹和投入、镇村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输出机制。

  实施创新工程,打造活力红花岗

  未来五年,红花岗区要争做遵义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必须实施创新工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面增强城市活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成果,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规划中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落户红花岗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医药、新材料等研发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抓好科技开发、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培育新产业。创优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进一步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更有效地吸引资金、技术、人才、项目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审批事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理顺执法体制,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强化全民诚信意识,构建信用政府、打造信用企业、培养信用市民,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重点区域、流域与行业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努力提高环境质量;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力度,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继承和创新区域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使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开发长征文化、古播文化、酒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引导和扶持书刊、影视音像、文化娱乐等文化产业。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搭建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发展。创新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探索长效管理办法,促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围绕“国家文明城市”目标,扎实开展“整脏治乱”工作,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

  实施惠民工程,打造和谐红花岗

  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四在农家”和“四民社区”创建活动。到2008年,85%以上的农民参与并受惠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到2010年,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小康型。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政策效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城市扩容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乡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慈善事业,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促进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两基”成果,完成“双高普九”和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网络。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关心老年工作和残疾人工作,提高敬老院、福利院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红花岗”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大重点毒情整治力度,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应急救援与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健全社会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生产、交通、消防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发展邓州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